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云,陳明,黃炳豪
(中國人民解放軍雅安某部隊)
“5.12”汶川大地震、“4.20”蘆山地震,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巨大損失,我部聞令而動,兩次深入災區(qū),最先完成了災區(qū)和外部的通信連接,建立了應急通信保障指揮所,確保災區(qū)和抗震救災指揮部音視頻連接通暢,保障了抗震救災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得到了上級首長和人民群眾的首肯。應急通信保障地位日漸突出,完善應急通信保障的相關手段要求日益迫切,為此,我部對應急通信保障進行了專項研究[1]。
應急通信保障為應對自然或人為突發(fā)性緊急情況,綜合利用各種通信資源,為保障緊急救援和必要通信而提供的一種暫時的、快速相應的特殊通信機制。對部隊而言,應急通信保障涉及的業(yè)務有:語音、傳真、短消息、圖像和視頻,還有專用的指揮平臺,所以要綜合利用多種技術,衛(wèi)星鏈路、微波鏈路、有線鏈路、無線鏈路,確保通信暢通[2]。
應急通信保障的主要特點主要有:一是突發(fā)性,無法預計災害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二是地理環(huán)境復雜性,災害發(fā)生時,一般固定電源被毀,無法取電,依靠救援車載發(fā)電,這就對應急通信設備要求有較高的電源適配范圍,因為環(huán)境無法設定,也就要求設備便于攜載、轉移和展開;三是時限性,要求反應時間足夠快,展開迅速,可以快速恢復基本通信。這就要求應急通信設備組網靈活,可以快速部署設置[3]。
首先聯通KU波段衛(wèi)星,保障衛(wèi)星通話正常,迅速將衛(wèi)星電話接入程控交換機,通過程控交換機保證臨時指揮所內局域網電話出局,并可通過自帶的RS-232口連接PC電腦,進行簡單的報文傳送,缺點:報文傳送和出局通話不能同時進行,且后方指揮所同樣要架設KU波段衛(wèi)星才可接收報文。北斗手持機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實時準確的定位服務,可連續(xù)傳送120個漢字的相關信息,短信時延3S左右,能進行手動、自動和緊急定位,定位時延1S左右。我部兩次抗震救災,迅速通過KU波段衛(wèi)星和北斗手持機組成臨時指揮所應急通信保障,首先確保了與后方指揮所聯通,并通過北斗手持機指揮到每一個執(zhí)行任務的分隊[4]。
微波通信的主要特點有:頻帶寬,可容納同時工作的無線電設備多、受外界干擾小,信道穩(wěn)定可靠、機動性能好,架設到通信車上可迅速機動轉移,能克服不利地形帶來的影響。一般距離45公里左右需設立一個微波中繼站,微波設備主要有模擬和數字之分,模擬微波系統(tǒng)每個收發(fā)信機工作在60路以上,數字微波系統(tǒng)應用數字復用設備按時分復用組群,一次群30路,二次群120路等等。微波通信可以再相關口子上加入保密機進行加密和解密,主要保障音視頻傳輸,能快速、準確的將不適合公開的圖像、視頻等相關數據從現場傳送到后方指揮所和領導決策機關??梢酝耆U吓R時指揮所應急通信的話務、音視頻、網絡需要[5]。
無線電臺主要分為超短波跳頻電臺和短波自適應跳頻電臺,其中超短波跳頻電臺具有語音和數據傳輸的功能,能滿足應急通信保障組成無線網絡的需要。跳頻電臺可以根據跳頻表組成各種通信網,需要預先設置調頻表,用戶根據需要選擇某個通信網加入,但不能實現路由的自動切換,需要另一個通信網時,需要更改調頻表,且使用跳頻電臺進行組網,在跳頻工作的方式下,電臺是進行數字信號傳輸的,定頻信號和信道參數不同,定頻信號只要電臺頻率或通信雙方頻率相同就可通聯,只要頻率相同越級接入時也能正常通信。跳頻方式則不同,頻率表相同就成為了調頻方式可實現通聯的基本要求,還必須跳頻模式相同,也就是網號和跳頻密鑰一致才能通信。定頻多網通信則不同,在跳頻中,某個通信網一般占用數十個頻率資源,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否則頻道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且某個頻率在各通信網中反復出現,就會出現無限干擾,無法正常通信,因此,采用正交跳頻體制,解決了頻率重復使用的問題[6]。
頻譜多、電臺轉型多,使用動態(tài)路由(RIP),通過實時維護修改,能很好的追加或去掉路由,使用更便捷。而使用無線超短跳頻電臺組網,則需要關掉跳頻電臺,重新添加或刪除路由,再重啟設備。但動態(tài)路由在實際操作中,因用戶終端需要隨時訪問,掉跳頻電臺會不斷發(fā)送路由信息,造成網絡擁塞或頻譜資源浪費。此時如果更改動態(tài)路由為定時修改路由,又無法滿足用戶端隨時訪問的使用需求。因此,我們采用了IP組播通信,每級網絡和IP組播組剛好相互對應,一級指揮網作為一組廣播組。在抗震救災的保障中,采用IP網絡技術、電臺跳頻組網、組播技術等,將各個無線局域網切分為多個組播組,任何一個用戶可以隨加入或退出某個無線局域網,且用戶加入一個組播組,即為這個組播組的成員,相關信息就會在這個組播組內傳遞,非組播組的成員,也可以向該組發(fā)送信息,也便于與其它網絡互聯,與友鄰用戶達到資源共享,實現網絡通信[7]。使用短波跳頻電臺組網,有利于通信安全保密,加載保密機后,保密能力大大增強,可以架設有一定密級的信息指揮系統(tǒng)。
在有線環(huán)境下,主要考慮業(yè)務集成,這樣才能迅捷高效,我部使用兩個三層交換機綜合視頻會議、指揮專網、軍事綜合信息網、IP電話及傳真業(yè)務,開設方便,效率較高。主要利用Vlan口、Trunk口、Hybird口的相關特性綜合組網,完成網絡、電話、音視頻的保障任務,同時架設一體化平臺指揮系統(tǒng)。其中,其他用戶節(jié)點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是無線傳播鏈路。
應急通信車在應對搶險救災、處置突發(fā)事件中起著重要作用,是最典型、最廣泛的應急通信系統(tǒng)平臺。其主要特點有:自帶電源裝置、部署開通迅捷、機動性能高、調度方便、與現有通信網絡接入方便,是應急通信保障的首選,它將是未來應急通信保障的關鍵手段。
應急通信車種類繁多,基本功能包括:伴隨保障,保障在途中提供語音、視頻和數據業(yè)務,若利用衛(wèi)星業(yè)務作為中繼站,實現與其他網絡連通,保障動中通信;能夠在現場獨立組網,可以在現場迅速展開,建立自己獨立的通信局域網,保障現場需要;能夠與現場通信網絡互連,組成通信集群;能提供傳真、復印、掃描、廣播、音視頻傳送等基本功能;設備要具備可擴展性,通信電子產品更新速度較快,因此設備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和可替換性。
應急通信車應用環(huán)境比較特殊,這就要求其傳輸系統(tǒng)盡可能的選擇多種接入手段,可融合光傳輸、微波傳輸、無線以太網橋傳輸、衛(wèi)星傳輸、短波傳輸等手段,適應復雜環(huán)境的使用。電源系統(tǒng)的設計必須依靠傳輸系統(tǒng)設備要求,一般主要有:外接市電供電、油機供電、車載后備電池應急供電、車輛硅整流發(fā)電機供電等手段。此外,應急通信車應該有良好的接地系統(tǒng)和防雷系統(tǒng),車廂和底盤也要有相應的要求。
當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各種處置力量迅速集結,人員多、裝備多、指揮關系紊亂,這給部隊執(zhí)行任務帶來了不少困惱。所以要迅速建立指揮系統(tǒng),完成通信聯絡機制,可區(qū)分重點、保密等情況迅速和地方設備和人員建立聯通機制,達到信息共享,統(tǒng)一領導,指揮協(xié)調各部門運作,最大程度整合各方資源,確保聯合指揮機制運行順暢。
應急通信網絡的設計,必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使用標準化接口設備,采取必要的冗余措施,確保線路設備器材等硬件數量足夠。要針對性的制定應急通信保障預案,規(guī)范好指揮調度、組網方式、設施設備準備、人員聯絡等各個方面的工作流程。確保編組的科學性,定期做好應急通信保障演練和測試。
采用數字化技術,杜絕通信保障盲區(qū)問題,不斷采用新技術新裝備,務求小型化、多功能化,系高效融合利于操作,要有好的容災性,確保應急通信裝備高效可靠。
應急通信保障地位越來越重要,不僅是在平時的搶險救災中,在未來的高科技、高智能的現代化戰(zhàn)爭中,應急通信保障是不可或缺,掌握通信的主動權,就會贏得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