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婷
摘要:古詩詞的語言十分凝練,初中學生在學習時存在諸多困難,但初中語文中,古詩詞又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它不但能提高學生對凝練語言的感知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趣,對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古詩詞鑒賞的教學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古詩詞開展教學活動,研究其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策略
古詩詞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必經之路,因其凝練的語言風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情,成為一部分學生學習的攔路虎??v然古詩詞讀來十分朗朗上口,篇幅與普通課文比較短,也比文言文易學,但要完整把握古詩詞卻并不容易。課文中學習古詩詞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則是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獲取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趣;二則是應試教育下不可少的考點要求,由于古詩詞在考試中通常占據兩個模塊的內容,一是詩詞默寫填空,二是詩詞賞析,默寫填空只需要學生能夠準確默寫出課本中所學的古詩詞即可,而鑒賞則需要通過課本經典詩詞的學習,掌握一定的鑒賞方法,通過知識性遷移,舉一反三,然后才能在考場上對同種類型或其他多種類型的古詩詞進行鑒賞。古詩詞的鑒賞教學沒有抓牢,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就是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面臨的頭疼問題,學生要么默寫的時候把字寫錯,要么考試的時候完全無從下手,這些都說明了古詩詞的鑒賞教學并沒有好好開展,因此,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的研究就十分必要。
一、以誦讀吸引學生鑒賞之興趣
如今,語文課堂越來越重視朗讀,朗讀的形式也逐漸變得多樣,但每篇課文都涉及到朗讀,如果古詩詞課也只通過傳統(tǒng)的朗讀形式進行學習,那么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想要讓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產生興趣,首先需要將傳統(tǒng)的朗讀形式進行改變,以“吟誦”為讀,效果會更加優(yōu)秀。近年來國風盛行,教育大勢,許多課本中經典的古詩詞都被編為歌曲[1]。在課堂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現(xiàn)象,打開誦讀的話題。比如,在學習《水調歌頭》時,可以先請學生一同演唱這首歌,通過學生們都耳熟能詳的歌曲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跟學生講述以前的一些古詩詞其實是有曲的,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詞容易留而曲難留,因此到如今,同學們往往只能學習詞而很難學習曲。了解到這一背景后,再一步步讓學生用吟誦的方式學習《水調歌頭》這一首詞的曲,在吟誦中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為提高鑒賞能力,還應該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后讓學生自由誦讀,劃分停頓節(jié)奏,看看怎樣誦讀才能讀出這種思念之情,這樣學生在誦讀時就明白,這首詩的誦讀時語氣要輕、緩,從而加深對詩詞情感的理解和體會。
二、融情于景,情景再現(xiàn)
融情于景其實是古詩詞的手法之一,學生在學習鑒賞時繞不開情與景之間的糾纏,由于古人情感比較含蓄,通常把情感蘊于景物當中,因此許多事物都變成了情感的象征,比如“柳”就有“留”之意,“月亮”代表了思念或離愁。因此,想象力是把握好融情于景的最好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借助詩詞中的景物,感受詩人或詞人的內心感受,借由景物,想象作者的內心情感[2]。對于部分想象力比較欠缺的同學,還可以采用課堂版的融情于景的方式,也就是情景再現(xiàn),比如學習《春望》這一首詩時,在對杜甫的基本信息和寫作風格進行回顧后,可以采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法進行鑒賞,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將自己代入詩人,通過眼前的破敗想象作者看見國破時的憤慨和悲涼,在國家破敗的情況下看見花依然開放的心情,以及內心的恐懼,以至于聽見鳥鳴就感到害怕。學生可以設置一些障礙表現(xiàn)出家書往來的困難,體會作者與親人之間難以相見的思念之苦。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手段,能夠讓學生從視覺上還原詩歌發(fā)生的故事,對詩歌本身有故事上的理解,通過代入的方式,能夠更好地與作者共情,體會家國破敗的痛苦,從而提高鑒賞能力。
三、結合現(xiàn)代教學工具輔助鑒賞
新時期下傳統(tǒng)課堂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其中科技對課堂的改變較大,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教師也能通過視聽結合的手段更方便地開展教學活動[3]。因此,古詩詞的教學鑒賞工作同樣需要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許多詩詞意蘊深遠,不能單純的通過想象或表演,需要一些音、視頻或PPT輔助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學習“秋思之祖”《天凈沙·秋思》時,想用表演的方式十分困難,由于馬致遠這首曲中景物較多,只通過情景再現(xiàn)很難表現(xiàn),因此借助多媒體工具會容易得多。教師可以通過PPT的形式,呈現(xiàn)出一幅夕陽之下,枯藤和老樹的畫面,學生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欣賞PPT,先由枯藤感受畫面是悲涼的,老樹也是悲涼的,夕陽更有著黃昏的意思,依然是悲涼的,再將畫面轉到昏鴉,氣氛依然是悲涼的。這時,讓學生再遠遠看到一戶人家,小橋下流水潺潺,并提問這是不是作者的家,作者在枯藤老樹下看見了別人溫馨的家,此時如何感想,進而讓學生產生離愁之意,畫風一轉,PPT展示一個斷腸人在荒涼道路上迎著蕭瑟的風,牽著骨瘦如柴的馬,不知家在何處。對比之下,凄涼更甚,表達了游子羈旅之心。再結合音頻讓學生有感情地跟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羈旅的傷痛之情,達到鑒賞的效果。
結語
古詩詞的學習重在情與景的學習,學生在景物當中學習到真情、真意,也能在情感當中獲取對景物新的感知,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對事物的品鑒,或者是對日常生活美的探尋,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加強初中學生的語文古詩詞鑒賞能力,能夠為學生未來更進一步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讓學生在情與景的交織下,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田滿倉.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J].家長,2021(11):157-158.
[2]韓立梅.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2):18-19.
[3]曹月潔.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策略分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