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闖 李 爍
軍人壓力日益成為部隊重點關(guān)注的話題。對基層官兵來說,認識壓力、關(guān)注壓力、合理地應對壓力,既是走好軍營之路、實現(xiàn)健康成長的基礎(chǔ),更是部隊戰(zhàn)斗力生成和發(fā)揮的重要保證?!罢{(diào)、抗、釋、減”四字訣能夠幫助基層官兵更好地應對壓力。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過這樣一個理論: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90%則是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這個理論被稱為“費斯汀格法則”。這其實就是心態(tài)的問題,因為90%都是我們能掌控的。那么面對壓力,基層官兵該怎樣調(diào)整并保持好心態(tài)呢?第一,以平常心對待壓力?,F(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源很多,如何保持平常心呢?給基層官兵提幾條建議:壓力與我們相伴,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面臨著壓力,誰也不例外;壓力讓我們不快,給我們的直接感覺就是緊張、焦慮等;壓力促我們發(fā)展,俗話說“井無壓力不噴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催人奮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凱勒教授團隊曾經(jīng)對3萬名成年人進行了8年追蹤研究,研究人員先問這些人“去年你感受到了多大壓力?”再問他們“你相信壓力有害健康嗎?”之后研究人員以公開的死亡統(tǒng)計找出參與者中去世的人。壞消息是前一年感覺壓力巨大的人死亡風險增加了43%,但這只適用于那些相信壓力有害健康的人;好消息是前一年感覺壓力巨大、但不認為壓力有害的人,與那些感受壓力相對較小的人相比,他們的死亡風險反而更低。可見,擺脫“壓力有害健康”的觀念有多么重要。因此,只有具備了這樣一種平常心,才能夠更好地接受生活中各種壓力源,而不是去討厭它、厭恨它、逃避它。第二,客觀看待眼前壓力。基層官兵怎樣才能客觀看待壓力呢?首先,客觀評估壓力對自己的影響,有沒有,有多大?其次,多角度看待面對的壓力,既要看到消極面,又要看到積極面。再次,消除壓力應對誤區(qū)。壓力應對的目標不是消滅壓力,我們也無法消滅壓力,而是對壓力進行管理,壓力管理就是要降低壓力成為有害壓力的概率,以及縮短壓力的持續(xù)時間。只有具備了這樣客觀的態(tài)度,才能正視壓力,只有正視了才能更好地面對壓力。第三,悅納軍旅磨礪。在我們的軍旅生涯中充滿著太多的挑戰(zhàn)與挫折,這些挑戰(zhàn)與挫折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對我們的心理品質(zhì)進行了磨礪。正是一次次的磨礪,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缺點與不足,讓我們成了今天的自己。我們所經(jīng)歷的磨礪最后都會變成人生長河中的一朵朵浪花,成為我們自信的資本,那些奮斗過的日子會在記憶的長河里閃閃發(fā)光。
除了對外界壓力源保持好心態(tài)之外,壓力應對還可以從自身內(nèi)部獲得力量。那就是磨練個性,讓自己更能抗壓。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強者們所特有個性品質(zhì)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執(zhí)著于所做的事,決不半途而廢;感覺生命在掌控之中;將改變視為挑戰(zhàn)而不是威脅。當然,在現(xiàn)實當中人人都成為內(nèi)心強悍的人是不現(xiàn)實的,但基層官兵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一定的個性特征,讓自己少受或免受不良壓力的困擾。有沒有個性模式能夠少受壓力侵蝕呢?“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習得性樂觀,其特點是看問題做事情都能立足于積極面。他們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進行解釋時,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作持久的、普遍的和個人的歸因,而對壞事情作短暫的、具體的和外在的歸因。就是當事情做成了的時候認為是個人能力和努力,失敗了則認為是運氣或機遇。對基層官兵來說,如何才能樂觀呢?比如,看到一朵玫瑰花,有人欣賞它的美麗,有人則想到被它刺傷的疼痛,樂觀主義就是把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玫瑰花瓣上。積極看待身邊事,身邊風景大不同。這正是基層官兵以后在面對壓力時應該有意識去培養(yǎng)和塑造的個性品質(zhì)。
在壓力反應中,消極情緒反應往往是最外顯、最強烈的,而基層官兵在一定時間內(nèi)承受消極情緒的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合理宣泄消極情緒,主動釋放壓力。比較常用的宣泄方式有:說一說。傾訴可以使快樂加倍,使痛苦減半。當基層官兵心里有什么疙瘩、委屈、不滿、苦悶時,跟領(lǐng)導、戰(zhàn)友、老鄉(xiāng)聊一聊,跟親人、朋友打個電話、視頻一下,把淤積在內(nèi)心的苦悶說出來,既能緩解緊張、不快的心情,也讓自己明白: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寫一寫。有時候有些困擾我們總是難以啟齒,或者暫時不想跟別人說,這時可以將不良情緒通過涂鴉、書信、日記、寫文作詩等方式表達出來。動一動。當基層官兵有了消極情緒,別悶坐在屋里,及時到室外打打球、跑跑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使自己滿頭大汗,讓情緒隨著汗水一起蒸發(fā)。喊一喊。大聲喊叫可以釋放內(nèi)心壓力,喊什么都可以,最好是有激勵作用的話,喊出心中悶氣,換來一身輕松??抟豢蕖?奁侨祟惖囊环N本能,是不愉快情緒的直接流露,也是釋放情緒的有效良方。當基層官兵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時,痛哭一場,然后擦干眼淚,振作精神,接受新的挑戰(zhàn)。
壓力應對實際上是一個技術(shù)活,需要一定的技巧為自己減壓?;鶎庸俦撊绾螠p壓呢?一是學會放下。一杯水,500克左右,拿起來很輕松。但如果持續(xù)拿著,一小時、兩小時,會怎么樣?我們可能就堅持不住了。怎樣才能持續(xù)呢?拿一拿,放一放。這就告訴我們,有的壓力很小,但如果我們一直不能釋懷放下,就一定會成為大壓力,可能壓垮我們。二是善于分解。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在1984年和1986年兩次獲得冠軍,按照他當時的成績,他獲得冠軍是出人意料的。當時有記者問他:“你憑什么戰(zhàn)勝對手?”他說:“憑智慧戰(zhàn)勝對手?!蹦撬闹腔鄣降资鞘裁茨兀渴旰?,這個謎在他的自傳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善于分解。每次比賽前,他都仔細看一遍比賽線路,把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商場、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等等,一直畫到終點。正式比賽時,這些就成為一個個小目標。當他實現(xiàn)了一個目標以后,就會得到一個獎賞,激勵他不斷地實現(xiàn)目標,從而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內(nèi)在的潛力,并最終獲得好的成績。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所以,基層官兵要學會將自己的遠大目標細化到生活的每一天,越具體越好,讓這個目標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主動轉(zhuǎn)化。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凱利·麥格尼格爾指出:“壓力面前,正確的回應能讓我們采取行動,而不是因為絕望而陷入癱瘓。這不是單純的鼓勵,而是實實在在可以發(fā)生在生理水平上的,正面應對的情緒可以使我們的大腦釋放催產(chǎn)素、多巴胺,有時甚至是內(nèi)啡肽等激素,從而鼓勵我們積極轉(zhuǎn)換壓力為動力?!鄙钪型瑯拥沫h(huán)境在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風景,這告訴我們什么?主動轉(zhuǎn)化的第一步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關(guān)鍵就是看到了積極面之后,燃燒內(nèi)心的激情,馬上行動起來。網(wǎng)上有一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知道那么多道理,就是過不好這一生”,知道做不到是阻礙大多數(shù)人改變的枷鎖。知道并行動起來,才是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真諦。有了目標并積極行動,這就是壓力轉(zhuǎn)化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