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艷
(大連市第十七中學,遼寧 大連 116023)
現(xiàn)階段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未能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挖掘高效的教學渠道,導致化學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在固化且單一的化學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很難深度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那么有必要針對化學教學思路進行重點分析,本著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的原則,通過元問題來保證化學教學的深度與廣度,而文章首先針對元問題應用的重要性作出分析。
現(xiàn)階段的初中化學教學應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及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年加快,有必要對初中化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從而適應教育事業(yè)改革的形勢,滿足現(xiàn)階段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需求。但仍有部分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科學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化學課堂,最終的化學學習效果必然不夠理想。而元問題的應用無疑是對傳統(tǒng)化學教學模式的突破,不再局限于理論知識固化引導,而是更加強調對化學現(xiàn)象、化學知識以及化學體系本源的分析,通過知識結構的梳理,在頭腦中架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健全的理論框架,從元問題入手,做出全面且系統(tǒng)化的分析,使得理論分析更具深度,避免使化學學習停留表層,而是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深度學習,逐漸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元問題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性意義,借助元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是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元問題的設計過程中要首先確定元問題,其中以溶質質量為例做相應分析,“水與常見的溶液”作為初中化學中的重要課程,教師有必要科學把握,確定化學教學標準,包括引導學生深度體會溶質質量的分數(shù),以及能夠進入溶質質量實施分數(shù)的計算,在學習本節(jié)課知識后,學生將會意識到溶液屬于混合物,是溶劑與溶質之間的混合,在此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講解溶解度,從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在溶液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步掌握了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同時也會進行溶質與溶液之間的關系,意識到混合物的學習技巧以及計算規(guī)律。完成上述教學任務后,教師要進一步確定元問題,將元問題設定為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組成,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深度分析,分析溶液組成的規(guī)律,學會從多角度入手分析同一事物,從而使得化學學習更具靈活性與多元性,不再局限于溶液的學習,而是從化學學科思想角度入手,使得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便捷化,大大提高化學知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元問題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理念,同時對教學設計模式進行更新,實現(xiàn)學習任務的整合與分析,從而使得問題處理更加高效、更為科學。元問題的設計與優(yōu)化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了元問題的教學效果,對元問題的優(yōu)化與完善相關內容做出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細化與總結。
第一,核心性問題的應用。同樣以溶液知識的學習為例做出分析,緊緊圍繞元問題,促使學生的認知得到穩(wěn)步發(fā)展,學生在明確了溶液屬于混合物后,同時也會辨別溶質與溶劑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而后,發(fā)現(xiàn)溶質與溶劑的量具有限定范圍,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學生也會逐步提高化學學科素養(yǎng),掌握更為豐富的知識。在學習了溶液知識后,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根據(jù)生活中常見的甜度、濃度與咸度等的體驗,突出核心性問題的特色,以此為切入點,使學生明確溶液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
第二,把握驅動性問題。元問題的優(yōu)化還應從驅動性問題層面著手,溶液由溶質與溶劑共同構成,溶液普遍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在學習溶液的過程中,學生將會了解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關內容,在此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驅動性問題的設計,進一步優(yōu)化元問題的應用方式,可以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的形式,深化學生的認知,并產生自主分析、問題處理的意識。例如,在某個化學實驗室老師講解了溶液配制的相關內容,接下來要求學生將相關理論知識落于實處,那么該怎樣合理配置溶液呢?教師通過驅動性問題的設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思考,根據(jù)所學的溶液知識,去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得元問題的應用更加科學,突出實踐性與實用性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針對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元問題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進行分析,首先針對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元問題的重要意義進行探究,之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分別從確定元問題與優(yōu)化、完善元問題兩方面入手給出建議,希望能為相關的初中化學教師帶來借鑒,使其意識到元問題應用的價值,從而將該教學方法落于實踐,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引發(fā)學生深度學習,內化為化學學科素養(yǎng),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