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鍵
(大竹縣第十一小學,四川 達州 635100)
語文這門語言學科的教學核心是閱讀,學生通過閱讀大量優(yōu)質(zhì)書籍,能夠積累語文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啟蒙階段,學生逐漸對語文這門學科形成認知,而閱讀的教學方法應隨著教育的進步而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生本教育這一教學理念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能夠發(fā)揮學生本身的潛力,使學生找到高效學習的方法。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能使教師高質(zhì)量完成教學任務,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漢語言綜合能力,為學生未來的人生打牢堅實基礎。
升本教育簡單而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體現(xiàn)在“生命”“生態(tài)”“生活”三個層面中,對應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過程、評價。
第一層面是“生命”,喚醒生命即是目標。生命是人類本身的屬性,也是社會的根本屬性,所以生本教育的底層即是生命教育,是以學生為根本的中心思想。小學學生身心處于發(fā)育狀態(tài),其生命特性為主動、積極、創(chuàng)造等,這些特性處于沉睡狀態(tài),有待激活[1]。教師在教學時通過喚醒學生還在沉睡的特性來增強其主動閱讀積極性。閱讀是學生生命特征的“養(yǎng)料”,使其生命特性得到生長和保持,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知人生。同時,也是溝通他人的“窗子”,為何是“喚醒”而非“給予”,建構(gòu)主義教育觀這樣認為:“知識信息不能從‘擁有者’直接傳遞到‘接受者’?!敝R與經(jīng)驗不能直接傳輸給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學生還未進行意義的構(gòu)建前,知識與經(jīng)驗只是一段“數(shù)據(jù)”的狀態(tài)?;诖耍皢拘焉奔词羌ぐl(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學生在主動閱讀的狀態(tài)下才能進行思考、疑問、討論,同時,在此過程中收獲知識、積累經(jīng)驗。反之,教師代替學生閱讀,直接給予答案,要求學生強制記憶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真正懂得知識、積累經(jīng)驗,是對學生“生命”本身的否定。
第二層面是“生態(tài)”,和諧生態(tài)即是過程。教育是種種教學及其過程的總概括,生本教育也如此,生本教育理念之下,閱讀教學過程并非是單向信息傳遞,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式的運作。由教材、讀本、學生、教師等構(gòu)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最優(yōu)狀態(tài)即是和諧,其詮釋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該具有的“質(zhì)感”[2]。
第三層面是“生活”,回歸生活即是依據(jù)。何為有效閱讀?目前并未形成統(tǒng)一標準,但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而言,閱讀即是生活實踐,個體的“學生”身份從步入社會之時便會消失,而“學習”和“發(fā)展”會伴隨個體一生。所以,“回歸生活”即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依據(jù)。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過“生活教育理論”分析,生活既是教育本體,教育是生活的抽象。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通過教學聯(lián)系生活、貼近生活、啟發(fā)生活,來讓學生從“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中受益。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閱讀教學雖然強調(diào)學生作為主體,但教師不必“矯枉過正”,在閱讀教學時保持主導地位,在此之中把閱讀知識和技能教授合理且高效地安排好。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課文的精讀與略讀,教師可在精讀課文教學時選擇突出內(nèi)容重點而非面面俱到,在此之中也要做到向?qū)W生明確其中難點與重點,引導學生鞏固掌握。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把握學生學習狀況,以學生為主體,“輔助”學生做好閱讀,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把學生不懂的、不會的問題加以講解,再引導其逐步解決。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解決,而非直接“給予”答案,使學生領悟其中的知識與經(jīng)驗。
例如教師在進行“爬山虎的腳”這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時,先請學生們朗讀課文,學生們很沒有力氣且生硬的讀著:“爬山虎的腳步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教師詢問學生們:“為何讀得一點力氣都沒有?”學生答:“不知道作者寫的什么意思,描繪的爬山虎樣子不清晰。”很多地方爬山虎已不再常見,而且不了解爬山虎,學生難以閱讀和理解課文。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多媒體設備播放爬山虎的科普視頻,甚至拿出爬山虎的標本,讓學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長環(huán)境;了解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在觀摩爬山虎的過程中,一位學生感嘆道:“老師,原來爬山虎的腳就是幾根細細的絲呀,在莖和葉柄交叉處,作者寫得真實生動,我現(xiàn)在覺得這篇課文很有趣?!苯酉聛恚處熢僮寣W生進行閱讀課文,學生們便都開始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且其中語句銜接非常流暢。通過賦予課堂濃厚的生活氣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此之中“被喚醒了生命”,主動理解文章內(nèi)涵,理解作者情感,最終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教師通過精心設置問題進行誘導式提問,得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這是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閱讀中的手段之一。生本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提問技巧和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問題設計要遵循促進思考、與生活相關的思路,把學生思考方向引導至正確學習方向。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在學生知識儲備范圍內(nèi),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否則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地位就會導致提問環(huán)節(jié)演變成教師的“自問自答”,從而失去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意義。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注意學生的主體差異程度,留給學生空間討論和思考,適當?shù)毓膭顚W生,從而體現(xiàn)師生民主平等的關系,使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表達,養(yǎng)成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如教師在進行“燕子”這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時,可以提問一些導向性問題:“燕子是什么樣子的;在我國,燕子有著什么樣的寓意……”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或?qū)嵨镎故狙嘧诱掌?、風箏等,引導學生回顧對燕子作為吉祥象征的印象,開拓生活場景。例如在課文最后一段:“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問題的設計就可以遵循家鄉(xiāng)、社區(qū)思考方向,與生活相結(jié)合,更好地引發(fā)學生思考,滿足發(fā)散思維、想象力的鍛煉需要,如“在我們的社區(qū)、家附近燕子一般都在什么地方落腳?”以此來促進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對文本進行深度感悟,從而關聯(lián)到燕子、春天、捉害蟲等情景,再要求學生系統(tǒng)性地說出思維過程,便達到了“生本閱讀”目的。
另外,除了教材中的文章閱讀,還要進行擴展閱讀,才能滿足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擴展過程要遵循逐步升華的規(guī)則,以《燕子》這篇課文為例,是以文詞優(yōu)美描述景物的散文,能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之中的情趣,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白鵝》《小麻雀》來擴展閱讀,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
及時對學生做出鼓勵的課堂評價能促使其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增強其學習信心。在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為學生高效閱讀提供保障。構(gòu)建評價機制要考慮到兩點,第一是教師須構(gòu)建以學生閱讀、學習情況為核心的框架,要有針對性、客觀性、啟發(fā)性等。第二是評價主體為多元形式,教師對學生評價、學生對學生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多角度選取標的,不能僅以分數(shù)作為標的,可以選取學生學習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學習習慣、創(chuàng)新精神等內(nèi)容作為標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飽含期待的話語都是對學生的尊重和認同,激勵學生思考、探究、提問和求解。
例如教師在進行“珍珠泉”這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創(chuàng)設“應聘導游”這一環(huán)節(jié)活動,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尋找資料,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設計導游詞,應聘導游。開始應聘環(huán)節(jié)后,一位學生走到臺前:“我姓李,大家叫我‘李導’吧……”這位學生展示了珍珠泉的美景,言語簡練且幽默,非常具有感染力。教師采用學生評價學生的策略,先問大家:“你們認為他是怎樣的導游?珍珠泉的景色介紹得怎么樣?”一位學生答:“很幽默的導游,珍珠泉風景介紹得很全面?!睂W生評價后,教師微笑著詢問進行“導游演講”的學生:“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怎樣?”學生有些靦腆的答:“老師,我能自己夸自己嗎?!边@時教師運用“激將法”說道:“這點自信都沒有嗎?”學生“上當了”:“我的導游詞很打動人,我看之前大家聽得都很投入,所以我確定自己表現(xiàn)很好!”教師用激勵性語言評價道:“自信卻不張揚,你表現(xiàn)得很好,把珍珠泉的景色介紹的很全面,并且介紹時的語言簡練幽默,老師聽得也很投入,說得我都想和你馬上去珍珠泉游玩了!再加強一些手勢動作就更好?!苯處煂W生評價時不能只是“好”“真棒”等評價,要說明“好在哪”“棒在哪”,要發(fā)揮出激勵、指導的作用,這樣包含鼓勵、認同、卻還有進步空間的評價才能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更加有動力地改善問題、進一步變得優(yōu)秀。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應以學生為主體,但要保持教師的引導、指導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且合理地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構(gòu)建良好“課堂生態(tài)”促使學生“激活生命特性”,用科學、高效的策略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來引導和幫助學生從閱讀中掌握種種知識與技巧,用完善的評價系統(tǒng)引導和鼓勵學生走得更遠,從而全面發(fā)展學生漢語言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