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胰腺炎是發(fā)生于患者胰腺組織的炎癥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而胰腺炎患者發(fā)病非???,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容易出現水電解質失衡、胰腺功能障礙、休克等情況,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2]。因此,胰腺炎患者發(fā)病后需盡早給予針對性疾病診斷和分析,了解患者病情狀況,便于臨床給予針對性治療,改善患者預后質量[3]。臨床上,胰腺炎疾病診斷可采用血常規(guī)診斷、影像學診斷,具有較高診斷價值,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胰腺炎患者采用血尿淀粉酶檢驗診斷的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胰腺炎患者104 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患者均以胰腺炎疾病入院,并經CT、胰腺B 超檢查確診;②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③患者入院前未接受系統(tǒng)性藥物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器官疾病患者;②合并精神功能障礙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其中男68 例,女36 例;年齡28~70 歲,平均年齡(45.61±8.13)歲。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Ranson評分系統(tǒng)(包括患者入院時的5 項臨床指標和48 h 的6 項指標,總分為11 分,評分<3 分為輕癥,評分≥3 分為重癥)評估病情,根據病情分型分為觀察A 組(輕癥,73 例)和觀察B 組(重癥,31 例)。另選擇同期本院行常規(guī)健康檢查者10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3 例,女37 例;年齡24~68 歲,平均年齡(44.85±7.72)歲;體檢結果均為正常。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血尿淀粉酶、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檢測。
1.2.1 血尿淀粉酶 患者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山東博科血液離心機,設置轉速3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進行血淀粉酶檢測;收集患者尿液樣本,進行尿淀粉酶檢測。本次研究選擇邁瑞B(yǎng)S-28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福建新大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對應試劑盒,檢測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其中血淀粉酶正常水平25~125 U/L,尿淀粉酶水平80~300 U/L。
1.2.2 血清炎癥因子 患者血清制取方法同上,CRP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正常水平為0~5 mg/L;IL-6、IL-10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診斷,IL-6 正常水平為0~150 μg/L;IL-10 正常水平0~120 pg/ml。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血尿淀粉酶及血清炎癥因子(CRP、IL-6、IL-10)水平;②比較觀察A 組和觀察B 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血尿淀粉酶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RP、IL-6、IL-10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A 組和觀察B 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比較觀察B 組患者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高于觀察A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血尿淀粉酶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血尿淀粉酶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觀察A 組和觀察B 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比較(,U/L)
表2 觀察A 組和觀察B 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比較(,U/L)
注:與觀察B 組比較,aP<0.05
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炎癥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發(fā)病急、病死率高的疾病特點,據流行病學顯示,胰腺炎臨床發(fā)病率約為0.48/萬~2.4/萬,其中15%患者為重癥胰腺炎患者,其中5%患者會出現死亡情況,威脅患者生命健康[4]。胰腺炎疾病的臨床診斷和病情分析是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內容。
胰腺炎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為患者胰腺組織胰蛋白酶消化異常,表現為胰腺組織受到炎癥損害,胰蛋白酶激活導致胰蛋白酶原水平升高[5]。同時,炎癥反應下,患者淀粉酶通過對多糖化合物分解,在血液中釋放,并經過腎小球濾過排出,可明顯觀察到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升高,因此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炎癥因子均為臨床常見的胰腺炎診斷指標。①血淀粉酶是來自胰腺組織的重要淀粉酶,具有消化患者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作用,血淀粉酶水平越高說明活性升高越明顯,患者胰腺組織損傷情況越嚴重[6]。②尿淀粉酶是胰腺組織分泌的消化酵素,也是診斷患者胰腺炎的重要標準,能夠判斷患者胰腺功能,常在患者發(fā)病12 h 后明顯升高,且持續(xù)時間較長,不宜作為急性胰腺炎疾病的診斷指標,但在患者臨床疾病病情、治療效果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7]。③炎癥因子水平是體現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本次研究從CRP、IL-6、IL-10 3 個方面評價,CRP 屬于非特異性急性時相蛋白,在患者臨床診斷中,能夠評估患者炎癥反應,提高患者疾病診斷準確率;IL-6 是患者胰腺組織損傷下生成的炎性介質,具有較高的特異性;IL-10 是一種抗炎細胞因子,具有抑制細胞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病情發(fā)展的作用,通過炎癥因子水平分析能夠評估患者胰腺組織損傷情況,為患者后續(xù)治療提供依據支持[8,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RP、IL-6、IL-10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胰腺炎患者常伴隨著血尿淀粉酶水平、炎癥因子水平升高癥狀。觀察B 組患者的血淀粉酶為(1053.46±102.57)U/L,尿淀粉酶為(2126.84±168.41)U/L,均高于觀察A 組的(486.27±74.93)、(1279.37±104.69)U/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隨胰腺炎患者疾病加重而明顯升高,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可作為臨床診斷標準,與王長起等[9]和侯田青等[10]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血尿淀粉酶在胰腺炎疾病臨床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此外,在本次研究中,出現2 例正常者血尿淀粉酶水平異常情況,分析其原因與其飲酒有關,說明在檢查前1 d,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出現診斷結果異常情況。
綜上所述,胰腺炎患者可采用血尿淀粉酶檢驗進行疾病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在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