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已經成了學校教育和其全面發(fā)展的關鍵。這就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聯(lián)動,給學生提供能夠親歷勞動、實踐體驗的平臺和資源,使學生在三方協(xié)同的勞動教育中,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緊緊圍繞勞動教育的內涵,以初中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為載體,給學生提供勞動教育的平臺和資源,使學生在參與生物課外活動時深化課堂生物理論知識,掌握基本勞動技能,發(fā)展自身綜合能力,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初中生物
一、勞動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外活動開展現(xiàn)狀分析
(一)重視程度不夠
從學校的角度上來說,雖然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很多學校依然束縛在應試教學的牢籠中,對初中生物學科的認識不夠全面、深刻,有的學校甚至將其作為“邊緣學科”,初中生物常常被置于令人尷尬的地位,生物課外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常常缺乏必要的軟件、硬件支持;從教師的層面上來說,受到陳舊教學觀念的影響,依然將目光集中在中考會考“成績”上,以理論知識的學習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忽視了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上來說,對課外實踐活動認識不夠全面,存在誤區(qū),甚至誤認為課外活動屬于“浪費時間”。即便教師組織和布置了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內容,學生的參與度也不是很高。
(二)課外活動時間比較短
從主觀角度上來說,學生不愿意將大量閑暇時間或碎片化的課余時間留給生物這一學科,而更加傾向于中考的主要科目學習;從客觀角度上來說,初中生物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邊緣地位,特別是在農村學校。在這種情況下,生物課時一再被壓縮,甚至經常被其他文化課教師所占用,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都難以保證,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更是難上加難。
二、勞動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外實踐活動開展路徑分析
(一)精心篩選課外活動內容
精心篩選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內容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基礎。教師在選擇課外活動內容的時候,應根據初中生物教材的內容、課程目標以及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等確定課外實踐活動類型。當前生物課外活動主要分為探究性實驗和體驗、模型制作和創(chuàng)新兩種。其中,探究實驗和體驗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觀察、實驗、體驗、設計等手段,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感性認識和結論;模型制作類的課外活動主要是引導學生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對某一結構進行還原,促使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完成所學知識的鞏固,并在體驗和思考的過程中實現(xiàn)多種能力的開發(fā)和發(fā)展。
教師在具體確定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還應遵循以下三個依據:1.以學生的好奇心作為出發(fā)點。因為學生才是課外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選擇的課外實踐活動內容只有與學生的興趣、認知水平相契合,才能增強學生的參與動機,促使學生在強烈內驅力的作用下,積極主動參與到生物實踐活動中,并在活動中實現(xiàn)多種能力的提升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2.從生活中提煉課題。生物學科的特點決定了生物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有內在、必然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此作為出發(fā)點,對社區(qū)、家庭中的與生物學科有關的課程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并將其作為生物課外實踐活動開展的課題類型。3.圍繞教學重難點選擇。課外活動不僅是勞動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不能脫離課堂單獨存在。教師在選擇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內容時,應緊緊圍繞生物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重點、難點知識,對其進行有效而巧妙的轉化,使其成為生物課外實踐活動[2]。
(二)整合各類資源,保障生物課外活動的開展
在勞動教育理念下,教師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中,還應明確生物課外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只有將課堂教學中所學生物知識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有效延伸,才能實現(xiàn)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各種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常常面臨活動安全、資源受限和時間安排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致使生物課外實踐活動難以有效開展。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應秉承“立足于生活”的理念和原則,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尤其是將生活中多種資源進行整合,保障生物課外實踐活動順利開展。首先,用好學校的資源,學校的生物實驗室、標本室、網絡教室等,都可以成為生物活動開展的場所;其次,抓住家庭資源,可指導學生在家中種植花草、飼養(yǎng)小動物,開展飲食安全和健康、健康調查、用藥安全調查等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進而豐富和完善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最后,挖掘社會資源,可將社會上的市場、動物園、植物園、養(yǎng)殖場、蔬菜種植基地、冷庫儲運和本地生態(tài)保護等資源進行整合,采用學校統(tǒng)一組織、家長陪同等方式,積極開展針對性的生物課外實踐活動。
(三)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奠定生物課外活動開展基礎
學生是參與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主體,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直接決定了生物實踐活動開展效果。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受到學校、家庭和自身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初中學生對生物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更不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參與生物課外實踐活動。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組織和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時,必須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為首要任務。首先,教師應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學改革要求,結合初中現(xiàn)階段學生的興趣特點,積極開展校內外觀察、各級技能大賽、現(xiàn)場演示、生物競賽等課內外活動,滿足學生探索未知生物世界的欲望,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并循序漸進培養(yǎng)和提升自身的勞動技能;其次,還可以通過成立生物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指導學生在課下自主開展課外活動,使其在潛移默化中走進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生命現(xiàn)象、學習生物科學知識,并實現(xiàn)多種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最后,還應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其“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需求,設置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的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包括親手制作酸奶、米酒,水培植物的嫁接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生物實踐活動學習和體驗。
三、結語
素質教育背景下,關注勞動實踐教育、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已經成為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應結合勞動教育的內涵,重視生物課外實踐活動指導、精心篩選課外實踐活動內容、整合課內外生物活動資源、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加強教師的指導、優(yōu)化活動評價等,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實踐活動中,內化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達到勞動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志興,韓杰.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路徑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5):39.
[2] 王新影.初中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研究[J].新課程,2020(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