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再宏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的“重智輕體,以文取人”的傾向主導著教師的思想,小學教師普遍重視主課的授課,在美術、音樂、體育等業(yè)余課程上的關注力度不足。學校所提供的體育教學設施過于簡陋,沒有現代化的體育教學設備和場地,一些經濟落后的農村小學只有簡單的基礎設施,體育設備過于簡單,體育場地欠缺,學生無法進行多樣選擇,只能進行單調的體育活動,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體育項目的教學成效,還會導致學生產生惰性心理,對體育學科產生抗拒,影響他們日后的個性化發(fā)展。除此以外,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的實踐過程中,過于隨意,以為簡單的進行示范,或者帶學生到操場上自由活動,就算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這使得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的主體地位遭到扼殺,學生只能處于被動位置機械接受,無自由選擇權,體育教學質量日益下降,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體育教學方面的一些體會和感想。
一、課前準備活動要提前到位
教師目前對課前準備活動和課前的要求安排設計還存在一定缺陷,過分強調了課堂活動時間,沒有將課前準備活動充分發(fā)揮到位。其實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都是采用固定的模板來設計課前準備活動的,無疑是讓學生繞著操場跑兩圈再做一套簡單的熱身運動就結束了,沒有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運動量差異和身體素質差異。筆者認為課前準備活動也需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設計,經常性的變更準備活動。例如單周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廣播體操預熱,雙周教師可以利用籃球、排球或者一些其余球類的基礎動作來幫助學生進行預熱,只需要將學生的各個關節(jié)進行放松即可。課前準備活動時間也不宜過長,有些教師的課前準備活動甚至能達到十五到二十分鐘,這極大的壓迫了學生的課堂活動時間。
二、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
廣大小學體育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加強業(yè)務學習,轉變思想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教學方法的采用要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以保證技能目標的實現,如增加練習次數,保證學生通過多練習來掌握所學動作技術;提高運動負荷要求,保證體能目標得以達成。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體育教學時間內,既學會動作技術,又保證體能的提高。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是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體育教學中所傳授的技能,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多參加一些職業(yè)培訓,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掌握幾門終身受用的體育運動項目,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體育教學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結果,并不只是教師或者學生單獨“唱獨角戲”。師生只有加強互動配合,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和學校首先要重視體育課,真正做到讓學生可以有課可上,而不是輪到體育課的時候,其他教師占用體育課的時間。這樣學生會對這門課程產生厭惡感,即使上了課效果也不會好。其次,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在進行體育教學實踐時,采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在保護學生人身安全這一點上,教師要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先把身體活動開,然后把注意事項告訴學生,或者在一些體育運動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做好標準示范動作,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動作技巧。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充分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fā)展興趣愛好。比如一些學生喜歡打籃球,教師就可以讓他們挖掘自己的籃球天分;一些學生喜歡踢足球,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鍛煉足球技術??傊魏芜\動項目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可以起到鍛煉學生身體的作用,教師對此也應該大力鼓勵,爭取讓學生將自己的一時興趣發(fā)展成為終身愛好,這對學生未來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
三、制定適合小學生體育課程的具體內容
為了讓小學生能得到更好的體育鍛煉,在體育教學課程的選擇中要以健身性、科學性、樂趣性、靈活性和可行性這幾個特點為主要內容,才能真正地增強小學生的體質。小學生體育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強小學生的體質和健康,因此,健身是體育教學中的第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應規(guī)范學生的身體姿態(tài),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同時對學生進行反應、協(xié)調等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身體狀況得到更均衡地發(fā)展。小學生體育教學應制定針對小學生的教學計劃,畢竟小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敏感時期,過強的鍛煉或不適宜的體育項目都會適得其反,嚴重地影響小學生的健康。因此,制定有助于小學生生長發(fā)育的科學性的鍛煉內容,才能讓小學生的體質達到最佳的水平。
體育教師應該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靈活地制定教學內容。而不是進行單一的跑步、跳高、體操、跳繩等訓練,更多地將枯燥的鍛煉內容以游戲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激起學生的興趣,以達到鍛煉的目的。但教師也應把握好靈活的尺度,以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生們的安全為主,不能憑空任意更改教學內容。
四、全面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男女比例、教齡、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在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中,男教師比例遠遠高于女教師,從全面發(fā)展人的角度而言性別比例適當的體育教師隊伍有利于師資互補,有利于學生的性格發(fā)展。體育教師隊伍是一個多層次、多系列、多要素動態(tài)綜合體,就年齡結構而言,老、中、青三代相結合是最佳的,而在三代相結合中如果能呈現正態(tài)分布則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齡結構分布呈圓錐形,以青年教師為主,缺乏富有教學經驗的中老年教師。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中職稱構成是中學以初、中級為主體,小學以初級為主,高級教師比例偏低,缺乏教學帶頭人。
加強對體育師資隊伍規(guī)劃和管理勢在必行,這樣才能確保體育教師隊伍的數量足夠,質量合格,分布合理。制訂、完善有關體育教師培訓的制度,加速體育師資培訓的步伐,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體育師資的素質水平,使體育師資培訓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道路;對現職未達學歷要求的教師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的在職培訓,加強對青年教師和農村兼職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工作,重點要加強對農村小學兼職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以有力保證農村地區(qū)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將體育師資學歷達標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評估條件之一,以保證體育師資培訓的有力進行。各級各地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教師法》,落實相關師資政策,提高體育教師的地位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