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青春
[摘? 要]在高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堂上引導學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當作淬煉思想的實踐陣地,通過引導學生讀經典,堅定學生的理論自信,幫助他們拓寬知識面,掌握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課程實效性,堅定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從中汲取力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
[關鍵詞]經典著作? 理論自信? 思想教育? 持久戰(zhàn)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于教師。
2018年5月2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yǎng)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思政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際中,應根據(jù)課程實際,適時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指導學習,在淬煉自身思想境界的同時帶領青年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經典的魅力,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科學體系正確性的認識,逐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引導學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堅定學生理論自信的有效途徑
理論自信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成熟性和科學性。這一科學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內容,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fā)展。其成熟性在于中國共產黨從不局限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條式的理解,總是根據(jù)中國不同時期的具體實際靈活運用和科學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形態(tài),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fā)出了生機和活力。其科學性表現(xiàn)在內容的邏輯關系上,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實際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如何建黨”“什么是科學發(fā)展、如何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等一系列在邏輯上相互遞進、實踐上民眾普遍關心的切合中國實際的建設道路和發(fā)展理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形式,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進一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成熟性和科學性是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
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基本要求,但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講,學習概論課只是為了應付各種性質和形式的考試,滿足于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師生均疏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在讀原文、悟原理,真學、真懂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距離國家的要求和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青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堅定青年學生的理論自信要注意引導他們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馬克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但首先要知道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什么,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堅定學生理論自信的一個有效途徑,對進一步增強學生理論自信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思政課教師在概論課課堂上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這對學生堅定理論自信有著直接的幫助。比如講到毛澤東思想的相關內容時,就應引導學生了解《論持久戰(zhàn)》等著作,把文章的基本框架、主要內容、寫作背景、重要意義等告訴學生,在課堂上引起學生對這些著作的關注,課后可以通過撰寫心得體會、交流學習體會等方式監(jiān)督和督促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既有助于學生掌握課程的學習內容,又幫助他們了解近代中國革命情況,對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有更為直觀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堅定“四個自信”。
以《論持久戰(zhàn)》為例,闡釋學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積極影響
《論持久戰(zhàn)》是毛澤東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完成的一篇講演稿,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經典軍事理論著作。作為毛澤東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它通過對抗日戰(zhàn)爭中敵我雙方力量和各自特點的分析,得出抗日戰(zhàn)爭經過持久戰(zhàn)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的結論。以充分的說服力駁斥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為調動廣大軍民堅持抗戰(zhàn)堅定了信心,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指導思想。
1.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使他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課程實效性
初讀《論持久戰(zhàn)》,可引導學生置身于抗日戰(zhàn)爭特定的歷史時期,設置問題并進行解答,引起學生對內容的思考。文章一開始就指出戰(zhàn)爭的殘酷性以及在東方和世界戰(zhàn)爭史上都備受關注,“戰(zhàn)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么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為什么是持久戰(zhàn)?怎樣進行持久戰(zhàn)……為什么會有最后勝利?怎樣爭取最后勝利?”環(huán)環(huán)緊扣,使學生緊跟著文章的連連追問思考戰(zhàn)爭的走向。在提出并回答了民眾一系列關心的問題之后,給出了“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不能速勝,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的結論。斬釘截鐵、直觀明了地回答消除了大家一度消極悲觀的情緒,樹立起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
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接觸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章不多,教師總是在概論課或其他的學科教學中教育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而在引導學生讀《論持久戰(zhàn)》中,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要求具有更為直觀的表現(xiàn)??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戰(zhàn)斗力不強,導致大片國土淪喪,致使一部分民眾產生了對抗戰(zhàn)的悲觀情緒以至于對抗日戰(zhàn)爭的結局產生迷茫的心理和看法。一些人認為,武器和國力皆不如日本,戰(zhàn)爭的結果就是失敗。國民黨內部意見也不一致:以蔣介石為首的一些人希望依賴外力的援助或者日本國內的變化迅速結束戰(zhàn)爭;國民黨政府中的投降派則宣揚“再戰(zhàn)必亡”論,為投降日本做輿論準備;臺兒莊戰(zhàn)役的勝利,引起速勝論一度占上風,認為憑著中國軍民的團結頑強和視死如歸,很快能夠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產生輕敵思想,以為依靠國民黨的正規(guī)軍就可以使抗戰(zhàn)速勝。思想上的迷惘、混亂和暫時不利的戰(zhàn)局給當時的民眾造成一種消極的影響,《論持久戰(zhàn)》就是從當時中國的革命實際出發(fā),為了消除消極思想、鼓舞革命斗志、堅定革命信念而創(chuàng)作的。為了幫助民眾樹立起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文章在給出結論后圍繞戰(zhàn)爭中敵我雙方的四個特點進行闡釋說明?!皵硰娢胰酢睕Q定了中國不能速勝,中國抗戰(zhàn)不可避免地要經歷膠著狀的艱苦歷程;“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這三個特點決定了中國不會亡國,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文章還就為什么是持久戰(zhàn)而展開論述,雖然最后勝利是屬于中國人的,但由于受國力兵力等因素,敵強我弱的特點在短期內不能夠得到根本改變,所以要做好持久戰(zhàn)的準備。關于為什么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這一問題,文章認為“日本的戰(zhàn)爭是阻礙進步的非正義的戰(zhàn)爭……我們的戰(zhàn)爭是神圣的、正義的、是進步的、求和平的……不達目的,決不停止”。這些觀點的提出立足實際,循循善誘,有很強的說服力,一方面告誡中國軍民做好長期抗戰(zhàn)的準備,另一方面又告誡民眾對戰(zhàn)爭期間出現(xiàn)的暫時挫折要持正確的態(tài)度,既要樹立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又不能求勝心切、忽略敵方暫時強大的實力而輕視對方,要通過正義力量的積攢和發(fā)展,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文章立足當時中國革命的實際,提出問題并分析問題,給出結論并層層分析,有理有據(jù),讓人心服口服。學習《論持久戰(zhàn)》,幫助學生用文章中的事例來理解和思考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這一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可以增強課程的實效性。
2.讀《論持久戰(zhàn)》,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寫作畢業(yè)論文
《論持久戰(zhàn)》一文的寫作方法對學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從整篇文章的結構看,圍繞著抗日戰(zhàn)爭的結局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線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論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論證層次清晰,邏輯關系嚴密,堪稱政論性文章的經典之作??v觀全文,文章嚴密的邏輯關系和有理有據(jù)的事實分析使民眾對抗日戰(zhàn)爭最終取得勝利充滿信心,對抗戰(zhàn)期間廣大民眾的悲觀情緒進行撫慰。在許多影視作品、《毛澤東傳》、黨史資料以及抗戰(zhàn)將領的回憶錄中均能找到許多人在學習《論持久戰(zhàn)》這篇文章后的體會以及激動心情的有關描述,“一掃多日來隱晦的心情”“一下子感覺亮堂起來”,讓民眾對抗戰(zhàn)勝利既充滿信心,又做好長期抗戰(zhàn)的各項準備?!墩摮志脩?zhàn)》這篇文章不僅分析了為什么是持久戰(zhàn),為什么最后勝利屬于中國,同時還對怎樣進行持久戰(zhàn)、怎樣爭取最后的勝利提出了相應的辦法。提出并解決問題,成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解決抗日戰(zhàn)爭問題的光輝典范,成為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人民的指導思想。
現(xiàn)在的青年學生受新媒體發(fā)展的影響,習慣使用網(wǎng)絡語言、閱讀電子書籍,網(wǎng)絡交流暢通無阻,但在正規(guī)的學術文章、政論性的文章寫作方面存在不足,諸如文章框架立意不新、缺乏邏輯關系、結構和表述混亂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將《論持久戰(zhàn)》等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學習文章的前后呼應、學習文章的以理服人,對學生撰寫畢業(yè)論文會起到積極的效果?,F(xiàn)在高職院校畢業(yè)生很大部分通過專升本考試來提升自己的學歷水平,指導他們寫好畢業(yè)論文對學生而言非常實用。
3.讀《論持久戰(zhàn)》,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從堅定理論自信到牢固樹立“四個自信”
堅定青年學生“四個自信”,首先從堅定理論自信開始,堅定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在概論課的教學中要根據(jù)課程的實際情況,將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融入具體的章節(jié)內容中,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自信,幫助其真學、真懂,逐漸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和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深刻認識這一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唯一正確的科學理論和實踐,以中國夢來激勵和鞭策自己,用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效和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來顯示這一理論的實踐效果,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
在概論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幫助學生在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對拓寬學生知識面,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處理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進一步提高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青年學生理論自信、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8-5-5(2).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42-443+439+476.
作者單位:陜西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 陜西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