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
4個跡象,提示免疫力不足
對人體來說,免疫系統(tǒng)就像盾牌,把外界各種病毒、細菌等隔開,保護人體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出現(xiàn)以下表現(xiàn),可以判斷為免疫力低下:
1.愛吃甜食。攝入太多糖分使人增重,《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期刊》載文稱,攝入100克糖后,白細胞的殺菌能力至少被削弱5小時。
2.不愛喝水。身體需要大量水分排出毒素,日常飲水量因人而異,但要確保尿液呈淡黃色。
3.脂肪過多。肥胖對心臟、大腦等器官均會有影響,同時還能造成激素分泌紊亂,損傷免疫系統(tǒng)的抗病能力。事實上,身體體質(zhì)指數(shù)BMI超過40的人最易患流感。
4.鼻腔干燥。濕潤的鼻腔可以攔截病毒,預防流感。反之,鼻腔太干燥就會給病菌入侵創(chuàng)造機會。如果干燥是暫時的,可以買個加濕器。如果是長期干燥,應咨詢醫(yī)生找出病因。
5.工作緊張。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的報告指出,長期承壓會減慢免疫系統(tǒng)的反應速度。紐約大學的菲利普·迪爾諾表示,如果患流感的人還辛苦工作,癥狀就會立刻惡化。
6.頻繁感冒。成人每個季節(jié)感冒1~3次,每次持續(xù)3~4天屬于正常,但如果次數(shù)和病期延長就說明免疫力過低,需要通過飲食、睡眠和運動進行改善。
7.自覺胸悶氣短,疲勞乏力、腰腿酸軟,腰膝酸軟等臨床癥狀。
8.呼吸系統(tǒng)黏膜屏障功能減退,易患氣管炎、支氣管炎、咽炎、扁桃體炎、肺感染等疾病,易出現(xiàn)咳嗽、咳痰等臨床表現(xiàn)和癥狀。
9.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會使消化和吸收功能減退,出現(xiàn)腹痛、腹脹、稀便、水樣便的臨床表現(xiàn)。
10.易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心肌缺血的情況,會出現(xiàn)胸悶、氣短、心悸、周身乏力、心前區(qū)不適等臨床癥狀和表現(xiàn)。
11.易患高熱和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加油站
第一,需要讓自己高興起來:你知道嗎?情緒對人體免疫力的影響是很深遠的,這從古代就得到了證實。而女性偏偏是一個感性的群體,對事物較為敏感,很容易意氣用事。壞情緒可以使病情惡化,也會使人患上精神上的疾病,讓入睡不著、吃不香。長時間保持壞情緒,無疑是健康的大敵。
第二,需要合理曬太陽:日光中的紫外線能刺激人體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zhuǎn)化成維生素D3,每天只需0.009毫克維生素D3就可使免疫力增加1倍。
第三,需要經(jīng)常到戶外走走:現(xiàn)在的人多經(jīng)常悶在房間里,過多待在一個房間,里面的病菌會有所堆積,造成人體的抵抗力下降。因此要多通風保持房間的空氣新鮮,并到戶外多走走,呼吸戶外更加新鮮的空氣,重振精神。
第四,吃一些獼猴桃:獼猴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而且對于很多感冒患者來說,都需要食用維生素C,而獼猴桃中的維生素C含量可以提供兩個人一天的維生素C需求量,也就是一個人一天維生素C需求量的2倍。
因此食用獼猴桃能夠提升人體的免疫能力,食用其他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蔬菜也是可以的,例如草莓,西蘭花等等。
第五,多吃一些牛肉:牛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較低的脂肪,并且牛肉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氨基酸的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所需要的比例,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尤其是牛肉的鐵含量比較高,所以對于氣血不足的人來說,就可以多食用牛肉。并且牛肉是溫補的,在寒冬的時候食用牛肉,可以暖胃驅(qū)寒,在這點上,羊肉也有這樣的功效。
第六,可以多吃大蒜:對于大蒜來說,其含有大蒜素,大蒜素可以幫助對抗感染和細菌。
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吃大蒜的人患感冒的可能性更低。在一項研究中,大蒜攝入者患感冒的可能性減少了三分之二。
第七,多吃卷心菜:卷心菜是富含谷胱甘肽(具有免疫增強功能)的另一植物,而且卷心菜在冬季也很容易獲得,價格也不貴。把各種各樣的卷心菜(白的,紫的)加到湯里,慢慢燉,可以讓抗氧化物釋放入湯中,從而增加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
第八,多吃貝類:貝類含有豐富的鋅,雖然鋅不如其他礦物質(zhì)被關(guān)注,卻有助免疫系統(tǒng)的健康。像螃蟹、蛤蠣、龍蝦和淡菜,都能幫助你獲取所需的鋅。
第九,堅持鍛煉:鍛煉能增強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使 體格健壯。可以選擇一到兩項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車等),堅持規(guī)律鍛煉。冬季陽光充足時,家長要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有助增強體質(zhì)。
第十,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能讓人消除疲勞、恢復精力,還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
第十一,補充水分: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上班、外出時備好水壺, 養(yǎng)成多喝水的好習慣。
第十二,做好保暖:抵抗寒冷的能力相對較差,家長一定要給自己做好保暖措施,出門的時候多加一件衣服,戴好圍巾、帽子等御寒物品。最好選擇純棉面料,容易透氣。
第十三,減少壓力:生活、學習壓力大會引起皮質(zhì)醇和腎上腺素分泌上升,導致免疫系統(tǒng)反應降低。女性要注意留出休息、娛樂時間,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9件事科學緩解感冒不適
感冒通常并沒有特效藥。感冒后用下面9個方法,能有效緩解感冒不適,減輕5種常見癥狀。
鼻塞:熱敷+鹽水洗鼻
鹽水洗鼻:生理鹽水(或250毫升溫開水中添加2.25克的鹽)沖洗鼻子,可以把鼻涕、病毒細菌等刺激物沖走,降低局部炎性介質(zhì)的濃度,有助保持呼吸通暢。
熱敷:溫濕毛巾敷鼻根部,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鼻黏膜充血腫脹。如果房間空氣干燥,可使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同時注意開窗通風。
咳嗽:多喝水+系圍巾
戴圍巾:注意呼吸道保暖,盡量穿高領(lǐng)的衣服,或者是出門戴口罩圍巾。
多喝水:多喝溫水,能把呼吸道里的過敏物質(zhì)稀釋、清除,減少呼吸道的過敏反應。
咳嗽、打噴嚏時應適當?shù)皖^避開他人,用手帕或紙巾掩面。
咽喉疼痛:鹽水漱口+潤喉糖
鹽水漱口:美國梅奧診所《家庭偏方》一書主編菲利普·哈根解釋,鹽水能清除發(fā)炎組織的黏液,減少刺激。
潤喉糖:感冒病毒一般通過鼻腔或喉嚨進入體內(nèi)。含潤喉糖時,口腔護分泌更多唾液,可抑制喉嚨中的微生物。
發(fā)燒:溫水擦浴+刮大椎穴
體溫不超過38.5℃,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法退熱。
溫水擦浴:用32~34℃的溫水擦拭患者皮膚,按雙上肢、背部、雙下肢的順序擦拭,腋窩、肘窩、手心、腹股溝、腘窩等大血管豐富處稍用力,并延長時間,以促進散熱。擦浴不要超過20分鐘,避免患者著涼。
刮大椎穴:正坐低頭,頸后最高點下方的凹陷處即為大椎穴。刮拭其上方5厘米至下方5厘米處,力度可稍微大些,共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刮拭部位微微發(fā)熱即可。
流涕:涂潤膚霜
清水樣的鼻涕較多時,鼻孔周圍的皮膚可能因為反復擦拭而發(fā)炎,可以外涂一點凡士林或其他潤膚霜。
最后要提醒的是,特殊時期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感冒了,最好在家中單獨住一間房間,出自己房門時戴口罩,同時提醒家人戴口罩。若一周左右癥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