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浩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快速時期,既擺脫了小學時的青澀和稚嫩,萌生出自我意識,但又缺乏能夠支持自我行為的判斷力、能力和經濟實力,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所以需要初中加強對該階段學生的幫助、引導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在多角度評價學生同時運用合理的語言藝術,能夠讓學生愿意向自己敞開心扉,能夠真正的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成為初中生成長道路上的助力者。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工作;語言藝術
口頭評價是初中管理班級、管理學生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省時省力,及時快速,但由于初中本身的工作壓力較重,處理的事務千頭萬緒,在對學生進行口頭評價時往往容易忽略掉語言使用的藝術和技巧,選擇了最直白,甚至有些傷人的語言,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張,出于關心的意圖卻沒有達到關心的目的,學生想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但卻發(fā)現(xiàn)被語言這道門隔在了門墻之外。所以初中應分析語言溝通的藝術,能夠選擇更恰當、合理、溫馨的語言,與不同性格、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與評價中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可以順利過渡青春期。
一、初中階段學生特點
在身體發(fā)展方面,初中生的生理變化愈發(fā)明顯,展現(xiàn)出更具有性別特征的外部身體特點,內部生理激素也處于活躍狀態(tài)。而身體的變化則帶來學生一系列心理的變化,如變得更敏感,更加關注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他人的眼光和評價,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但卻容易較為偏激的來看待他人給出的評價,一旦接收到自己認為“危險”的信號即變的暴躁易怒或冷漠反抗,與伙伴關系更為親密,與家長、教師關系愈發(fā)緊張。
二、初中教學多元評價的作用
1.1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構建一個初中高效課堂的過程當中,老師必須要高度的重視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不管是評價的手段還是評價的內容以及評價的目標,都需要做一個全方位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初中課堂教學目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更好的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當中,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讓學生的意志得到磨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生活經歷變得越來越豐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以及更好的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等等。
1.2 加速教師成長發(fā)展
教師在教課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樹立一個終身學習的意識,另外借助課堂教學評價,也能夠讓初中老師充分的了解自己在教課的過程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只有老師自身的意識到這些才能夠促進教師更有針對性的朝著專業(yè)的方向不斷的發(fā)展,幫助老師更好的朝著專家型教師的方向靠攏。老師自身可以借助課堂教學評價這種方式去聽其他老師的課,在聽課或者是評課的過程當中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
1.3注重評價過程的學生主體性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必須要將一定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學生身上,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關注班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現(xiàn)有的基礎之上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一個適當的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一樣的教學與評價,這樣學生才能夠通過老師的評價獲取更多學好的自信,更加注用積極的展開學習。就比如說老師在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時候,就需要秉著工程公正的角度評價學生的作文,在評改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差異評價,這樣可以在特定的一個時間階段內,從不一樣的起點去評價當下學生的作業(yè),可以更好的促進師生之間情感上和觀點上的交流。
三、使用贊美的語言開始溝通
初中與學生的日常交流是開展評價的常用模式,尤其要謹記“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利用肯定的贊美的語言開始溝通,先消除彼此之間的心理隔閡,再引導出學生傾訴和接受評價的心理狀態(tài)[2]。
如了解到班級學生和他班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產生了摩擦,籃球小隊長為了維護同學的利益和他班學生產生了推搡的行為,爆發(fā)了簡短的肢體沖突。教師將學生帶到教室之內開展1對1的對話,先不要進行批評,而是肯定學生在處理這件事情中的行為優(yōu)點,如一人上阻止矛盾,凸顯了籃球小隊長的責任與擔當,也彰顯了其對于班級學生的保護意識,說明是個有責任有勇氣的小小男子漢。用贊美的語言先為這件事情定一個溫和的評價基調,緩解了籃球小隊長此時緊張忐忑、還略帶排斥的心理。教師再關心學生是否受了外傷,在簡單的處理外傷時請學生自己先來還原一下事情的過程,學生就會盡量從較為客觀的角度來表達問題,教師再進行后續(xù)的評價,點出處理問題中的不當行為。此時,看似負面的評價內容,學生則更可以理性的來接受,既避免了可能產生的言語評價交鋒,又能夠讓學生正確的看待事件,愿意和老師多交流。
四、使用平等的語言展開交流
初中生習慣的否定教師給自己的評價,是認為教師從權威或上位者的姿態(tài)進行評價,自己永遠處于被動的管理地位。所以教師還應當多用平等的語言進行交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或身份特點出發(fā)來看待事物。
如教師在發(fā)現(xiàn)剛入初中的學生在與伙伴進行交往時存在人際困難,出現(xiàn)了或自卑,不敢表達或較為敏感的心態(tài)。此時,教師要避免將自己成熟的思想灌輸給學生,單純的讓學生要自信,要大膽交流,而是要能夠轉換思維,從該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先和學生聊一聊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成長環(huán)境,自己的友伴關系,在小學時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再說一說教師自己當年換了一個環(huán)境,開始新的學習生活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問出這個問題:那您是怎么處理的呢?此時真正打開了交流的通道,教師再從朋友的角度給出建議,學生不會認為自己是被管理的,而是認為和教師之間開展了一次心對心的朋友式交談。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決定了其既渴望他人的關注與幫助,又不希望他人給出較為直白或跨界式的評價與管理,所以需要初中班主任注重自己的語言藝術,為學生搭建起愿意和自己進行交流對話的不同渠道、不同氛圍,再多肯定多褒獎多鼓勵,能夠從以心換心的角度出發(fā),進行隱蔽式評價和直接式幫助,讓學生獲得關心與溫暖。
參考文獻
[1] 張賢. 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語言藝術[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7):1.
[2] 張維峰. 淺談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語言藝術及溝通方法[J]. 好家長, 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