卜慶萍
蘇東坡才華橫溢,好仗義執(zhí)言,不善逢迎,因此得罪權貴。自中年后,他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貶官而致流放,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終熱愛生活,對人生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并善于在困難挫折之際樂觀自處,且有養(yǎng)生法寶“和”“安”二字。他與沈括合著的《蘇沈良方問養(yǎng)生》中認為:養(yǎng)生中“和”“安”二字最為重要?!鞍病奔挫o心,以減少外界的誘惑?!昂汀奔错樞?,以順和來適應外界事物的變化。
據(jù)記載,一位吳姓老人曾傳授他一個養(yǎng)生訣,其意為:一個人處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適隨和、頭腦冷靜,才能適應客觀外界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經(jīng)受得住社會生活的打擊。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以求得身體健康,因為“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nèi)順則生理備矣”。蘇東坡正是以“和”“安”對待人生的一切不如意。
蘇東坡非常重視身體鍛煉和精神衛(wèi)生,他主張“能逸而能勞”,亦主張“心平氣和”,強調(diào)要動靜相結合,才能養(yǎng)生長壽。蘇東坡對“動”做了分析:為什么達官貴人很容易生病,而平民百姓很健壯呢?他是這樣認為的:“夫風雨寒露,寒暑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辟F人深居簡出,行則坐轎,寒則厚衣,養(yǎng)之太過,所以易受寒暑。農(nóng)夫小民,不問嚴寒酷暑,勞作于田間,勞動使得他們卻病延年。正是因為蘇東坡對“動”的重視,所以他經(jīng)常登山,留下千古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后人廣為傳誦。由于他對勞動的重視,一生勤于勞作,即使在61歲被貶瓊州,也還親自開荒種地,留有“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詩句,對后人啟迪頗大。
在重視動的同時,蘇東坡還推崇“靜”。他認為一個人首先要心靜,不要胡思亂想,自然就能“心平氣和”。在《東坡養(yǎng)生集》中有記載:他每天天剛亮,就立即起身,盤腿而坐,先叩齒數(shù)十下,隨后吐故納新,待氣滿腹,再徐徐吐出。然后按摩涌泉穴、眼面及耳項,直至發(fā)熱,最后梳發(fā)百余次。他在一文中寫道:“此法甚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勝之服藥百倍?!彼瞥珈o坐養(yǎng)生法,有詩為證:“無事此靜坐,一日是二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碧K東坡的靜坐養(yǎng)生法要求坐姿端正、頭頸正直、下頦微收、含胸拔背、垂簾,全身放松,排出雜氣,自然呼吸,守神靜志,意守下丹田。這和現(xiàn)代的靜坐要求一致,是一種良好的休息養(yǎng)生方法。
具體到生活之中,東坡居士亦身體力行地踐行養(yǎng)生。他對養(yǎng)生的思考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1.樂觀、早睡、散步、晚食
傳說一位先生向蘇東坡請教長壽秘方時,他摘取了古書上的四句話作答。這四句話為:“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鼻皟删湟鉃闃酚^、早睡,后兩句話則出自《戰(zhàn)國策》:“安步,緩行也;晚食,晏食也?!睂Υ颂K東坡還做了具體解釋:“已饑而食,蔬菜有過于八珍?!本褪钦f肚子餓了才吃飯,但食不可過飽,這樣的飲食,即使是蔬菜也勝過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2.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雖然傳世名菜東坡肉以東坡居士之名命名,但蘇東坡其實主張少吃肉,認為“甘膩肥濃”是“腐腸之藥”,并使人肥胖。他認為用少量的肉與蔬菜同炒,吃了會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體形。他還認為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比吃肉更重要,從而主張在他住的周圍要廣植竹木。民間廣為流傳一首他飲食長壽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p>
在蔬菜中,東坡居士推崇吃薺菜。一次,他在給友人信中說:“今日食薺極美,天然之珍……君若知此味,則陸海八珍皆可厭也。”其做法為,采新鮮薺菜三斤,洗凈,加入淘米三升、水三升、生姜一芽頭捶碎,同入鍋中,澆上麻油一蜆殼,煮熟后不放鹽。用餐完畢,東坡居士不忘關注口腔健康,總以茶水漱口解膩除味?!懊渴骋眩从脻獠枋?,”他認為,“食后用濃茶漱口,一是煩膩即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剔?!?/p>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