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功杰,唐巖
作者單位: 315400 浙江省余姚,余姚市婦幼保健院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通常伴隨劇烈的疼痛,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術后疼痛,對患者的預后非常有利。豎脊肌平面阻滯(ESPB)是近年新提出的鎮(zhèn)痛方式[1],研究表明在胸椎水平行ESPB 可以減輕相應區(qū)域手術后的疼痛[2]。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ESPB 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康復指標和圍術期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探討其對術后快速康復(ERAS)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9 年4 月至2020 年3 月于浙江省余姚市婦幼保健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60 例,均為女性,年齡42 ~63 歲,ASAⅠ~Ⅱ級,排除有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曾接受過放療和化療、皮膚穿刺部位有感染、對局麻藥過敏、阿片類藥物依賴史者。術前告知患者實驗相關情況,并簽訂同意書,本研究已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ESPB 組(E 組)和對照組(C 組),各30 例。
1.2 方法
1.2.1 ESPB 方法 入室后開放外周靜脈,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麻醉誘導前,E 組于側臥位行超聲引導下ESPB。將超聲探頭與背中線平行放置定位T4 橫突,用平面內方法在頭側將針插入超聲探頭下方,在超聲引導下依次穿過斜方肌,菱形肌和豎脊肌并向橫突前進,當針尖位于豎脊肌下方,注射少量局部麻醉將脊柱肌肉與橫突分開,確定針尖的位置后注入0.375%羅哌卡因20 ml。
1.2.2 手術方法 于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麻醉誘導根據患者情況采用常規(guī)劑量的丙泊酚、舒芬太尼、咪達唑侖和羅庫溴銨誘導。術中予以靜吸復合維持麻醉深度,術中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調整麻醉藥量,將生命體征維持在基礎水平的30%以內,按需追加肌松藥。術后 C 組患者接受靜脈自控鎮(zhèn)痛(PCIA),配方:曲馬多800 mg 和格拉司瓊3mg,使用0.9%氯化鈉稀釋至100ml,負荷量2 ml,以2 ml/h 持續(xù)輸注,PCA為2 ml,鎖定15 min。
1.3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VAS)評分評估術后不同時間點(2、4、8、12、24及48 h)的疼痛情況;記錄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記錄兩組術后惡心嘔吐和ESPB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情況和手術時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2.2 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4~24 h 靜態(tài)、2 ~24 h 咳嗽時VAS 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3。
2.3 術后康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術后住院住院時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C 組發(fā)生惡心嘔吐13 例,E 組發(fā)生5 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5.709,P <0.05)。E組均未發(fā)生ESPB 操作相關并發(fā)癥。
ERAS 強調在圍術期采取一系列有效處理措施,以減少手術應激,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包括減少阿片類藥物的應用,降低術后惡心和嘔吐(PONV)的發(fā)生率,并縮短住院時間[3]。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為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術后疼痛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術后鎮(zhèn)痛可加快包括乳房手術在內的許多外科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4]。神經阻滯作為多模式鎮(zhèn)痛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廣泛運用于外科手術,其中胸椎旁阻滯等由于操作復雜和嚴重并發(fā)癥,應用受到限制[5]。
表1 兩組一般情況和手術時間的比較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靜態(tài)VAS 評分比較 分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咳嗽時VAS 評分比較 分
表4 兩組術后康復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表明超聲引導下ESPB 由于注射部位遠離胸膜、主要血管和脊髓,因此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安全性高,主要并發(fā)癥包括針頭插入部位的感染、局部麻醉毒性和過敏[6]。且ESPB 阻滯范圍廣,可以為從慢性肩痛到髖關節(jié)手術后疼痛的多種疾病提供鎮(zhèn)痛作用[7]。因此,本研采E 組采用ESPB,結果顯示兩組術后4~24 h 靜態(tài)、2 ~24 h 咳嗽時VAS 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這說明ESPB 具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患者術后疼痛輕微,有利于快速康復;E組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C組(均P<0.05),更說明ESPB對患者快速康復的影響。Bonvicini 等[8]在乳腺手術中的研究表明,ESPB操作較椎旁阻滯和硬膜外阻滯容易,且術中患者生命體征更加穩(wěn)定、術后恢復快,與本文結果類似。同時,C 組PONV 發(fā)生率遠高于E 組,這說明術前行ESPB 有利于降低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E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低、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恢復快,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