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可星
[摘? ?要]農(nóng)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要傳播學科知識,更要傳播愛和溫暖,做尊重學生、懂學生、關愛學生的人。文章從農(nóng)村教育的角度,探討在農(nóng)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關鍵詞]農(nóng)村學校;初中道德與法治;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07-0057-02
如果說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濃墨淡彩的重要一筆。在傳統(tǒng)教育中,很多教師并不注重對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很多青少年缺乏正確認知自己的能力和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遇事容易偏激,最終釀下悲劇。尤其是農(nóng)村初中生,他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從小缺少關愛,缺少父母正確的教育,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也要做叩開學生心門的心理導師。
一、農(nóng)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學生安全事件、惡性事件頻發(fā),導致這些不良事件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了問題。如2020年春季學期因抗擊新冠疫情的需要,全國大部分省份開學時間都推遲了一兩個月,然而開學沒幾天,就已經(jīng)有多名學生跳樓:2020年3月24日,河北邯鄲一名9歲學生因未按時交作業(yè),被老師踢出“釘釘群”后,從15樓跳下,最終搶救無效,不幸身亡;2020年4月13日,江蘇無錫12歲女孩在開學第一天就跳樓自殺……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在追求高效課堂教學、培養(yǎng)優(yōu)質(zhì)人才的同時,是否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自尊心大都非常強,但自卑心理卻非常嚴重;他們面臨的學習考試壓力比較大,但心理承受能力卻很差;他們?nèi)鄙訇P愛溫暖,但是會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重點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無論是從青少年身心發(fā)展需要的角度,還是從農(nóng)村留守兒童情感需要的角度而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農(nóng)村學校的重要工作。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本就是幫助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心理建設的重要課程,教材中的大量內(nèi)容都與塑造學生健康心理、正確價值觀息息相關。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既是對課程的完善,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作為新時代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應該依托課程教學播撒我們的愛,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二、農(nóng)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依托教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內(nèi)容,也傳遞著各種情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人生體驗。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隱藏的情感因子,依托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強其積極情感,培育其健康心理,為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情緒的管理》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懂得情緒是可以自我調(diào)控的,幫助學生掌握調(diào)控自己情緒的方法,知道如何正確調(diào)控自己的不良情緒,避免因為不良情緒而使自己產(chǎn)生錯誤認知和消極態(tài)度。也可以鼓勵學生圍繞與情緒有關的話題,比如“和朋友的一次爭吵”“我與父母的相處”等,交流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且請學生反思總結在遇到此類問題時應當如何去管理和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管理大師”。除此之外,筆者還會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一些積極向上的格言,比如:“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是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容顏,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修養(yǎng);我們不能樣樣順心,但是可以事事盡心?!币苑e極情感熏陶和感染學生,可以讓學生內(nèi)心充滿積極的情感,學會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不良情緒吞噬。
2.聯(lián)系時事,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育素材,但不是唯一的素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將生活實事引入課堂。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入耳、入腦、入心,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學《守護生命》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以下生活事例:2015年12月25日,江西贛州市一名9歲的小男孩因為放學晚回家遭到父母的批評,隨后竟上吊自殺;2016年4月14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寧校區(qū)一名大二學生跳樓身亡……請學生讀完案例后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們輕生,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通過實際案例引導學生深刻反思,喚起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地震、火災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然后再教給學生一些自我保護和救助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雖然有時生命不堪一擊,但生命也是來之不易的,從而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在教學中展示實際案例,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的認知更深刻、更透徹,從而培養(yǎng)他們珍視生命、對生命負責的態(tài)度,促使他們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生命教育,也幫助學生形成了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3.重視導入,在導入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農(nóng)村留守兒童因父母外出打工,缺乏親情之愛,往往比較自卑,因此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尤為重要。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從社會生活中、校園里、網(wǎng)絡上選取一些典型事跡等,創(chuàng)設正能量的情境,以觸動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導入方式有很多,如播放視頻、解讀格言、講故事等。
例如在《青春飛揚》一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播放中國女排奪冠的視頻,可以讓學生的自信心油然而生,從而明確“自信讓我們充滿激情;有了自信,我們才能懷著堅定的信心和希望,開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yè)”。
4.樹立榜樣,給留守兒童傳遞正能量
農(nóng)村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自卑、消極,這也是導致農(nóng)村留守兒童產(chǎn)生厭學、逃學、輟學等行為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感受積極的正能量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常用“雞湯”來激勵學生。
例如在教學《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課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交流楊善洲的事例,然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有沒有類似的人。結合學校一年一度的“誠信之星”“美德少年”評選活動,給學生樹立學習榜樣,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價值,明白無論是平凡的人還是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只要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和創(chuàng)造,生命都是有價值的,都是精彩的。作為學生也一樣,只要盡力而為,無愧自我,生命就是精彩的。
又如在教學《少年當自強》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鄧稼先、袁隆平、鐘南山等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以榜樣人物熱愛祖國、奉獻社會、身先士卒、鞠躬盡瘁的革命大無畏精神來熏陶和感染學生。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譚嗣同和吳良鏞、林覺民等人的共同點、差異點,以不同時期的歷史偉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責任意識。除此之外,還可以為學生引入“獨臂少年”——張家城的事例,播放他打籃球的相關視頻,通過這個14歲少年勇敢追夢、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身殘志堅的他尚且敢于追夢,我們?yōu)楹尾豢桑考幢闵钇D辛,但只要不放棄、勇敢前進,就一定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從而讓留守兒童心中充滿正能量。
5.開展活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有趣的活動來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比如,評選班級的“誠信之星”和“美德少年”,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增添正能量;開展有關心理健康的讀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心理知識和心理疏導技巧;舉辦與心理健康有關的講座、征文比賽、志愿者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應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巧。
總之,作為農(nóng)村中學教師,我們應該讓留守兒童的內(nèi)心充滿陽光,充滿正能量,引導他們真正去體驗和感受熱情似火的青春時光,讓他們真正樹立起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學習態(tài)度、生活態(tài)度。
[? ?參? ?考? ?文? ?獻? ?]
[1]? 高麗英.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J].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2014(2):53+55.
[2]? 周曉青.關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4(6):16.
[3]? 蔣麗燕.微課在初一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7):103.
[4]? 劉建德.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與演繹[J].中小學德育,2018(2):26-29.
(責任編輯? ?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