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楠
(黑龍江東方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6)
輔導員主要承擔著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甚至是日常生活的管理等多重任務于一身的崗位,在這新時代中,大學生們接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有些學生難免造成文化上認識的偏差,若是沒有引導者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也會影響學生們的發(fā)展。所以輔導員也肩負著育人的責任,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能盡可能地做好這個時代的接班人。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的是在學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生應具備的自身的關鍵能力,重點突出個人能力、對社會的關愛以及家國思想等層次的發(fā)展。就我國實際情況而言,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學生們擴散、普及,是需要立足學校情況作出的校本表達,主要是一個宣示理念、達成共識并實踐構建的過程。中國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應以科學性、時代性以及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yǎng)全面性的人才為目標,督促學生積極健康發(fā)展。
據有效數據論證,在大多數關于德育教育都涉及輔導員,但在民辦普通本科中,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中的輔導員的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這也是影響學生對“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關鍵之處。民辦普通本科高校若是想改變這一現象,應加強對輔導員等的選拔及培訓,盡可能地提高校內輔導員的專業(yè)能力,使得輔導員能夠幫助學生盡可能地提高核心素養(yǎng)[1]。關于增強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有這幾點意義值得各大高校深思。
第一,增加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中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幫助輔助輔導員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職業(yè)認同感。在大學生涯中,輔導員的工作普遍是較為生活化的,大多是生活與工作相結合,容易讓輔導員產生職業(yè)的不認同感,甚至出現職業(yè)倦怠。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學生的大學生活,還可能影響輔導員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2]。
第二,對于各個班級的學生而言,輔導員是他們最為熟悉的身影,若是加強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能有效地幫助輔導員獲得良好的口碑,還能間接地提高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不同于“全面素養(yǎng)”,在這以人為本的時代中,核心素養(yǎng)不僅反映了個體發(fā)展的需要,還要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及適應各種突發(fā)情況的能力與道德。君子務本,本立道而生。只要高校中的輔導員明白人師的根本之道,那學生的發(fā)展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要想堅持在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就應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他們出生在科學發(fā)展的時期,對他們的教育也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針。除此之外,在輔導員展開學生教育管理實踐中,還應以科學的角度看待問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確保研究或行為的嚴謹性、科學性。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現代的學生們接收到更廣泛的知識內容,同時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社會對于學生人才也在不斷變化著,這就要求的高校輔導員在工作實踐中,切實把握、結合發(fā)展趨勢,選取高價值、實用性強的知識與理念傳遞給學生,應用符合時代標準的要求約束管理學生,促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時代的不同。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
在當代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輔導員應加強學生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盡可能地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可以認識并更了解我國的文化與傳承。此外,還應強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民族、國家的認同感。讓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的光輝灑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即使是現代,還是有人認為輔導員只是負責學生的日常瑣事,并對此并不關注。在實際生活中,輔導員的作用非常大,他會盡可能地了解到各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的行動情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也會貼心地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認清問題。故而,輔導員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一個“大家長”的地位,學生們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都有可能和輔導員進行溝通,故而學校對于輔導員的要求也應更加嚴格一些。作為高校中的輔導員,應做好學生中的榜樣,應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輔導員也是教師崗位中的一員,應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贏得學生的信任。同時還應堅定立場、說到一定要做到,并積極組成互相監(jiān)督小組,讓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相互監(jiān)督,拉近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
輔導員要實現德育教育的引領作用,就要實現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才能變成德育領域的專家。輔導員的工作是忙碌的、繁瑣的,但缺不易出成績,默默無聞。忙不出效率,主要是沒有科學的安排工作,沒有用專業(yè)化的方法和技能來提升工作效率,太多的無效工作時間。要在繁忙中加強總結,加強凝練??v觀中國共產黨的成長發(fā)展史,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黨在每次關鍵時刻能自我批評,自我否定,自我完善,從而實現飛躍式的發(fā)展。一個人也一樣,要有所發(fā)展,要具備自我否定自我批評的能力,不能總是留戀過去取得的成績,要及時“清零”,才能繼續(xù)學習、成長。
教育改革背景下,對輔導員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注重培養(yǎng)輔導員核心素養(yǎng),掌握德育教育知識和技能,要具備基本是專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的綜合品質和能力,在工作中養(yǎng)成反思式思維,而不是經驗型工作狀態(tài)。學會在復雜變化環(huán)境中,運用協同素養(yǎng)發(fā)揮作用。因此,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開拓視野,多聽、多想、多思,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學生管理與教育。
俗話說得好“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更是民族的希望”。輔導員作為高校里與大學生們接觸最多的教師之一,也是學生的知心大哥、大姐,更是學生工作的管理者。所以輔導員還應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并熱愛公益事業(yè),并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著。輔導員應用這些正確的觀點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帶動學生。長此以往,輔導員便能在生活中,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并加入為我國民族的偉大復興計劃之中。故而應堅定自身的信念,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特別是在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中,輔導員更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輔導員是大學生的日常德育的教育者以及管理者,故而輔導員應有過硬的文化素養(yǎng)。根據當前我國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要求,實踐中,各大高校輔導員應更加以文化育人,使得輔導員以更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大學生。例如,各大高校都會舉辦的輔導員大賽,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最重要的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時也是促使輔導員更深入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參加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不僅是輔導員對自身政治文化素養(yǎng)的肯定,還是對學生的鼓舞、激勵,以實際舉動影響學生、帶動學生。
在近幾年大多數的高校中,都會聽到某某高校的學生被詐騙等事件的發(fā)生。輔導員作為學生最接近的教師之一,應教導學生自尊、自律,熱愛公益事業(yè)以及班級意識、團隊意識。像近期發(fā)生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河南水災事件,輔導員便可積極的做帶頭作用,如根據自身情況實現物資捐贈、主動在家進行居家隔離、即便是節(jié)假日也不隨意游玩走動等。通過這兩大事件的發(fā)生,輔導員還可宣傳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讓學生更具有國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除此之外,輔導員還應做到以身作則。例如,每周或每月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輔導員可優(yōu)先進行帶隊,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更加信任輔導員。積極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國家的命運相聯系,讓學生勇于承擔中華民族的時代使命,做一個合格的時代建設者以及中華民族的接班人!
為進一步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理論水平和素質能力,應當定期展開針對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質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相應專題培訓可以劃分為專家授課、主題研討、案例分析三個環(huán)節(jié),內容緊密圍繞輔導員政治素養(yǎng)培育與提升、價值引領與思想引導能力提升、工作科學化水平提升、管理服務能力提升、網絡德育教育能力提升和理論研究能力提升等六個方面開展。
在實際的專題培訓中,可以分別從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和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工作的法治思維、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育人工作實踐等不同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保證案例活潑、內容豐富、分析透徹,還有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實踐升華和提煉,為參訓人員下一步加強和改進輔導員工作指明方向。培訓會后,要求參訓人員根據要求進行主題研討,提交案例分析報告。
相應專題培訓的展開是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集中理論學習與素質能力培訓,對高校輔導員教師樹立職業(yè)理想、提升素質能力起到積極作用,也進一步增強輔導員隊伍的職業(yè)認同感、從業(yè)使命感和團隊歸屬感,進而更好地成為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的領路人。
在中國蓬勃發(fā)展的時代下,我們應加強對各大高校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尤其是民辦普通本科高校,輔導員要對自身進行高標準、高要求的管理,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帶頭作用,讓學生更好地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