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動物狂歡節(jié)》是法國作曲家圣﹒桑的天才之作,這部作品傾入了作曲家特有的機智、幽默與諷刺的性格。整部作品用自由奔放的情調作成,非但不庸俗還保持著高雅的情趣。本文從作品的標題美、內容美、風格美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探討,以求從美學角度對這部作品做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關鍵詞】圣﹒桑 ? 《動物狂歡節(jié)》 ?美學思想
作者簡介:黃薇佳,女,(1982-)湖南溆浦人,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特殊音樂教育
音樂美學是音樂和美學研究兩個領域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是一門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19世紀以前的歐洲,關于音樂美學的探討大多是在哲學領域中進行的,從19 世紀開始人們將對音樂美學探討的重心轉移至音樂領域,這一時期音樂家們的社會地位得到極大提升,從奴仆的地位解放出來,成為自由藝術家,歐洲以舒伯特、肖邦、柏遼茲、李斯特等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音樂家極大的拓展和豐富了創(chuàng)作類型和表現(xiàn)形式,最引人矚目的是大量標題音樂的誕生,歐洲音樂美學研究就此有了關于標題音樂及其審美功能的討論。
法國作曲家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是標題音樂的開創(chuàng)者,而后匈牙利人弗朗茨﹒李斯特的交響詩則將標題音樂這一形式發(fā)展到極致,他們二人的創(chuàng)作直接影響了理查﹒施特勞斯和馬勒,19世紀涌現(xiàn)了大量的標題音樂作品,這其中《動物狂歡節(jié)》是不可忽視的的力作之一。
夏爾﹒卡米爾﹒圣﹒桑(以下簡稱圣﹒桑)于1886年創(chuàng)作的《動物狂歡節(jié)》是一部管弦樂組曲,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而聞名于世,從他的這部作品中人們得以一窺標題音樂的藝術美與哲理美高度融合的風范,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美的享受,下面就這部作品所蘊含的美學思想展開討論。
一、感性而理性升華的標題之美
圣﹒桑的這部《動物狂歡節(jié)》是他1886年在奧地利做巡回演出時,途徑奧國的一個小鎮(zhèn),受朋友所托為小鎮(zhèn)的音樂狂歡節(jié)所作,小鎮(zhèn)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給了他創(chuàng)作靈感,因此創(chuàng)作出了這部杰作?!秳游锟駳g節(jié)》又稱《動物園大幻想曲》,是一部管弦樂組曲,由14首樂曲組成組成,這14首樂曲各自有一個小標題,分別是《序奏及獅王的行進》、《母雞和公雞》、《野驢》、《烏龜》、《大象》、《袋鼠》、《水族館》、《長耳人》、《林中杜鵑》、《鳥舍》、《鋼琴家》、《化石》、《天鵝》、《終曲》。單從標題來看每一首都像童話繪本的名字,充滿了童真和趣味,引人入勝。
這14首樂曲風格各異,通俗卻不庸俗,堪稱高雅,精心構思的旋律讓人會心一笑。如果僅僅從標題本身的角度去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則有可能低估了圣﹒桑本人想要表達的思想,聽完整部作品會發(fā)現(xiàn)這些標題絕不僅僅起到“標題”的作用,圣﹒桑在作品中不僅描摹了動物形象,在巧妙運用各種樂器的聲音、音色等象征性來表現(xiàn)各種動物主題的同時,還暗含了幽默與諷刺,譬如第三首作品《野驢》,這首作品用兩架鋼琴快速流動的音階和琶音來表現(xiàn)一些快腳動物的奔跑,這個快腳的動物特指中亞細亞草原的野驢,它的奔跑速度飛快,有趣的是這些樂句幾乎自始自終沒有變換過力度和節(jié)奏,其實諷刺了那個時代光靠手指技巧就能成為鋼琴家的觀念,野驢所代表的刻板印象與被諷刺者的形象不謀而合,這種絕妙構思讓人不禁一遍遍回味和陶醉,使人對標題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美的高度。
二、簡單而不單調的內容之美
因為這部作品借用了很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主題,同時又暗含大量諷刺之意,因此,在圣﹒桑生前,除了第十三曲《天鵝》之外,都禁止公開演奏與出版,一直到圣桑去世之后的1922年2月25日,才在巴黎音樂會上首次公開演奏。這部作品一經演出旋即成名,西方音樂界給與了圣﹒桑極高的評價,評價到:“如果說海頓是一塊堅實的奠基石,那么莫扎特就是一座不可或缺的橋梁,而圣桑則是一塊光滑而樸實的鵝卵石?!盵 ]。圣﹒桑筆下的這部管弦樂自帶某種活力,其音樂中的邏輯井然順序,精練明晰的梗概,純而不雜的專業(yè)風格,都在美學上達到了自成一家的境界。他的音樂根植于古典傳統(tǒng),不論是否區(qū)別于正統(tǒng)形式,總能夠萬變不離其中[ ]。在當時的法國作曲家中,圣﹒桑的音樂最為純凈,全然屏棄法郎克及其樂派甘美甜膩的弊端。有人評價他的作品內涵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它們至少一掃當時陳腐和品位低級的通病,時間是衡量藝術作品存在價值的唯一標準,圣﹒桑的作品雖然在當時被批評的“體無完膚”,但是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他的作品在海頓、莫扎特之外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 ]。
以他的《動物狂歡節(jié)》來說,作品中大量采用被認為最不足取的單純音響模仿手法,這種單一卻不單調的手法其實富于美感。如第7首作品《水族館》,兩架鋼琴奏出節(jié)拍交錯的反向琶音進行,仿佛看到了碧波蕩漾的水面、千姿百態(tài)的魚群在悠游,在這一成不變的節(jié)奏上,長笛和小提琴演奏著同樣純凈的旋律,鋼琴以晚半拍的方式復奏主題旋律以及近結束時出現(xiàn)的多次滑奏,則有如魚鱗在陽光下閃爍的光點,水族館的晶瑩剔透之感撲面而來,真實動人的情境描摹猶如身臨其境。
三、多元形式構筑的浪漫之美
圣﹒桑在《動物狂歡節(jié)》中用了一種漫畫式的筆調,運用了九件樂器(鋼琴兩架、小提琴兩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一把、單簧管一把、長笛一支、木琴一架)的音色來模擬和描繪出十幾種動物的形象[ ],如獅王、母雞與公雞等,各色動物在音樂交織中一一出場,除了對于樂器音色的充分挖掘之外,還熟練運用了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以及和聲等多種音樂要素模仿、刻畫和加深音樂形象,使人印象深刻。在《烏龜》這一樂曲中用低音弦樂器描摹出烏龜爬行的姿態(tài),第一鋼琴以八分三連音用很弱的力度伴奏,弦樂五部從第三小節(jié)開始以極弱的力度緩緩的(莊嚴的行板)齊奏出烏龜?shù)闹黝},生動的表現(xiàn)了烏龜邁著緩慢的步伐前行形象特征。
第13首樂曲《天鵝》被視為圣﹒桑的代表作,藝術成就最高。這首以大提琴為主奏樂器的樂曲靜謐而優(yōu)美,宛如游絲的旋律柔美動聽,沁人心脾之至。這首作品如此感人至深原因之一就是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注意色彩、富于想象力。在這首樂曲的旋律和織體寫作中,作曲家在主題旋律中使用了“動感”型旋律,樂曲中鋼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面上泛起的漣漪,大提琴優(yōu)美迷人的音色,展示出天鵝高貴優(yōu)雅的姿態(tài),以及安詳自在地浮游其上的情景。全曲由伴奏鋼琴水波蕩漾般的前奏緩緩開始,大提琴以“四六拍子”的節(jié)奏奏出如歌的旋律,襯托著天鵝在湖面上自由游蕩的意境,時而上行,時而下行,情調極為優(yōu)美。鋼琴伴奏的節(jié)奏與音型自始至終保持一致,貫穿全曲,充滿了“動感”,與大提琴的旋律相互映照,非常協(xié)調[ ]。
縱觀整部《動物狂歡節(jié)》圣﹒桑用大膽而考究的各種音樂語言實現(xiàn)了自己對于音樂美的想象,用眾多形式表現(xiàn)出了浪漫主義音樂之美,將個性色彩、追求理想、情感宣泄的浪漫情懷推向高峰,是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佳作。
結語:
通過對《動物狂歡節(jié)》美學思想的分析和研究,讓人從中感受到了圣﹒桑作品的新穎,是不會輕易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被人遺忘的。圣﹒桑的創(chuàng)作風格端莊典雅又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從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各個層次的音樂美的體現(xiàn),由感性聲音到感性形象,直至到達那個由人為感性形象所引發(fā)的具有自我證實價值的理想國度,層層深入,令人不禁贊嘆。
參考文獻
[1] 杜從瑞,羅 靜.淺析圣·桑作品《動物狂歡節(jié)》中的樂器演奏[J].出國與就業(yè),2011:8
[2] 強旎.溫柔圣·桑[J].中文自修,2006:31
[3] 熊欣.一場童心未泯的狂歡——圣·?!秳游锟駳g節(jié)》的音樂藝術美[J].藝術教育,2013:6
[4] 艾杏珍.淺析各音樂要素與音樂形象塑造之間的關系 ——以《動物狂歡節(jié)》為例[J].大眾文藝,2013:8
[5] 丁相杰.圣·?!短禊Z》旋律中的浪漫主義色彩[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