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鋒
摘?要: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推動著教育進步,中小學屬于基礎教育范疇,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不可忽視,學校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管理者應該樹立反思意識,關注教育管理改進問題,提升教育教學活動水平。本文立足家校合作視角分析中小學管理改進策略,以期助力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小學管理;家校合作;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024-02
【Abstract】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basic education,and the impact on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managers should establish a sense of reflec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management,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school cooper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anagement,in order to help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School management;Home school cooperation;Improvement strategy
家庭和學校均作為教育主體,需要承擔教育責任,但是當前的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很明顯在家庭和學校合作教育方面的意識均有不足,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形成合力,對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沒有起到支撐作用。因此從學校管理角度出發(fā),管理者應該著手構建暢通的家校合作渠道,明確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在聯(lián)合教育中起到牽頭作用,切實擺脫家校合作的窘境,提升基礎教育發(fā)展水平。
1.家校合作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透析
(1)家校對合作教育認知不足
學校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認為自己在專業(yè)知識儲備以及教育實踐經(jīng)驗上優(yōu)勢明顯,使其和家長比較,更具教育權威性,因此合作教育中無法樹立平等教育觀念。從學生家長角度來說,家長不愿主動承擔教育責任,因此部分家長在家校合作意識上有偏差,認為學校承擔全部教育責任,對孩子的教育關注點都在成績上;還有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的學歷水平低,因此不能承擔教育責任,對學校教育依賴性較大。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使得家校合作的兩方面都缺乏科學認知。
(2)家校對合作教育的實踐偏差
第一,責任不明,互相推諉。孩子進入校園之后,有的家長會將全部教育責任推給學校,校方也認為學校教育把握才是孩子成長教育全部話語權。這種情況下,學校和家庭在全責劃分上不明確,責任分離、互相推諉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第二,缺乏平等、合作淺顯。以上提到學校在家校合作中不能以平等姿態(tài)建立合作關系,這種教育指導態(tài)度對家長的參與積極性會造成打擊,導致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工作中缺乏深度交流,合作還停留在淺層次。
第三,合作途徑單一,內容狹隘。傳統(tǒng)的家長會、家訪依然作為現(xiàn)代中小學學校開展家校合作活動的主要途徑,無法與時俱進,合作形式過于滯后、單一。
2.家校合作視角下的中小學管理改進策略
(1)樹立全面的合作觀,強化合作教育
首先,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深化家校合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我們需要明確認識家庭教育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由此認識到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應用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實際價值。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要認識到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一味追求成績提升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我們在聯(lián)合教育活動中應該以促進學生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作為基礎目標,在合作教育理念上達成一致。
其次,樹立平等合作觀念,實現(xiàn)互利共贏的目標。目前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校一方改變教育管理現(xiàn)狀的需求尤其迫切,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配角,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學校能夠樹立平等合作理念,在溝通過程中,尊重學生家長,關注引導和鼓勵,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管理活動中來,使家長認識到自己在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樹立主動配合意識。同時,在合作教育過程中,也要引導家長體諒校方的艱辛以及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互相體諒和配合,才是夠構建良好合作教育關系的基礎。讓家長深切夠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重視,同時對學校的教育理念產(chǎn)生認同,進而提升家校合作活動的有效性。
最后,關注自我提升,為充分合作奠定基礎。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長需要樹立自我提升的意識,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起到正面的支持作用,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學校教育工作者更要樹立自我提升意識,在課余時間強化教育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研究,提升合作教育號召力,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發(fā)揮引導和領頭作用,給家長提供教育方法指導,讓家校合作更加深入人心。
(2)家校合作指導教材規(guī)范化、指導師資專業(yè)化
中小學家校合作指導教材缺乏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特點,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家校合作指導不到位;同時缺乏專業(yè)的師資力量,教學管理和教育指導存在盲目性特征,對學校教育活動質量提升不具有積極影響。家校合作教育指導對于中小學教育發(fā)展有很大意義,這種指導需要具備時代性特征,同時需要體現(xiàn)地區(qū)之間和學校之間的區(qū)域差異性。因此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能夠結合本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實際編寫和應用家校合作指導教材。分析當前中小學的師資隊伍。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線工作者人數(shù)不足,專業(yè)能力不高,基于此,校方應該給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一線教師提供專業(yè)的培訓機會,培訓內容要關注對教育前沿理論的學習和家庭教育案例的應用,提升指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實踐工作能力。此外,鼓勵家校合作指導教師主動參與關于家校合作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工作,關注優(yōu)化家校合作教育的科研課題,體現(xiàn)家校合作教育指導的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
(3)強化監(jiān)督機制,完善評價標準
學校應該結合家校合作內容,制定規(guī)范的監(jiān)督機制和評價標準,重點關注家校合作進展以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推進情況,以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指標給家長以及教師提供反饋,支撐家校教育合作工作的科學決策,推進教學改進工作,同時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評價結果和教師的績效掛鉤,參與評先評優(yōu)、年終考評。目前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確實還存在很大管理漏洞,比如,指導目標模糊、指導方法不合理以及監(jiān)督工作滯后等,多種原因共同影響下中小學家校合作工作進展不順利,影響合作教育效果?;诖?,學校、家長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均要參與到家庭教育指導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來,強化監(jiān)督和考核,關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目標的落實情況。
(4)更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創(chuàng)新
第一,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特色建設網(wǎng)絡家長會工作模式。以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作為背景,家校合作模式應該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傳統(tǒng)的家長會活動都是以面對面形式開展,受空間和時間局限,家長有的時候不能到校參與,降低了家長參與度,新時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建設網(wǎng)絡家長會平臺,家長參與的靈活性提升。另外,在觀點表達、教育反饋上,線上溝通給了教師和家長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利于提升家校溝通有效性。
第二,博采眾長,創(chuàng)設新型合作機構。合作機構是家校溝通的渠道和基本途徑保障,比如,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A)、家庭與兒童教育項目組織(PACE)、家長的教師身份組織(PAT)、家庭支持和教育項目組織(AVANCE)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合作機構、參與機構活動,目前我國的中小學學校在這方面的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依然有很大完善空間。
為了保障孩子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家校合作教育機制構建十分必要,旨在體現(xiàn)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實現(xiàn)二者的互利共贏目標,這是當前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發(fā)展的關鍵路徑。本文以家校合作視角作為出發(fā)點,分析中小學管理改進策略,以期助力全面落實基礎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蘇敏賢.家校合作,和諧發(fā)展—小學班級管理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8.12(13):163-164
[2]劉建煥.關于小學班級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的分析與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20(01):111-112
[3]郭慶.“館校合作”模式的深入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1): 182-183
[4]任云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5.21(02):100-101.104-105
[5]莊瑜.學校中的繆斯樂園—構建教育未來的館校合作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23(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