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珊
(福州英華職業(yè)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高職學生大多缺乏系統(tǒng)性的英語基礎知識結(jié)構(gòu),特別是與聽力緊密相關的語音、詞匯、語法基礎薄弱。錯誤的發(fā)音,導致學生對英語讀音的錯誤認知,因而當聽到發(fā)音純正的聽力材料時,不能正確地辨別出聽到的內(nèi)容,導致難以聽懂、聽對;詞匯是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必要條件,缺乏基礎詞匯便無法理解所聽到的內(nèi)容;語法是語言的框架,語法基礎不過關,也會嚴重影響學生對英文內(nèi)容的理解。語音、詞匯、語法是聽力的基石,而高職學生在這三個方面基礎都偏弱,有的甚至接近零基礎,因而導致聽力難以提高。
高職學生在自我定位上往往會自認為不擅長學習,加之英語學習的基礎不扎實,學習中很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和自卑心理。這種情緒和心理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其在面對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要求時缺乏自信,部分學生甚至在英語學習中有自暴自棄的心理。英語聽力的提高是需要不斷花時間練習、強化的,而這種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心理,使他們不愿為之付出努力或是直接放棄努力。可以說,高職學生的英語聽力難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不良心理造成的。
據(jù)相關統(tǒng)計,65%的高職學生表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很少主動去接觸課外英語聽力材料;10%的學生表示,他們會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來豐富自己的英語知識;只有1%的學生表示會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和老外交流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孫秋晨:2019)。筆者在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英語聽力基礎差的學生也是學習最為被動的群體,具體體現(xiàn)為課后作業(yè)多次未完成、未提交、遇到困難不主動提問;詢問其原因時,其給出的回答多為“聽不懂”“不會”,即便教師已多次強調(diào)過聽力遇到困難時應采用的方法。這種被動的態(tài)度也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思考,除了被動聽課,不會再主動去尋找多元的學習方法,這對于語言學習是非常不利的。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積累,嚴重影響知識的吸收和應用,長期如此則導致其聽力水平難以提高。
調(diào)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的高職學生表示對英語廣播反感,近一半的學生覺得授課內(nèi)容枯燥,毫無興趣;70%的學生表示喜歡聽英文歌曲,48%的學生認為觀看英文電影有益于提高自己的英語聽力水平。由此可見,不同的學習材料對高職學生聽力學習的興趣有一定影響。目前的高職英語聽力教學還是以課本講授配合練習為主,較為枯燥,因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限,做聽力練習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聽到一半走神,導致聽力理解效率低。
聽力教學活動可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聽前、聽中、聽后。
聽前環(huán)節(jié):可視為聽力的熱身準備環(huán)節(jié)。充分的聽前準備有助于調(diào)整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采用適宜的方法巧妙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根據(jù)聽力材料的主題,提前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帶領學生熟悉聽力中涉及的生詞、關鍵詞,以減少學生在聽力理解中的困難。此外,如教學材料是以答題為目的的聽力題,教師應向使學生強調(diào)審題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將題意理解到位,并盡快進入聽力狀態(tài)。
聽中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聽前熱身準備,學生對于聽力的內(nèi)容就會有一個初步了解,參與熱情和愿望也會有所增強。多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受到聽覺、視覺的雙重刺激,有助于提高其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教師在播放聽力材料的間歇還應做好引導,如引導學生加強對關鍵語言符號的注意,為學生提供線索,引導其解決問題等,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答題之余,教師還可根據(jù)試聽材料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去分析、探索,尋找答案。
聽后環(huán)節(jié):這是聽力教學不可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引導學生找到答案之后,還應對前面的兩個階段進行總結(jié)和強化。教師可在這一階段,對視聽材料所涉及的詞匯表達、關鍵語法點、相關文化背景等知識點進行復盤,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將整個聽力過程中學到的內(nèi)容更好地消化吸收。
聽力教學的重點在于聽,但良好的聽力能力離不開扎實的基礎。教師在聽力教學中,可以以恰當?shù)姆绞綆W生復習語音、詞匯、語法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重溫知識點;不斷向?qū)W生推薦好的提高方式,比如語音可以通過多聽、多模仿來改善,詞匯和語法可以結(jié)合語境和例句來加深理解和記憶等;同時向?qū)W生推薦尋找課外學習資料的方式和渠道,鼓勵學生課后多花時間補缺補漏,以此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元化,為提高聽力水平打基礎。
聽力作為獲取信息的一種能力,其最基本的作用是為了溝通,泛聽的練習便是為了訓練學生在聽力中能夠抓住關鍵,理解主要意思,實現(xiàn)溝通的目的。精聽訓練則是訓練學生仔細聽出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單詞,不僅對聽,而且對學生的詞匯、語法知識也有一定要求,因而對于鍛煉學生的聽力非常有效且必要。這兩種方式的側(cè)重點不同,但相互結(jié)合,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值得提倡。此外,教師可以在講解中根據(jù)聽力內(nèi)容穿插介紹一些關于英語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思維方式等背景知識,延伸課堂的廣度,讓學生在英語聽力課中不僅僅接觸到英語聽力,還接觸到西方文化和西方思維,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得英語聽力課堂不再枯燥,又讓學生學到更為豐富的知識。
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對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師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讓學生明白,聽力中遇到聽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同時,沒有聽懂的這部分信息,有可能在段落的其他部分還會再次出現(xiàn)類似的陳述,可以補充前面沒聽懂的空缺;另外,沒聽懂的這部分,很有可能并不是關鍵信息,不影響學生對于整個語篇意思的理解,因此,學生在聽力中遇到聽不懂的詞句時,大可不必慌張,而應該繼續(xù)保持注意力,專注聽接下來的內(nèi)容。教師也應對學生多加鼓勵,幫助學生克服緊張、焦慮的情緒,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高職英語聽力教學,面對學生普遍基礎薄弱、態(tài)度消極、學習被動、興趣不足等問題,在教學策略上應有其特殊的針對性,而其中,降低學生對英語聽力的恐懼和排斥,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大關鍵。從這一角度來看,教師的作用和職責不僅僅是單純的教授,而應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逐步提高學生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