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峰
摘 要: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一門基礎學科,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剛開始發(fā)展,也剛開始系統(tǒng)性地接觸文化知識,因此很難理解較難的文化知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將生活素材融入自己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通過接觸生活素材而輕松地學習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诖?,本文就生活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素材 小學語文教學 應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28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對語文知識的使用頻率,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服務于生活。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要活化、深化、強化、固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立足于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讓語文教學從課堂逐步走向生活,真正成為高效的課堂。
一、生活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一部百科全書,我們祖先最早生活在洪荒蒙昧年代,沒有什么書本知識可以遵循的,長期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寫出了人類智慧的經典巨著《易經》;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辈苎┣鄢錾诜饨ü倭艣]落家庭,親身感受了封建社會的人情冷暖,細致觀察周圍的生活,所以寫出了文學巨著《紅樓夢》。我們要深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俯下身子走進生活,吸收語言營養(yǎng)。如現(xiàn)代生活中的手機短信,有的語言十分精彩,思想非常豐富。旅游景點的寺廟對聯(lián),日常見到的春聯(lián)、碑志這些都是我們學習語文的典范。生活中的歇后語,言簡意賅,能夠將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一個人人知曉的生活事理簡單地揭示出來,小故事蘊含著大智慧,表達效果非常好,生活才是語文教學的寶藏。只有將語文教學扎根于生活,學生才能活學活用,取得良好的語文成績,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
二、生活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融入生活素材,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是其中之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關系著學生整節(jié)課的學習狀態(tài)。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可以融入生活素材,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授《臘八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入生活素材。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導入課堂,“同學們,你們知道臘八節(jié)嗎?”學生紛紛表示知道。然后接著問學生:“那么,你們知道臘八節(jié)需要吃什么嗎?”學生紛紛表示吃臘八粥。學生說完后,教師可以拿出臘八粥分給學生吃。學生看見教師準備的臘八粥,十分興奮,注意力也因此變得十分集中。見此情況,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其實,我們在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下面請仔細地閱讀《臘八粥》這篇文章,看一看臘八粥的具體寓意是什么。”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引導,紛紛進行了文章閱讀,因為教師對生活素材的引入,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十分高。在本次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引入了生活素材,使學生具有了十足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為積極地進行了語文知識學習,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注重生活情境的構建,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情境教學法是當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將生活素材融入情境教學法中,創(chuàng)建生動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夠融入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因此能夠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授《貓》這篇文章時,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所寫的內容,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構建生動的生活情境。在備課階段,教師仔細地探究了本篇文章的具體內容,根據(jù)具體內容在網上找了多種多樣的有關貓的視頻資源,將這些視頻資源放在了課件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邊向學生進行本篇文章的內容講述,邊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教師所搜集的視頻資源,這些視頻資源十分生動、形象,所展現(xiàn)的貓的形態(tài)恰好與文章內容所描述的貓的形態(tài)相同,所以學生能夠認真觀看視頻,并由此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所描繪的內容,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力,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獲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借助生活素材構建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夠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3.豐富生活體驗,積累寫作所需的生活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參與寫作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大量的寫作材料,他們不僅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這也是導致學生存在寫作困難的原因之一。在開展傳統(tǒng)語文寫作教學活動的時候,大部分教師往往以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材料,忽視了廣闊的生活世界,導致學生們積累的語言素材有限,在運用素材的時候自然難以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在生活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嘗試利用生活打破教材和課堂的限制,把學生帶回到廣闊的生活空間,驅動他們通過自主體驗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第一,組織學校實踐活動。小學生每天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梢哉f,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牢牢把握學生們的學習場所,積極組織各種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們自主體驗,并仔細觀察,捕捉精彩瞬間或感人畫面,自然而然地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在組織相關寫作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打破課堂的限制,將學生們帶入到更廣闊的學??臻g里,引導學生們游覽校園的操場、花園、實驗樓等場所。在帶領學生們游覽的過程中,教師化身為導游,將每一處建筑物的建造背景、目的,以及發(fā)生在這些場所中的故事生動地描述給學生,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作用下,自主地積累寫作素材。而且,在游覽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發(fā)揮自主性,可以透過景象有所思、有所想,產生自由表達的欲望,有利于寫作活動的開展。
第二,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很難脫離社會獨立存在。此外,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個體所看到和聽到的東西在不斷豐富。因此,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時,我會打破教室和校園的限制,把學生帶入一個廣闊的生活世界里,引導他們積極體驗各種活動,產生獨特的認知,積累豐富的材料。例如,在組織“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參觀博物館的活動。在組織此次活動之前,要首先取得學生家長和校領導的同意,利用周末組織學生前往博物館。為了保證此次參觀與寫作要求相契合,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參觀任務:觀察本地的文化遺產有哪些?有什么特點?在走進博物館的時候,學生們異常興奮,隨著講解員不斷進行生動的講述,學生們的視野不斷開闊,而且,不少學生為喜歡的物品所吸引,對其進行細致觀察和思索,無形中積累了寫作素材。
4.布置生活化作業(yè),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課后作業(yè)的設計是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使學生能夠積極完成課后作業(yè),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例如,在教授“習作:寫觀察日記”這一節(jié)時,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后時間,多多關注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能夠明確生活中萬物的形態(tài),讓學生能夠了解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事物,引導學生將所觀察的東西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因為這個課后作業(yè)與生活相關,所以學生進行這個課后作業(yè)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夠認真且主動地進行日記寫作。在學生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所寫的日記進行檢查和評價,使學生能夠修改自己的日記內容,從而讓學生所寫的日記更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為認真地完成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使學生具備更堅實的語文基礎。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鼓勵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學到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師也要在教學的進程中完成對學生的指導并在授課完成后對學生的課上表現(xiàn)進行思考,查漏補缺,讓現(xiàn)實生活成為語文課堂的一部分,利用生活知識促進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把生活中的小故事積累起來,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愉悅。
148350170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