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佩霜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重慶 401331)
黨史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實施黨史教育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情懷,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份子,肩負黨史教育的責任,高校應立足于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做好黨史教育工作。然而隨著時代發(fā)展,黨史教育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也發(fā)生變化,高校黨史教育面臨著一些影響因素,如何有效地開展黨史教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對高校黨史教育情況進行分析,提出黨史教育實施路徑,確保黨史教育持續(xù)健康開展[1]。
思政教育內容有很多,黨史教育就是其中一種?!吨袊F(xiàn)代史綱要》中對近代以來我國的歷史進行了介紹,“黨史學習教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層次、系統(tǒng)化地對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進行專題學習,這樣可以讓大學生對近代我國發(fā)展情況具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深入,很多國外的思想涌入我國,在這些思想中存在一些錯誤思潮,對大學生的心理及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開展黨史教育可以有效地抵制錯誤思潮,通過對黨史進行梳理,增強大學生認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同時,要從歷史發(fā)展歷程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開拓大學生視野[2]。
現(xiàn)階段95后以及00后是大學生的主力,這些大學生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思維活躍,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這些大學生正處于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階段,還沒有形成獨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辨別能力有待提升。而社會中各種思潮涌現(xiàn),部分大學生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潮的影響,以至于價值觀念出現(xiàn)偏差,消極處事,不思進取。在遇到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壓力時畏縮,不符合年輕人的氣質。新時代開展黨史教育,對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進行回顧,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F(xiàn)階段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先烈犧牲換來的,大學生應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近代以來我國出現(xiàn)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通過黨史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熟悉這些人物的事跡,學習這些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遇到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3]。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通過進行黨史教育,讓大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觀念。在黨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的革命精神,如延安精神、紅巖精神等,黨史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這些革命精神,弘揚革命精神,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積極承擔自身社會責任,參與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黨史教育中將社會主義發(fā)展目標以及實現(xiàn)路徑融入教學中,學生可以從黨史中吸收經(jīng)驗,總結教訓,獲取精神力量,并轉化為個人勇敢進取、甘于奉獻的優(yōu)良品質。從黨史中了解歷史進程,提煉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精神,拓展大學生視野,甘于奉獻,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力量,樹立堅定的信心[4]。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主要是利用課堂開展,課堂內容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進行文化傳播,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黨史教育只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兩個時期,無論是教師還是大學生都需要在兩年的時間里教導完以及學習完相關的理論知識,任務比較繁重。黨史課程少,教學內容多,為了確保教學計劃順利完成,教師會進行選擇性的教學,以至于學生無法全面深刻地了解黨史基本情況。另外,高校的學習模式也在變化,在課程設置時更加偏重于專業(yè)課程,公共課程數(shù)量少,僅僅是通過思政教育展開黨史教育,影響到黨史教育活動開展。為此,高校在開展黨史教育時需要對現(xiàn)有的課程安排進行調整[5]。
黨史學習比較枯燥乏味,很多高校教師在進行黨史教育時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灌溉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至于學生缺乏黨史學習興趣。黨史教育中選擇的案例比較老舊,教師更加關注教學計劃完成情況,沒有充分考慮學生需求,以至于學生不配合黨史教育教學,也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黨史教育方法落后,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以至于黨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的作用在弱化。新時期互聯(lián)網(wǎng)在生活及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大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的知識,網(wǎng)絡上知識比較多,大學生缺乏辨別能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與主流價值相對立的思想,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產生影響[6]。
高校黨史教育活動開展時多是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幾個班的學生在一個教室上課,相比于小班教學,大班教學的教學效率比較低。并且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逃課現(xiàn)象頻出。很多學生認識不到黨史學習的重要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遲到、早退的情況,還有的一些學生雖然在教師里,但是課堂走神問題比較嚴重,注意力不集中,只有在期末考試前才會抓緊時間復習,以免期末掛科。這就說明大學生對于黨史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較低,對黨史教育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在高校及教師方面,課程安排不夠合理,一些高校認為大學生之前接觸過相關的教育,無需投入更多的精力開展黨史教育,因此,在黨史教育中投入的精力比較少。
高校在進行黨史教育時要增加思政課程的數(shù)量,為黨史教育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增加課程以后教師的教學時間也有所增加,可以有效避免選擇性教學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可以全面地開展黨史教育,讓學生對黨史知識具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除了課堂以外,高校還需要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方式,例如可以開展有關“百年黨史”的相關專題講座,邀請黨校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相比于課堂講解,專題講座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較強。不僅如此,高校在進行黨史教育時需要拓展思政教育內容,利用新媒體手段進行黨史教育及宣傳,優(yōu)化黨史知識傳播形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黨史知識,加快黨史教育活動開展。黨史教育活動開展時還可以開展實踐活動,在重要紀念日以及偉人誕辰之際,開展相關的報告會或者讀書會,收集各種素材,開展專項教育,增強大學生愛國情懷。高校還可以適當?shù)嘏e辦一些比賽活動,例如黨史演講大賽、微視頻大賽、“紅歌”大賽等,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同時,將黨史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增強黨史教育趣味性[7]。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新時期黨史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高校在進行黨史教育時要對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新媒體,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黨史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課本知識作為基礎,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當下的熱點事件,將教學內容與社會事件結合在一起,既可以增強教學趣味性,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焦點的習慣。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黨史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還需要增強學生信息篩選能力,互聯(lián)網(wǎng)上充斥著各種信息,大學生應辨別是非,避免被錯誤觀念影響出現(xiàn)價值觀偏差的情況。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認識到黨史教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為黨史教育活動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教師層面,高校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增強教師的理論水平,對黨史知識具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在業(yè)余時間也需要進行相關知識的積累和補充,拓展自身知識結構。要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學習其他教師的工作經(jīng)驗及方法,取長補短。同時,注意總結經(jīng)驗教訓,避免教學中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在學生層面,學生需要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需要每個人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儲備人才,在高校中接受了高等教育,更應該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大學生應樹立正確價值觀,明確自身責任,這就需要發(fā)揮黨史教育的作用。大學生只有接受黨史教育,才能在課堂上更好的聽講,增加知識儲備。
黨史教育活動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積極開展黨史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抵制不良思潮的影響。新時期高校黨史教育面臨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高校應立足于實際情況,對黨史教育活動進行調整。當前高校黨史教育活動開展中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包括課程安排不合理、黨史教育模式落后以及黨史教育理念落后,這些問題使得黨史教育的效果比較差。為此,需要優(yōu)化課程設置、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模式和更新黨史教育理念,采用這些手段能夠提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效率,幫助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