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堯 劉秀蓮(通訊作者)
(江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教育部于2011年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對語言技能中聽、說、讀、寫等方面提出了五個不同級別的要求。并明確指出,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同時,還需要重視語言實踐并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2]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聽與說能力的發(fā)展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小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jīng)成了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直觀的教學,生動的信息對各種感知覺的刺激,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jīng)成了未來發(fā)展的趨勢。筆者對第八屆全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觀摩培訓會中薛彥皎老師的公開課“Where is the gift shop?” 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了分析?!癢here is the gift shop?”是一堂生動活潑的聽說課,薛老師一開始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展示的圖片信息,從而很快地導入到課堂的話題,整個流程非常流暢自然。同時也平衡了聽說課兩大板塊——“聽”與“說”的教學與練習的時間,使得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薛老師在電子屏幕上展示出來非常多的問題來推進整節(jié)課的發(fā)展,但是這些問題過多且相應回答較為封閉,因而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起不到積極的作用。薛老師善于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但是忽略了其局限性。因此,如何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將各式各樣的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比如:計算機圖形圖像、視頻、動畫、音頻)作為一種工具融入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組成成分。在此基礎上,從而使得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加工、優(yōu)化,相互融合。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發(fā)展與認知理論相輔相成,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也是息息相關的。其中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關密切的是建構主義理論。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是基于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學習者的認知依賴于多媒體輔助手段對其生理感官上的刺激從而營造認知環(huán)境,進而產(chǎn)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通過對兒童認知的研究,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他認為知識的習得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經(jīng)驗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社會文化的互動中,基于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借助他人的幫助,并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形式完成的。[3]在皮亞杰“認知結構說”的基礎上,斯騰伯格(Robert J.Sternberg)認為個體主觀能動性在認知結構的建構中起到重要作用,個體應當積極主動地在認知過程中進行實踐。[4]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為小學英語聽說課堂呈現(xiàn)真實有意義的口語與聽力情景,提供更生動直觀的教學環(huán)境。
通過多媒體工具的利用,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讓學習者能夠更深刻地從環(huán)境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借助多媒體的手段,可以在視覺上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學生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作為語言類學科,英語課堂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同樣也會促使學生在視聽覺上身臨其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多媒體輔助技術能夠將電子信息(比如:音頻、視頻、文字)結合起來,投影儀和電腦等電子設備的使用使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板書,在這一時間段里學生容易分散課堂上的注意力,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致。但如果將這些時間用于師生互動或者開展多種活動,則會對學生學習效果有進一步的提升。[5]通過對薛老師課堂的觀察,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相比傳統(tǒng)課程,在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后,她的課程教學密度變大,教學進程節(jié)奏明顯加快。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也沒有機會走神或分散注意力,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學習更加專注。
在薛老師的課堂上,由于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她設計使用了許多音頻、視頻及圖片等教學資源。作為觀察者,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在聽說課上表現(xiàn)出的濃厚興趣。在課程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薛老師放了一段歌曲視頻“Follow me”,并讓每位學生都跟著視頻唱跳。一方面,這體現(xiàn)了薛老師對于課堂活動設計的完美演繹,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注重教學中學生才是主體的指導思想。
與傳統(tǒng)聽說課不同,薛老師采用的是將圖片和音頻放在顯示屏上,對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有明顯的幫助。將音頻劃分為片段的播放過程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較輕松地將任意音頻片段進行重復播放,解決了傳統(tǒng)倒放磁帶耗時久,不準確的問題。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對于“街區(qū)(block)”沒有清晰的概念,薛老師通過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直觀地讓學生對于該概念有深入的認識,也提升了學生跨文化知識的獲取能力。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豐富的教學資源帶來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學生會產(chǎn)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求知欲,隨之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聽說水平的訓練和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大量真實環(huán)境的實踐,需要師生間,生生間互動與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給予學生的及時反饋是很重要的,甚至有時候教師無意間的一個手勢都會給予學生以鼓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果。合理地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讓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建立起師生雙向互動交流模式。[6]在薛老師的聽說課堂上,完美地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強互動性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直觀性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了理性的教學環(huán)境。在第一次聽錄音之前,薛老師在屏幕中呈現(xiàn)出一系列的生動有趣的圖片,并讓學生口頭上進行猜測聽力對話中的主人公想要去哪里。合適的互動交流活動促使學生進行思考,積極探索新知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英語學習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使用英語這個工具流利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傳統(tǒng)的英語聽說課堂對于語言交際環(huán)境的選擇并不重視,語言實踐環(huán)節(jié)也相對較少。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將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融為一體。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老師們大多數(shù)會讓學生直接以“What’s your name?”進行打招呼。但是這句話如果使用不得當會讓被提問者覺得非常反感,因為在西方文化中,多數(shù)情況下只有在被提問者受審問的時候通常會這樣提問。因此,對于具體適用情境的選擇還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分析。相反,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用正確的思維進行思考,會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表達。在其設計的“看地圖指路”環(huán)節(jié),薛老師很好地將真實語境融入學生的語言訓練中來。這種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重現(xiàn),縮短了學生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正是因為這種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在認知建構的過程中變得容易起來,因而學生們逐步建立起信心,也增強了他們說英語的勇氣。特別是薛老師在學生間的角色扮演活動后給予的積極評價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對課程的喜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使用英語交流的主觀能動性,在無形中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誠然,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多媒體的濫用會對學習者及教師都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皮亞杰認為,學習者同化和順應知識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強行破壞必要時間,不利于學習者認知體系的建構,從而影響認知的效果。由于多媒體輔助的方法易于操作且快捷,這也會讓過于依賴此方式的教師忽略認知過程的建立和丟失部分“師生交流”的機會,而專注在多媒體的使用上去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用不當所帶來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兩個方面:
多媒體輔助教學因其直觀簡便的優(yōu)點導致現(xiàn)代英語教學課程大多數(shù)都以此為工具。不能否認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它確實可以在一定時間內(nèi)向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但是這對教師的上課節(jié)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多媒體的應用,則容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接收過量的信息,尤其是某些知識的理解過程被跳過,從而導致無法將知識進行消化吸收的現(xiàn)象。如果教師僅僅是將所有知識點羅列在屏幕上,不加以疏導和鼓勵學生思考的話,學生將會很難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F(xiàn)如今許多教師一味地通過快速播放大量PPT的方式講授課程,然而在此過程中,蜂擁而來的知識點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沖擊學生的大腦,學生認知所必需的過程被壓縮甚至被破壞。因此,跟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濫用會擠掉學生知識構建與加工的必要過程,從而減少學生思考的時間,這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薛老師的教學過程雖然很詳細,但是過于依賴多媒體輔助手段,導致加快了課堂節(jié)奏,從而使得學生缺少思考和消化知識點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到薛老師非常強調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創(chuàng)造了非常多的互動機會。誠然,正反饋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有所幫助,但是及時的糾錯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幫助。聽力對話中出現(xiàn)了兩句表示相同意義的疑問句:“Is there a gift shop near here?”和“Where is the gift shop?”,對于該種情況的處理,薛老師沒有告知學生其區(qū)別,而是快速地跳至另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這時停頓片刻,并讓學生積極思考區(qū)別,可能會達到不一樣的教學效果。
隨著多媒體輔助技術的發(fā)展所帶來的便利,越來越多的教師不禁會想將所有知識輸入計算機并讓其傳播知識。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誠然,科技的發(fā)展可以在某些方面提高教學質量,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教師解放了雙手。但是,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活動,“人機交流”遠遠比不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引導和講解更多還需要教師進行完成,而不是依靠計算機輔助解決一切問題。很多教師普遍將所要講授的知識放進計算機中,期待自己上課會輕松一些。然而教師并不僅僅是展示課件的人,學生是要在互動交流中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
在對于表示方向的詞組“go straight,turn left,turn right”的教學時,薛老師花費太多時間在其ppt的講解上,對于這三者之間的區(qū)分沒有進行有效的對比。以至于在后續(xù)活動中,有學生頻繁出錯。對于方向詞“right,left”,薛老師只給出了二維圖片的對比,對于部分立體感不強的學生,可能存在無法正確理解的情況。而教師主觀地認為多媒體輔助可以解決此問題,因此造成了學生對該知識點掌握的缺陷。
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提供適當?shù)膶W習資源以供學生參考。此外,教師還需給予學生觀察的機會和質疑的余地,也就意味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取決于自身的發(fā)展水平。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應根據(jù)每次課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目的適當?shù)丶尤搿V挥袑W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fā)揮,他們才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才能最大化地體現(xiàn)。
教師在基于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幫助下,不僅需要給學生提供多方位視覺和聽覺的刺激,還要善于運用詞語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囊龑Ш椭v解,互動與交流也是教師教學質量的保證。這意味著學生在聽的同時,還要進行思考,才能將輸入轉換為輸出,把聽到的信息正確地表達出來。從而內(nèi)化知識,提高水平。因此教師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可以適當提供一些讓學生進行思考的機會,使他們在新舊知識聯(lián)結的基礎上促成對新知識的理解,從而在大腦中形成知識體系的建構。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優(yōu)化了教學環(huán)境,對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術性的支持。由于多媒體輔助技術可以合理地給予學生聽覺和視覺的輸入,使得學生受到多重刺激,從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但是在小學英語聽說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處理好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化教學輔助手段之間的關系,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技術之長。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注意適當使用,才能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