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生
(銅陵學院數(shù)學與計算機學院,安徽 銅陵 244061)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yè)一門必修核心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有計算機網絡通信基本原理、網絡體系結構、局域網技術、廣域網技術、Internet技術、網絡互連與通信協(xié)議、網絡實際應用技術、網絡組建方法和技術、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等,該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高度緊密[1-3]。為了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和原理、網絡體系結構及協(xié)議等方面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升其網絡組建、維護和管理等應用能力,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則是作為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是一個不可或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4-6]。本文以我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開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將該課程實驗作一個綜合性闡述。
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網絡實驗設計和操控能力,加深其對計算機網絡基本理論知識及技術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實際應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課程實驗需要以先修課程《計算機基礎》、《數(shù)據(jù)結構》、《程序設計語言》為基礎,根據(jù)實驗內容和要求,能熟練利用如思科、華為網絡模擬器或物理網絡設備完成實驗項目,對運行結果進行分析,書寫實驗報告等。
根據(jù)計算機網絡教學大綱要求,對理論教學配套與之相應的實驗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基本理論和技術的理解與掌握?,F(xiàn)行的計算機網絡教材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網絡通信原理、網絡體系結構、常用的局域網技術、廣域網技術、網絡互連技術、Internet及其應用技術、網絡安全、網絡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實驗項目通常以該理論內容而開展。我校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yè)開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項目如表1所示,這些實驗項目涵蓋了網絡設備工作原理、網絡協(xié)議、網絡設備配置、網絡服務、網絡通信編程等內容[7-9],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網絡應用能力。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是學生學習完該課程后進行的一次全面的綜合練習,也是檢驗學生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和技術綜合應用的能力一種途徑,對學生的網絡實際應用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jù)課程設計目標,事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3~5人,各組可選指定的或自擬課程設計題目,在5天時間內,完成該項任務,最終提交課程設計報告。課程設計內容與學時分配等情況如表2所示。
表1 計算機網絡常規(guī)實驗項目
表2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等
為了完成某個網絡實驗項目,通常分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總結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實驗預習,學生需要對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要有一個明確的理解,同時要充分了解實驗環(huán)境,掌握實驗方法,并擬定實驗具體操作步驟。實驗操作是實驗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學生應按照之前擬定的實驗具體操作步驟創(chuàng)建實驗環(huán)境,認真完成實驗操作。學生需認真細致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及時記錄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數(shù)據(jù)。實驗操作完成后,按照實驗操作規(guī)范整理好實驗器材與設備,經實驗指導老師檢查驗收后,在其許可下才能離開實驗室。實驗總結階段,學生應認真整理好實驗記錄,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實驗經驗,并最終完成實驗報告。
常規(guī)實驗項目總成績評定分實驗過程考核和實驗報告考核兩部分,其占總成績分值比例分別為70%和30%。實驗過程考核是由實驗指導老師對學生的出勤情況、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結果等進行評分,及時指出學生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并將評分結果反饋給學生。實驗報告考核由實驗指導老師根據(jù)學生完成實驗報告質量情況進行評分,實驗報告的評定內容主要有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和實驗總結等。
根據(jù)學生對課程設計任務完成情況、設計成果、設計報告和答辯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按優(yōu)、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次評定成績,課程設計成績評定參考標準如表3所示。
表3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成績評定參考標準
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須在《計算機基礎》、《數(shù)據(jù)結構》、《程序設計語言》等先導課程完成之后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實驗教學,學生依據(jù)實驗大綱要求完成相應實驗項目。本文從計算機網絡實驗目標與要求、實驗項目開設情況、實驗步驟和實驗成績評定等方面作了詳細綜合性闡述,使學生對該門實驗課程有一個整體性認識與了解,為后期的實驗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