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金鋒
摘要: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有著五千年的深厚民族底蘊,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對于品德二字就極為看重,也是衡量一個人最基礎的標準,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品德在當今社會中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從幼兒階段就開始下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誠實勇敢守信等等優(yōu)秀品質(zhì),小學階段作為初級教育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德育對于今后學生接收更高階段的教育甚至步入社會后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壓力相對于初高中較小,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各項內(nèi)在素養(yǎng)及外在行為,將德育滲透在日常班級管理和戶外活動中,為孩子打好德語基礎,這是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必備能力和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德育;有效策略
德育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任何帶有正確價值觀的行為都是德育的一部分,所以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絕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專門的德育學科上,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制定德育化管理措施,在迎合素質(zhì)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理念下,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意識,加強學生對德育的正確認知,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其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要持續(xù)提升自身品德修養(yǎng),給學生樹立榜樣。作為學科教師,也要善于將德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同步提升學生的品德與學習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質(zhì)人才。
一、小學德育現(xiàn)狀及問題
教育的特征是不斷發(fā)展,教育的本質(zhì)是進步,而德育是思想教育的根基,在我國各項事業(yè)穩(wěn)步前進的同時,對于祖國下一代的德育工作應該重點關注,小學階段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張白紙變得絢麗多彩,德育的精神在于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進步的前提是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小學階段由于沒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有較多的時間去引導學生德育學習,德育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道路,這不僅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更違背了素質(zhì)教育中對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要求。此外,當下小學教育,由于父母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情,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各種考試、競賽充斥讓學生無暇顧及品德自省,導致部分小學生甚至沒有德育概念,這是作為德育主體的小學生自身現(xiàn)狀,有大原因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因素,不具備明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作為教育者和引導者的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德育,由于過于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在課堂教學中也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關注,這是小學德育現(xiàn)狀的第一個問題。其次,還存在德育形式過于單一的問題,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但不善于借助其他教育資源,只是將德育效果寄希望于思想品德課程上和一些德育節(jié)日上,這種被動式的德育教學,達不到素質(zhì)教育中對于學生德智教學的基本要求,或者說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德育,并沒有進行深入教學。下面結合現(xiàn)狀及問題給出相應對策。
二、小學德育有效策略及實施途徑
1.用情感滲透德育。愛和關懷是初級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小學生眼中的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有一定的距離感,這種長久以來的錯覺需要教師通過自身行為去改善,因為只有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才能將德育效果發(fā)揮到最大化,德育滲透在生活與教學中的每一處細節(jié),尤其體現(xiàn)在學校師生之間的溝通上,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教師要用愛心和耐心去了解學生的心理,不要急于批評,而是用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歷史小典故來引導和指正學生的不足之處,避免由于語言和神態(tài)上的嚴厲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拉開距離,而是用耐心和愛去幫助學生,在我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名學生,學習成績差,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缺少關愛和溫暖,逐漸形成膽小、自卑的性格。通過觀察,焦慮、恐懼等心理一直伴著他,同學不理解,甚至孤立他,導致她陷入受挫心理的陰影中。當我注意到他并了解他的情況后,我上課時有意識地多讓他發(fā)言,進行激勵性鼓勵,私下里也對其多加關懷。逐漸的發(fā)現(xiàn)她得到老師肯定和關懷后,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學習上增強了信心,與同學打成一片,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一種欣慰感油然而生。這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情感帶來的效果。
2.將德育與日常生活結合。德育實際上是一種情感上的抽象概念,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講,需要聯(lián)系實際,讓孩子清晰德育是樸實的,不是大道理,如通過《孔融讓梨》一類的典故,讓學生課后回家進行創(chuàng)意品德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如愛家人、愛生活和愛祖國可以通過什么樣的行為表達,完成后還可以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自己自發(fā)性的的魚腥味,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感受和收獲,加深學生德育觀念。
3.在課本中深入挖掘德育內(nèi)容,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學科教學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各學科教師要加強對教學課本德育內(nèi)容的挖掘(需要班主任和其他學科老師的有效溝通),從而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很早教育部就明確指出,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德育融入,提升教學品質(zhì),更是對于自身素質(zhì)和品德的一種熏陶,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也應該在教學
4.將德育與日常生活結合。德育實際上是一種情感上的抽象概念,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講,需要聯(lián)系實際,讓孩子清晰德育是樸實的,不是大道理,如通過《孔融讓梨》一類的典故,讓學生課后回家進行創(chuàng)意品德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如愛家人、愛生活和愛祖國可以通過什么樣的行為表達,完成后還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感受和收獲,加深學生德育觀念??梢栽谡n本中深入挖掘德育內(nèi)容,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學科教學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各學科教師要加強對教學課本德育內(nèi)容的挖掘(需要和其他學科老師的有效溝通),從而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很早教育部就明確指出,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德育融入,提升教學品質(zhì),例如在學習小學六年級課文《臘八粥》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將德育很好的融入語文知識中,課文主要描述了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情態(tài)、心情,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在給學生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從中國和睦團結、勤儉節(jié)約的方向上引導學生進行感悟,那么這就將德育的理念融入到了課堂語文知識中。進而與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相關知識相聯(lián)系,加深學生的印象。
結語:小學生的德育在現(xiàn)代物質(zhì)世界豐富的今天是不可或缺的。在學校和家庭的協(xié)力教育和引導之下,小學生才能逐漸獲得抵御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的能力。隨著世界聯(lián)通的便捷和快速,各種負面的因素也開始滲透到校園,學校教育者和家長應該及時溝通,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潔凈的校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使小學生保持一顆純潔的心靈,與此同時,學校和社會也應該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使小學生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負面因素的侵蝕,成為出淤泥而不染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徐璐.智慧校園環(huán)境下小學德育教育途徑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18(33):21-24.
[2]劉承剛.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A]..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3]李翠蓮.小學德育教育滲透的策略[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