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虹
(寧夏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0)
德育工作者目前試圖從德育課程、德育實踐、德育品牌、德育整合、德育生活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從不同角度探討如何提高德育質(zhì)量和水平。其中,德育生活化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德育研究者普遍認為,德育應與生活緊密結合,把德育融入日常生活,讓大學生從中得到教育,或者應模擬生活場景進行德育教育,營造扎扎實實的德育環(huán)境,讓學生更容易體驗、感受或引起學生共鳴。
把德育轉化為生活,輔導員要善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新鮮的德育素材,要圍繞生活和社會熱點,及時對學生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文明禮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安全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德育教學,新聞報道之中新鮮真實的事例可以作為德育課的教材,使德育課與時俱進,這些案例的摘取能夠讓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社會中的德育內(nèi)容之外,輔導員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當今時代需要青少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德育生活化就是及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縮短課堂與生活的距離[1]。在公共場合的文明行為、做好事的英雄行為、群體生活中的交往行為等,落實在生活中,能夠讓大學生認識到平凡人物的行為閃光點,這些都是有效的教材。輔導員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一些道德行為,讓學生學會辨別和判斷相關事件,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德育生活化還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存技能,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通過開展各種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加深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通過各種安全教育,使學生掌握自我保護的能力,幫助他們學會在危險時拯救自己或他人。
德育生活化語境下輔導員工作的轉變需要推進家校德育教育合作新模式。學校可以以家庭、學校合作為基礎,領導和推動德育活動。以德育作業(yè)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引導家庭強化責任教育意識,精心設計、狠抓落實。理論教育應與實踐活動共存共榮,將德育融入日常生活,往往需要摒棄空泛的說教,把精細的德育內(nèi)容落實到生活的每一個片段和場景之中,這應是德育生活化的目的和核心內(nèi)容。
要讓德育結合生活,就需要貼合學生的娛樂生活,在了解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找到學生們生活的興趣點,并且進行活動主題的開發(fā),使德育的工作形勢更加多樣化、更具感染力和活力,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輔導員們可以結合一些重要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節(jié)日,開展豐富的團日活動,運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載體和形式,點燃學生對生活真善美的向往,還可以時常組織學生到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到聾啞特殊學校交流學習,開展社區(qū)街道服務等,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品格,延續(xù)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輔導員要著力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切實提高德育思想和育人能力,要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人生的方向,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成為道德教育、道德樹立的好榜樣,輔導員也應有扎實的知識儲備,應該廣泛閱讀詩歌和書籍,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深化學習,與時俱進,容納新思想、新知識,開闊視野,以免被時代拋棄。要不斷研究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結合學生實際,探索新的管理、新思路。新時期的大學生追求創(chuàng)新和變革,思想多元化。
德育生活化語境下輔導員工作的轉變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創(chuàng)新教育行為。班級管理是德育融入和實施的主要途徑,輔導員可以通過計劃、組織、安排、監(jiān)督和預期活動,正確、有效地處理課堂上的各種問題,實現(xiàn)德育生活化語境下的班級高效管理,促進學生真正的道德成長。目前許多學校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德育是一種社會教育,在學習社會的美丑、善惡、真?zhèn)蔚人枷氲倪^程中,應被深入分析和研究,因此,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使其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能夠正確地判斷和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而不是跟風,將德育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勢在必行。
德育內(nèi)容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輔導員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立足生活實際對其進行德育教育,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輔導員要深入學生內(nèi)部,調(diào)查學生感受,解決學生問題,全面了解學生的想法、擔憂和期望,對學生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清晰、準確、透徹把握,能夠直接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好學生工作,不是紙上談兵,一定要腳踏實地,要圍繞“德育生活化”新模式開展工作,動員全體學生積極支持和參與學校校園環(huán)境的改善,創(chuàng)造整潔、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美麗校園、生態(tài)校園。輔導員可以通過全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全校學生進一步增強認同意識,切實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思想指導工作,才能保證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輔導員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專業(yè)課情況、思想狀況等,幫助學生分析成績不佳的原因。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的個人示范起著重要作用,作為管理者,只有走近學生的生活,縮小與學生的距離,才能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管理。輔導員親自參與示范,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而且還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起到表率作用,通過弱化教師的專業(yè)角色,與學生“零距離”接觸,教育和管理效果遠超預期。
德育檔案的建立是高校德育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成果,它的運用可以成為各高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里程碑,并載入發(fā)展史,這也是高校德育教育“淬火”和“升華”的時期,也是促進“三位一體”教育理念走向現(xiàn)實的有效手段。輔導員可以通過大學生道德教育評價辦法,構建覆蓋每個學生的全面考核評價體系,在學生的交際群體之中,推進德育工作的生根發(fā)芽,讓學生們都沉浸在德育工作的氛圍之中。
輔導員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競爭關系,良好的同學關系對每個學生都很重要,他們可以得到同齡人的認可、尊重和理解,在信任和平等的關系中接受他人,同時被他人接受,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輔導員可以幫助學生成立“一幫一”團隊,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和共同進步?!耙粠鸵弧毙〗M實際上是一個合作小組,合作是群體中人際交往的基本形式,小組合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有助于提高效率,甚至產(chǎn)生“共生效應”,在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對班級和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2]?,F(xiàn)代社會充滿了競爭,教育要面對社會,必然要面對競爭。競爭可以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并且可以讓學生重新認識自己,使課堂充滿活力。在班級管理方面,輔導員應鼓勵學生選擇相似的競爭對手,組成競爭小組,進行良性競爭,在競爭中,同學們能夠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也將全面了解自己的價值,促進學生關系和諧。合作與競爭看似一對矛盾關系,但實際上是辯證統(tǒng)一的。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要幫助學生建立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培養(yǎng)合作與競爭意識,改善學生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日后進入社會所需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德育生活化語境下輔導員工作的轉變需要建立學生三維德育檔案。輔導員應注重工作載體創(chuàng)新,開拓“云”工作,善于運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學生思想,熟悉學生學習,融入學生生活,也要注重資源的整合和獲取,圍繞學生日常關注的話題,注重良好的教育時機,抓住有利的教育時機。
輔導員應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成長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定制專門記錄學生成長足跡的個人成長檔案,全面記錄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描述出一個動態(tài)的、完整的學生發(fā)展三維圖像,并充分利用這一檔案,加快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高校輔導員是學生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生的精神領袖和靈魂領袖,負責學生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的全面工作。輔導員可以專門制定正陽、明禮、志功等教學禮儀,突出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美德,形成學生道德意識,提高道德責任感,培養(yǎng)道德情感,使師生在集體中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也要定期開展專項教育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程,在班內(nèi)設置主題班會,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素質(zhì)[3]。
除此之外,為了推動學生工作的進行,輔導員還要建立敢用、會用、易用的學生干部隊伍,認真幫助好的學生干部找到正確的位置,明確責任,樹立高度的責任感,用愛心培養(yǎng)好學生干部的服務精神,用愛心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紐帶作用,通過信息化、渠道化、效果化,切實做好德育管理工作。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應該熱愛學生和工作,通過積極的實踐和學生的良好反饋為我們提供工作經(jīng)驗。輔導員應圍繞德育目的,堅持“黨建為先導,德育為第一”的教育理念,適應新時代的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深化對學生地位、階段特征、問題和機遇的認識和把握,進一步明確德育生活化發(fā)展思路,確立加快德育建設的戰(zhàn)略目標,開啟學校轉型發(fā)展的新篇章。
德育向生活的轉化是一個宏觀的話題,只有不斷地探討現(xiàn)實,才能找到希望和未來。德育的有效開展應以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風建設為重點,輔導員們應努力成為學生的生活陪伴者、心理咨詢師、未來領航員,不忘教書育人的初衷,全神貫注地踐行輔導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