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阿德勒心理學看“白雪公主”

    2021-03-18 09:30:58邱瑞
    世界博覽 2021年3期
    關鍵詞:阿德勒自卑感魔鏡

    邱瑞

    荷蘭藝術家LeonKeer在保加利亞街頭的3D藝術作品。如同從阿德勒心理學看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樣,當我們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同一個問題時,有時會得出不同的答案。

    有這樣兩位父親,一位對自己的孩子動輒打罵,另一位則對孩子呵護有加。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父親形象呢?人們可能會這樣說:應該是那位暴躁父親的孩子太不聽話了;可能是那位慈祥的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想必是那位暴躁的父親擁有不幸的童年;也可能是遺傳基因的問題吧,是遺傳因素造就了這樣的差距。這些聽起來都有些道理,可是這兩位父親實際上是來自同一個家庭的雙胞胎兄弟,兩個人在同樣的家庭中長大,獲得過同樣的教育,而雙胞胎的遺傳基因想必不會出現(xiàn)那樣大的差距。那么,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后來經(jīng)過了解才知道,兩位父親都是在一個家暴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他們倆的父親經(jīng)常會對其使用暴力。那位暴躁的父親,因為經(jīng)歷了那樣的童年,他覺得家庭并不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地方,他所有經(jīng)受過的苦難不應該只由他來承受。他一直在模仿自己父親的行為,給孩子營造一個與自己的童年相似的情景,而自己再也不是那個處在弱勢地位、只能被動挨打的孩子,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了父子關系的主宰,成為了那個看起來有尊嚴有地位的人。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從童年的自卑情結中解脫出來。那位慈祥的父親,并沒有用自己父親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是因為當他的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看到孩子被自己逗笑的時候,一種優(yōu)越感油然而生。孩子的笑容讓他意識到讓孩子獲得愛也會讓自己獲得滿足感。童年中父親的打罵給他帶來的自卑感逐漸被治愈,他開始明白,讓孩子獲得幸福,也會讓自己得到超越。

    克服自卑,獲得幸福

    這是一個利用阿德勒心理學來分析人格的案例,阿德勒心理學也叫個體心理學。阿德勒、弗洛伊德、榮格是心理學三大奠基人,這三位心理學家都對人格發(fā)展的動力做出了解釋,而阿德勒的理論即自卑與超越,人格的動力源自于擺脫自卑、尋求超越。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兩位父親都有自卑感,他們都受到童年經(jīng)歷的影響。而他們在后來的人生中人格出現(xiàn)差異,就是因為他們超越自己內(nèi)心自卑感的方式不同。阿德勒認為,只要是活著的人,就一定會有自卑感,可以說,阿德勒的信條就是:生而為人,我們都很自卑。說到這兒,可能有人馬上站出來說,我天資聰慧,從小錦衣玉食、生活富足、家庭和睦,從來就不知道自卑為何物。而阿德勒認為,自卑是人與生俱來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被放在孤島上,你內(nèi)心一定會有恐懼感,而這種恐懼感就源于自卑。

    從我們作為人出現(xiàn)在地球上開始,自卑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與地球上的那些動物相比,我們沒有厚實的皮毛、堅硬的盔甲、強健的體魄,無論是面對自然還是面對那些兇猛的動物,我們都顯得束手無策,因此我們產(chǎn)生自卑感。然而正是因為這種自卑感,人類文明才得以進步。我們想盡辦法來克服自己的自卑:我們個人的力量薄弱,那就與他人合作;我們不能抵擋自然環(huán)境的打擊,那就建造房屋;我們怕受兇猛動物的侵害,那就制造武器;我們難以獲得穩(wěn)定的食物,那就制造陷阱捕獵、圈養(yǎng)牲畜、種植糧食。這些行為都要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來實現(xiàn),與他人合作、利他主義也是阿德勒認為的超越自卑、獲得幸福的重要途徑。自卑在阿德勒的眼中并不負面,相反,人生想要獲得超越,動力就源自于克服自卑。正因為有自卑感,我們才會不斷地克服自卑,在克服自卑的過程中我們才會獲得發(fā)展,擁有幸福。而面對自卑,會有很多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法。

    阿德勒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三個孩子到動物園里去看獅子,第一個孩子見到獅子,馬上躲到了母親的背后;第二個孩子見到獅子,立刻呆呆地站在那里,并顫抖著說:媽媽,我要回家;第三個孩子則對獅子做出兇猛的樣子,并問媽媽:我能向它吐口水嗎?這三個孩子的表現(xiàn)不同,但是三個孩子的行為都是自卑的表現(xiàn)。即使是那個看起來很勇敢的孩子,也是因為面對獅子內(nèi)心有自卑感,想要通過吐口水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比獅子更厲害。再回過頭來看開頭的那個故事,兩位父親對待自卑的方式不同,造就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父親形象。而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同樣是身體殘疾,有的人能夠通過不斷努力、在其他方面獲得成功來克服自己的自卑感,最終獲得成就;而另一些人認為自己無法應對,無論自己做出怎樣的努力,殘疾的問題都不會得到解決。這就不是自卑感了,而是自卑情結,自卑情結并不能給人生帶來超越。

    這同時也牽扯出阿德勒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目的論。簡單來說,就是人的一切行為都來自于他內(nèi)心深處的目的,這個目的體現(xiàn)在他的言談舉止、觀點態(tài)度、性格志向等各個方面,阿德勒認為,如果你能了解一個人心靈的終極目標,那么你將會理解他的所有行動。也就是說,如果你了解一個人的人生目的,那么他的一切行為你都可以理解了。例如,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受到了傷害,從此他再也不愿意與人交流,對人類社會產(chǎn)生了厭惡。如果從原因論來解釋就是,這個人之所以產(chǎn)生厭世的態(tài)度,是因為他曾經(jīng)受到的傷害。但是目的論則認為,他的態(tài)度是因為他的目的是避免與人交流,避免產(chǎn)生社會關系,可人們往往傾向于承認原因論,這樣就可以為自己的逃避找到理由。

    嘗試課題分離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qū),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jīng)癥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nèi)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關于阿德勒心理學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中,有一句話總結了人生煩惱的來源——一切煩惱都源自人際關系。如何解釋呢,就是說人之所以會煩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人際社會中,每個人所獲得東西都不一樣,多與少、好與壞的概念就在人際社會中產(chǎn)生。比如說,很多人小時候的痛苦來自于傳說中的那個“隔壁家的孩子”。隔壁家的孩子樣樣都比你好,其實在某方面,你父母的痛苦也來自于那個隔壁家的孩子,因為那個孩子的優(yōu)秀讓你的父母覺得自己的教育輸給了隔壁那對父母。如果你和你的父母只關注自身,而不是隔壁家,那么你們的煩惱自然會消失——父母更多關注自己教育能力的提升,孩子關注現(xiàn)在的自己比之前的自己有什么樣的進步,或者自己在哪方面有天賦,那么煩惱就迎刃而解。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是人際關系的一種,父母如果想要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鋪設的路發(fā)展,必然會與孩子產(chǎn)生矛盾。

    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辦法,就是課題分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同一件事涉及了不同的人,也可以分離出各自的課題。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是家庭主婦,負責打理家庭內(nèi)部的事宜,丈夫在外經(jīng)商給家庭提供經(jīng)濟支持。突然有一天丈夫破產(chǎn)了,沒法再支持家中的開支,甚至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由此夫妻二人經(jīng)常吵架,妻子一直埋怨丈夫經(jīng)商失敗,丈夫一直埋怨妻子沒有經(jīng)濟收入。如何通過課題分離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實際上,抱怨是無益于解決問題的,想要通過抱怨和指責來改變對方是不可能的。我們就要看每個人能做出什么決定來改變這個現(xiàn)狀,妻子的課題就是,到底選擇和丈夫離婚、重新開啟人生,還是與丈夫繼續(xù)生活下去共同度過這個困難的時期?丈夫也一樣。但是每個人都不能干涉別人的課題,對于別人的選擇你只能接受,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不去執(zhí)著于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課題分離其實可以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大部分問題,每個人如果只關注自己的課題,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企圖控制別人而不得所帶來的挫敗感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再讀“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的故事家喻戶曉,我們再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這個故事。那個驕傲而目空一切的惡毒王后每天問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究其原因,就是她的自卑,王后對自己的容貌非常自卑。而她面對自卑的方法是通過不斷地向說實話的魔鏡確認她到底是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她的方法是不能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其心情總是會受到魔鏡說出的話影響,如果魔鏡說她最美麗,她就獲得短暫的滿足;到了第二天,滿足感還要繼續(xù)從魔鏡的話語中索取。

    而當白雪公主長大成人,魔鏡提到白雪公主的美無與倫比,王后就要殺掉這個美麗的公主。王后的煩惱就來自于人際關系,她一直在與人比較,而比較一定會產(chǎn)生煩惱。王后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超越,所以她一直無法獲得幸福,一輩子都在想方設法除掉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王后的一生就活在名為“他人”的地獄之中。而白雪公主呢,生活在小矮人的房子里,沒有什么社會經(jīng)驗,不知人心險惡,盡管小矮人告誡過她不要相信陌生人,可她卻三次上當受騙,這又是為什么呢?

    從目的論的角度來看,白雪公主一直生活在小矮人的家里,她一直處在一個不安定的環(huán)境中,沒有安全感。她人生的目標就是在于通過討好別人來獲得認可和接納,從而維護自己穩(wěn)定的生活。所以,白雪公主面對王后假扮的巫婆時,不能夠拒絕,屢次上當也就不足為奇了。故事中的小矮人才是實現(xiàn)從自卑中超越的人。首先,小矮人生活在深山里,他們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存活的,他們一定要在長期的生活中互相幫助、為他人著想、為集體努力,這樣才能建造出房屋、獲得足夠的食物,合作必然是他們長期生活的主題。其次,我們都知道,小矮人的長相肯定是有些“抱歉”的,當他們看到如此完美的白雪公主,并沒有心生嫉妒產(chǎn)生自卑情結,而是真心地欣賞她的美貌。最后,他們既沒有因為白雪公主的美貌而強留住她,也沒有因為白雪公主弄亂了他們的家而大發(fā)雷霆趕她出去,而是與白雪公主約定,只有她在房子里做一些家務,他們才能讓她住在這里。小矮人實現(xiàn)了課題分離,他們做出他們的決定,讓白雪公主做出自己的決定,每個人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小矮人與王后不同,他們生活在名為“他人”的天堂之中。他人即地獄,他人亦天堂。兩個“他人”的含義并不相同,“他人”的地獄是因為比較,“他人”的天堂是源于合作。

    對阿德勒心理學,你可以支持亦可以反對,但是這的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人生的新視角,在我們發(fā)現(xiàn)面前的人生難題無解的時候,不妨從這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一下,也許就能打開一個新的世界。

    猜你喜歡
    阿德勒自卑感魔鏡
    土耳其阿德勒武器公司A-110RS杠桿槍機式霰彈槍
    輕兵器(2022年11期)2022-12-13 12:16:24
    這是一面魔鏡
    初二學生的自卑感與交往焦慮關系的相關研究
    走出孤獨:阿德勒孤獨十五講
    海外星云(2019年20期)2019-11-22 07:35:44
    魔鏡,魔鏡,告訴我
    把童年還給童年
    莫愁(2019年18期)2019-06-27 05:46:28
    把童年還給童年
    讓人深思的聲音
    打開,打開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人人健康(2018年2期)2018-02-07 19:00:25
    黄骅市| 竹北市| 道孚县| 应城市| 舒城县| 通河县| 海阳市| 济源市| 永寿县| 高尔夫| 伊金霍洛旗| 民权县| 凤城市| 桐城市| 衢州市| 固镇县| 金华市| 肥东县| 新巴尔虎右旗| 额济纳旗| 松桃| 永平县| 临高县| 新乡市| 鸡东县| 肥乡县| 三台县| 林州市| 永胜县| 汤阴县| 镇康县| 郎溪县| 奈曼旗| 鹤庆县| 育儿| 连平县| 晋中市| 涟源市| 灵石县| 禹城市|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