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雙
摘 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長久以來,閱讀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目前,在大閱讀教育背景下,閱讀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同樣需要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將閱讀作為學生成長和收獲知識的重要紐帶。同時,在閱讀教學中,不僅僅要做好課內(nèi)閱讀教學,同樣需要教師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在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向?qū)W生提供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诖?,還需要教師切實做好課外閱讀教學的指導工作,明確課外閱讀教學的目標,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來選擇適合的課外閱讀文章,從而最大化發(fā)揮出課外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與作用。
關鍵詞:大閱讀 課外閱讀 指導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02
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閱歷較少。他們的認知更多是來自家庭和學校。在不能改變客觀環(huán)境的基礎上,書籍便成為小學生打開世界的一扇大門。小學生可以透過這扇大門看到更為遼闊的世界,收獲更多的知識。那么為了達成這一教育目標,僅僅通過課內(nèi)的閱讀教學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做好課外閱讀教學指導,鼓勵學生多去接觸好的書籍、多去閱讀好的書籍,同時在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深化自身對閱讀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讓學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依然能夠受益。
一、小學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標準
在小學課外閱讀書目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其本身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師書目選擇的過程中,可多考慮童書部分,并同時結合小學生的不同年級、語文知識掌握的不同情況來逐步安排繪本閱讀、橋梁書籍、文字書籍,進行階梯式的課外閱讀教學。通過這樣一種方法,在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的過程中,也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字詞;其次,在選擇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問題。一般認為,不同學生在興趣喜好方面是存在差異的。這就需要教師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針對性地選擇書目,不能盲目按照教師的喜好來安排閱讀,否則很容易將閱讀變成一種負擔,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最后,要多去關注名家名作。在教師選擇課外閱讀書目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以名家名作為主。這主要是因為名家名作本身有質(zhì)量保障,減少了教師在書籍篩選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同時,名家名作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更適合學生閱讀。
二、大閱讀背景下小學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
1.課外閱讀導讀教學模式
在大閱讀背景下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明確三個方面。其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其二是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其三是要讓學生能夠品味書中的精彩內(nèi)容。
首先,在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觀察,要把握好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和喜好,從而針對每一個學生在制定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方案,選擇適合的書籍,逐步培養(yǎng)閱讀習慣。如果學生閱讀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那么學生自然是抗拒的,甚至會在這一個過程中想出一百種敷衍的方法,使課外閱讀教學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反之,在基于興趣的課外閱讀中,學生是主動的,閱讀的動力來自書籍中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內(nèi)容。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受到的情緒是快樂的,不會感到疲憊,更有利于學生的長久閱讀。但是在興趣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同樣要兼顧書籍的教育意義。這種樂趣應該是來自探索的樂趣和需求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科普類的書籍、故事類的書籍等,打開學生的認知大門,當學生帶著興趣進行閱讀時,就會感受到快樂,喜歡上閱讀。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能夠了解書籍的大致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先設置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同樣要避免與考核相混淆。學生完成這些問題時,要能從中獲得啟發(fā)和收獲。那么教師就可以結合書籍的順序,在不同的節(jié)點來設置問題。如此一來,在學生閱讀到這部分內(nèi)容時,自然就能夠找到答案,從而既沒有給學生壓力,學生在完成任務后,又能收獲成績感和自信心。此外,針對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這樣一種問題設置也可以起到"書簽"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問題來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閱讀進度。
最后,教師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品味書中的精彩內(nèi)容。在教師進行閱讀導讀時,可以針對書籍中最精彩的部分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更全面、更透徹地把握書籍中的精彩部分,調(diào)動起學生對書籍的好奇心,讓學生想要自己探索書籍內(nèi)容的前因后果。例如,在進行故事類書籍講解時,教師可以整理出書籍中的經(jīng)典片段,通過精彩的情節(jié)將學生深深吸引。同時,在教師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也能夠幫助學生去了解書籍中的人物、表達特點、情感主題等,為接下來的閱讀夯實基礎。此外,在完成書籍閱讀后,教師也需要做好總結。可組織閱讀交流會議,讓學生們將自己閱讀后的感悟和心得與他人分享。通過這樣一種方法,在每一個學生的講述中還原文章,以更系統(tǒng)的方式來整理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同時,學生的講述也是學生表達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述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課外閱讀分享教學模式
在大閱讀背景下,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做好閱讀分享,讓學生通過分享來積累閱讀的經(jīng)驗和閱讀的知識。期間,結合不同的文章類型,教師也可以組織不同的閱讀分享活動。
首先,在進行閱讀分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豐富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對閱讀書籍的大意進行講解,說出自己的理解,并說一說自己認為的最精彩的片段,以及自己喜歡這一片段的理由,可以不去從客觀上理解,而是強調(diào)學生的主觀感受。此外,在閱讀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開展朗讀大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自己喜歡的片段,并在學生們的朗讀中進行自評和互評,促進學生的交流和互動。這樣一個過程也是學生反思的過程,更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其次,在組織開展閱讀分享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情景劇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一個個小組,讓每一個小組自行選擇書籍中的一個片段,通過分角色的方式來進行演繹。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加入一些額外的元素,并設計人物的肢體動作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同時,通過學生的情景劇演繹,也能夠深化學生的理解。學生為了演好情景劇,必定要深入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主題、情感和人物,從而實現(xiàn)更高質(zhì)量的閱讀。
最后,教師還需要做好閱讀評價工作。閱讀評價是教師與學生通過閱讀來實現(xiàn)互動的重要途徑。教師也可以向?qū)W生們分享教師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喜好,并鼓勵學生和教師一同分享,在分享中,拉近師生的距離。從而制定出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教學方案。此外,在教師進行互動和評價的過程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問題,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大閱讀背景下,小學閱讀教學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課外閱讀同樣是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課外閱讀能夠成為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和延伸,提高課內(nèi)閱讀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課外閱讀也能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小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的興趣,樹立終身閱讀觀念,對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志偉、楊裕明《農(nóng)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的實踐與研究》,《浙江教育科學》2001年第6期。
[2] 陸江《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實踐研究》,《讀寫算:教師版》2010年第9期。
[3] 周新《微閱讀:直面兒童的需要與體驗——海量閱讀背景下課外閱讀的實踐與思考》,《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15年第8期。
[4] 孟彩娟、龔榮英《激活閱讀區(qū)域 實踐“大閱讀教學”——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參考》2006年第2期。
[5] 李冠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中段課外閱讀的指導路徑研究》,《語文課內(nèi)外》201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