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陽
【摘 要】 2017年秋季開始全國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這標志著語文教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自讀課的設計上與之前版本不相同。它增加了“旁批”和“閱讀提示”自主系統(tǒng),意在引導學生真正自主閱讀課文,實現(xiàn)真正的個性化閱讀,以建構教讀課、自讀課和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體系。
【關鍵詞】 統(tǒng)編版? 初中語文? 自讀課? 旁批? 助讀
2017年秋季開始全國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這標志著語文教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編排上重視區(qū)別不同課型,把課文明確分為教讀課和自讀課這兩種課型。這兩種課型與課外閱讀建構起“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其中統(tǒng)編版教材在自讀課的設計上出現(xiàn)了之前各版本所沒有的內容——旁批與閱讀提示這兩種助讀系統(tǒng)。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指出:“自讀課文設計最引人矚目的是旁批,還有閱讀提示?!弊宰x課體現(xiàn)出課標所強調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理念。自讀課就是把閱讀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讀,排除教師、同學等外在的干擾。這時,統(tǒng)編版自讀課要讓學生充分自主閱讀,就需要一些助讀來幫助他們完成自讀課的學習任務。統(tǒng)編版自讀課教學要引導學生巧用助讀系統(tǒng)——旁批與閱讀提示,讓自讀課真正“自”起來。
一、巧用旁批助讀系統(tǒng),實現(xiàn)真正自讀
旁批,即文章旁邊的批語。旁批自古就作為讀書方法被人廣泛運用,但在之前各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并沒出出現(xiàn)這一種讀書方法。顯然,之前各版本都忽略了旁批這一讀書方法。而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把旁批列入自讀課的助讀系統(tǒng),這成為新教材一大亮點。統(tǒng)編版自讀課教學要引導學生利用旁批幫助自主閱讀,完成學習任務。
(一)引導學生認識旁批
要用好旁批,幫助學生自讀,就先要讓學生認識旁批。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旁批設計了好幾種類型。
旁批有問題式,即針對課文的內容、寫法、特點等提出問題。如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第8課《論教養(yǎng)》中的旁批——“作者認為教養(yǎng)首先體現(xiàn)在家里。對此,你怎么看?”有拓展式旁批,即由課文拓展到自己或社會生活。如《論教養(yǎng)》中的旁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這些?”旁批有點評式,即對課文關鍵詞句、精彩之處等做作評價。如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6課《孤獨之旅》中的旁批——“暖色的結尾,充滿希望?!?/p>
(二)引導學生運用旁批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分為有旁批的課文和沒有旁批的課文。沒有旁批的自讀課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參照示例自主旁批。
如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第8課自讀課《論教養(yǎng)》課文設計了共7處旁批,旁批從議論文的角度多種類型綜合運用。而第9課自讀課《精神的三間小屋》就沒有設計旁批,教師引導學生參照第8課的旁批的方法,對第9課進行自主旁批。如《論教養(yǎng)》開頭旁批是“開門見山,引出論題”,教師引導學生參照這一旁批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開頭進行自主旁批。教師還要對學生自主做的旁批進行評價。如有同學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開頭旁批:“開門見山,引出論點”,教師要對這種錯誤旁批進行糾正。再如《論教養(yǎng)》開頭旁批是“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這些?”學生模仿這種類型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結尾做旁批,如“如果你來自己構建‘精神的三間小屋,你盛放哪些內容呢?”或“在日常生活中,你盛放過哪些?”等等。
二、巧用閱讀提示助讀系統(tǒng),實現(xiàn)真正自讀
統(tǒng)編版自讀課除了旁批,還有閱讀提示這一助讀。學生要用好“閱讀提示”這一助讀,助力自主完成自讀課的學習任務。
(一)巧用閱讀提示,梳理課文
“閱讀提示”這一助讀有內容的提示、寫作方法的提示、語言特點的提示等。這些閱讀提示設計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課文。
如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6課《孤獨之旅》閱讀提示:“這是一篇描寫少年成長之路的小說?!边@一句話就概括小說的主題——成長。這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原文中找出主人公的成長過程,并在自主閱讀中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主人公成長的過程。再如閱讀提示:“結合課文,體會題目‘孤獨之旅的含義。”這一閱讀提示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回到文本,在文本中自主探究,完成這一學習任務。
(二)巧用閱讀提示,拓展課文
“閱讀提示”還有拓展課文的功能,統(tǒng)編版自讀課設計了向課外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樣,這一設計打通了課內到課外閱讀的大通道,與教讀課、課外閱讀構成“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
如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6課《孤獨之旅》閱讀提示第三段:”課外讀一讀《草房子》,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看看杜小康后來又有什么經歷?”學生根據(jù)這一提示,在課外自主閱讀《草房子》,并與班里同學分享。這樣的閱讀提示,把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架起了一座閱讀的橋梁。
三、結語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要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實現(xiàn)真正的個性化閱讀。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巧用“旁批”和“閱讀提示”這兩個助讀,自主完成自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不僅僅是用“旁批”和“閱讀提示”自主閱讀課文,還要給課文自主做旁批和進行課外拓展閱讀。這樣,初中語文才能構建起教讀課、自讀課和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體系。
參考文獻
[1] 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5-1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3] 陳恒舒.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文的設計思路[J].語文學習,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