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指推動預期教學效果達成、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主要是針對教學效率問題來研究的,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對有效教學、低效教學以及無效教學進行界定。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大體包含兩個方面,即學生的學以及教師的教?;诖?,以下對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引言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以閱讀為主的教學活動占比較高。所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使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與思想情感,從中獲得豐厚的收獲。但如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定問題,很多學生對閱讀教學興趣不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都有待提升。為此,教師要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也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通過閱讀掌握更多知識。
一、實現“情境+任務”,達到知行合一
通過反復的閱讀課文,能夠發(fā)現,燭之武的人物形象在說服秦伯過程中,語言表現方面是非常鮮明的,荊軻則在說服樊於期獻首,庭刺秦王時更為明顯。劉邦的個性也非常鮮明,如在其拉攏項伯、自謝項王等方面進行了想盡的語言描述,同時也對項羽個性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有詳細的描寫。燭之武的言語可退秦師,劉邦的言語能夠讓自己化險為夷,而項羽的言語卻讓自己措施良機。一個人言辭能夠表現人物的性格,因此,可從言辭方面入手,進一步探究和分析人物的內在靈魂。通過對人物語言進行分析,能夠看出人物的性格,對人物語言的共性及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自我語言運用的能力與方法,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語言是分析和深入理解課本及人物的主要切入點,燭之武、劉邦兩個不同人物的共同點在于勸說他人,從而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怎樣勸說他人,也是語文語言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項羽這個人物性格方面因素影響,其在人物勸說以及言語表達方面存在不足之處。其次,項羽也是學生們爭論的重點,項羽到底是不是英雄呢?很多人都存在疑問,許多學生都贊賞項羽的勇武,但同時也為他悲涼的結局而感到惋惜,對其性格命運也充滿著興趣。
二、提煉單元主題,確定單元學習目標
高中語文教材注重各個單元間的邏輯結構,每個單元都包含著多重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單元教學目標時,需要尋找多重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使得單元教學的主題更加集中、有效。依據教材特點,提煉單元主題,確定學習目標。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在編寫方面注重單元導語、課文內容和學習提示。教師在執(zhí)教的時候需要準確把握教材的特點,理清文本與文本之間、學習任務與學習任務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而準確地確定單元學習的目標。比如,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單元,該單元以“青春歲月”為主題,重在引導學生認識青春、思考社會、樹立遠大的理想。該單元選編了一首詞、四首詩歌、兩篇短篇小說,注重“小說作品的敘事”和“詩歌的意象手法”,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學習詩歌寫作的要求。教師依據教材編寫的這些要點,可以站在宏觀的視角上確定以下單元目標:1.閱讀作品,準確把握小說的敘事特點和詩歌的抒情藝術,體悟作品的獨特魅力;2.從語言、形象、情感等角度欣賞文學作品,學會鑒賞文學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3.嘗試進行詩歌寫作,抒發(fā)自己心中的青春之歌??梢?,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單元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依據整個單元的文體特點,結合單元主題和學習提示等要素,有效地設置單元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學習的重難點,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出教材的優(yōu)勢。
三、注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與好奇心
興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更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放松學生的身心,使學生能以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才能更好地對文章展開自主學習與探究,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在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歷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個充滿書香氛圍的課堂中進行閱讀學習。如在教學《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時,教師可以將文章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容與思想情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切實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能力,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圍繞學生興趣設計閱讀教學活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通過閱讀提高自身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四、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的重要指向,而且是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結構以及框架。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體現有效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需要認真思考本節(jié)課需要教學哪些方面的內容。其次,教師需要思考語文課程標準設立這樣的教學內容目的是什么,是要學生學會哪些方面的知識,是要對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最后,教師在課堂上還需要積極地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進行引導。只有如此,才能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問題,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才能更適合學情,進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性以及明確性,真正將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真正體現有效性。
結束語
大單元整體學習環(huán)境下,要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對比,才能夠梳理和找到文章存在的共同點,通過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才能夠創(chuàng)設更加符合教學目標的情境,從而全面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同時,還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加強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代學莉.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2021(49):19.
[2]李圣宇.論大單元視角下的高中語文課堂變革[J].學語文,2021(06):13-15.
[3]王翔.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2021(1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