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
張 華
開欄的話 為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從本期起,本刊開設《黨史百年·齊魯印記》欄目,由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供稿,每期刊發(fā)山東百年黨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回憶山東黨史上的崢嶸歲月,用山東的紅色經典講述黨的百年歷史,進一步激勵全省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做出新貢獻。
王盡美,原名王瑞俊,1898 年6月出生在山東諸城枳溝大北杏村(時屬莒縣)一個佃農家庭。是山東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締造者,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
王盡美的青少年時期,正是國家民族危機四伏,勞動人民災難深重的年代。1918 年4 月,他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期望通過教育事業(yè),使同胞們“更換上光明純潔的思想”,以振興中華。1919 年,五四運動的風潮波及全國,王盡美被選為省立一師北園分校代表,積極參加集會、游行和宣傳活動。
1920 年11 月,受李大釗、陳獨秀等馬克思主義者組織、創(chuàng)辦革命社團和革命刊物的影響,王盡美聯(lián)絡進步學生鄧恩銘、王志堅等,發(fā)起組織了勵新學會,出版了《勵新》半月刊,以促進新文化、新思想的研究和傳播。在北京、上海等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影響、幫助下,1921 年春,王盡美、鄧恩銘等建立起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并出版了《濟南勞動周刊》。
1921 年7 月,王盡美和鄧恩銘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更加堅定了他為實現盡善盡美的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而獻身的信心與決心,遂改名王盡美,取盡善盡美之意,并為此作了一首《肇在造化——贈友人》的詩:
貧富階級見疆場,盡善盡美唯解放。
濰水泥沙統(tǒng)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
1922 年1 月至2 月,王盡美作為中共代表之一,出席了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國際會議。7 月,他以地方代表和參加遠東會議代表的雙重身份參加了黨的二大。會后,黨中央派陳為人來山東指導工作,幫助建立了中共濟南支部,王盡美任書記。1922 年秋,王盡美被調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工作,1923 年春回到濟南,重新主持山東黨的工作。
1923 年7 月,軍閥政府警察廳通令征收理發(fā)業(yè)衛(wèi)生執(zhí)照捐,王盡美等趁機組織發(fā)動了理發(fā)工人大罷工,迫使反動當局答應了3 項條件,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個行業(yè)工會——山東省理發(fā)業(yè)聯(lián)合總會。罷工的勝利,使廣大工人受到很大鼓舞,對濟南工人運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同年10 月,中共濟南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建立,王盡美任委員長。
1923 年,王盡美遵照黨的指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于1924年1 月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王盡美回到山東,開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12 月,王盡美等人在天津受到孫中山的接見,被孫中山委派為國民會議特派宣傳員。
敝衣糲食,夜以繼日,長期廢寢忘食的繁重工作和艱苦生活,嚴重侵蝕了王盡美的身體,他患上了肺結核。1925 年春節(jié)前夕,王盡美在濟南與反動的基督教徒連續(xù)進行三天大辯論,因疲勞過度吐血暈倒,住進醫(yī)院治療。時值國民會議促成會和工人運動蓬勃開展之際,王盡美心急如焚,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島。在他的艱苦努力下,青島國民會議促成會迅速成立。他還與鄧恩銘一起領導膠濟鐵路和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并取得勝利,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4 月,與鄧恩銘等領導了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迫使日本資本家簽訂了9 項復工條件。
由于長期忘我工作,王盡美病情急劇惡化。但他置生死于度外,仍抱病奔走于膠濟鐵路沿線,開展革命活動。黨組織和同志們非常關心王盡美的病情,多次勸他住院治療。但他認為住院花費太大,婉言謝絕。1925年6 月,王盡美回到闊別數年的故鄉(xiāng)——大北杏村。7 月,因病情進一步惡化,不得不住進青島病院,可惜為時已晚,不幸于8月19日與世長辭,年僅27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