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軍
(河北眾旺農牧科技有限公司054900)
母豬生產批次化管理是經產母豬根據批與批的間隔進行分群,同時按計劃補充后備母豬,并利用生物技術,實現同批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的同期配種與同期分娩,在該技術的應用中,母豬的生產性能得到了廣泛提高,有利于提高養(yǎng)殖效益。
就我國當前的生豬養(yǎng)殖產業(yè)發(fā)展現狀來看,其普遍存在著后備母豬推遲發(fā)情的問題,養(yǎng)殖過程中還有10%~30%的母豬因為沒有觀察到發(fā)情而被淘汰。除此以外,一些經產母豬在斷奶7d內發(fā)情率全年75%~85%,夏秋為60%~75%,斷奶后長期不發(fā)情有5%~15%,這主要是因為養(yǎng)殖過程中應激因素較多,導致母豬的雌激素反應性不足,或者是因為疾病的暴發(fā)等方面問題。 基于此, 使用母豬生產批次化生產技術可以利用現有生物技術使母豬群達到同時發(fā)情、同時排卵、同時配種和同時分娩的目的,一是可以進一步提高母豬群的繁殖性能,增加養(yǎng)殖場的年產胎數;二是可以保證養(yǎng)殖場內的生產均衡性, 防止應激因素對母豬的繁殖生產造成負面影響;三是有利于防疫工作的開展,提高免疫合格率;四是生產批次化管理可以實現全進全出,減少疫病的傳播,保證養(yǎng)殖場的健康生產[1]。
2.1.1 性周期同步化技術
性周期同步化是批次化管理的基礎,是提高豬場生產效率的關鍵步驟。 在其實施中常用的方法如下:先讓所有母豬在一定范圍內同時斷乳,一般斷乳7d 左右母豬群會同時發(fā)情,一次可達到性周期同步化的目的;除此以外,由于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不同,性周期無法達到統一,因此可以使用注射性激素的方法來使其達到同步, 先注射氯前列烯醇,24h 后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除了注射以外,還可以用四烯雌酮拌在飼料中飼喂母豬,一天一次,按照每頭母豬20mg 的劑量持續(xù)飼喂18d 即刻起到效果。
2.1.2 排卵同步化技術
隨著卵泡發(fā)育,由卵泡分泌的E2 濃度迅速上升。 在E2 的反饋調節(jié)下,下丘腦GnRH 和垂體FSH 的分泌減少,而一些優(yōu)勢卵泡由于高濃度的E2 和表面LH 受體的增加而繼續(xù)發(fā)育。 在卵泡發(fā)育到一定大小后,體內LH 出現峰值,與FSH 協同作用,促進排卵發(fā)生。 基于此,就可以通過注射外源GnRH 來促使LH 分泌,以此來促進優(yōu)勢卵泡的最后成熟和排卵,并使其在時間上達到一致。
2.1.3 卵泡發(fā)育同步化技術
卵泡發(fā)育同步化技術中一般是通過注射PMSG 或者是PMSG+hCG 的復方制劑。 而實驗證明PMSG 注射后能夠在發(fā)情率、受胎率、窩產仔數等都取得效果較為積極的顯著變化。
2.1.4 配種同步化技術
母豬同步排卵才能實現配種同步, 因此配種的同步化是在同步排卵的基礎上而確定的。 采用定輸程序,使用GnRH 后24h和40h 各輸精1 次, 在人工授精中也可采用催產素來促進更多的精子更快到達輸卵管的受精部位。
母豬分娩同步技術指的是使用氯前列烯醇或類似物誘導還未分娩的母豬進行分娩,從而集中分娩時間,一般母豬的妊娠期為114d 左右,并且會因為母豬自身的受精時間不同以及體質不同而不甚相同。 就輸精時間來看,要想達到同步就需要在第一次輸精就做好記錄,比如第1 次輸精在下午,第2 次輸精則在第二天上午,通常將第1 次輸精的時間記為0d,第2 次輸精的時間記為妊娠期的第1d。在此技術上就可以按照妊娠期114d 來選擇氯前列烯醇或類似物的使用時間, 而且95%的母豬在使用用氯前列烯醇或類似物以后在36h 內完成分娩, 其使用劑量是按照每頭75~100ug(國內標準為0.2mg)[2]。
在用藥的24h 以后,如果母豬還沒有分娩情況,就需要使用10IU 縮宮素進行助產,需要注意縮宮素不能超過10IU,防止母豬出現難產造成仔豬窒息。 實驗數據證明,縮宮素的使用能夠縮短母豬產仔持續(xù)時間約1h,從而極大地減少母豬的應激、整個圍產期的綜合癥,使得母豬能夠正常的斷奶后出現發(fā)情。 可以說,以上整個操作流程下來也為下一周期的批次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母豬生產批次化管理的應用,對我國生豬的規(guī)?;B(yǎng)殖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養(yǎng)殖戶們應該加強學習,重視其母豬批次化生產技術的應用, 從而促進養(yǎng)殖場的標準化管理,實現養(yǎng)殖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