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滿云
摘 要:數學可以對世界中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出一個具體的描述,是世界運行規(guī)律的總結,數學更是人類對自然和宇宙認知的基礎,人類對空間和實踐認識的概念也離不開數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進步的有力支撐,科學上許多中重大的發(fā)現和發(fā)明都是以數學理論為研究對象的,信息技術和國防設備的指導思想也是數學,數學在航空武器領域具有一定的基礎作用。因為小學數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第一階段,所以教師要教會小學生先要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樂趣,然后讓小學生初步了解數學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中學會自主解決數學問題,并培養(yǎng)樂于思考和勤于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與方法
引言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聯系性和邏輯性的學科,主要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進一步的拓展思維廣度,因此數學教材的編寫形式都是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中開展的新課程都是將學過的舊知識和即將要學的新知識相結合,目的是讓學生溫故知新,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力。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系統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教師的重點教學內容,這是因為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就是要有良好的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使小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思路,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著促進的作用,讓小學生學會發(fā)現數學問題并嘗試分析數學問題最后學會解決數學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小學生總結歸納數學規(guī)律的效率。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基本概念
(一)解決問題的意義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會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也可以使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巨大的進步,學生主要是利用各種學習方法,比如在數學問題中提取有關重要信息、歸納總結數學信息并進行思考,最終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學生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學生學會解決問題,不僅對學生階段的所有學科都有很大的幫助,還能使學生在實際在生活中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會盲目隨眾受到外界的干擾,影響自己的最終判斷和選擇,所以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讓學生獲得一項基本生活技能,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有力工具。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交流互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接觸數學知識的時間太短,數學教材的一些重點和難點的知識對于剛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而言,想要做到融會貫通是比較困難的,小學生也會對基本的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義以及數學公式產生模糊認識,所以在做數學應用題時小學生更不可能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數學問題,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不到加強,為了改變上述情況,使學生學會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適當的在課堂上增加課堂互動。比如教師在講授《方向與路線》這一課程時,因為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方向問題比較抽象,學生還不具備具體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教師不要單刀直入和開門見山,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在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在學生和教師進行熱烈的討論之后,吸引學生興起的同時,教師再引出相關的課程,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的課件進行教學,方便學生理解方向的基本概念,并能使教學內容更具清晰化,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的知識輸入,引起學生對教學課程的思考,并從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會合作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對學生一對多的進行教學灌輸,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有效的學習,而且由于有限的課堂時間,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指標不能很好的對學生進行數學難題的輔導,學生不能及時的掌握數學難題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而數學知識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學生也很難做到將知識點向融合,這就導致學生在數學考試中數學成績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在教育改革后,教師逐漸重視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因為合作學習能力可以達到出色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自主預習和復習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人數,分成固定的數學學習小組,教師可以讓有較強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在自習課上,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數學應用題,然后讓小組交流討論并且寫出數學算式,要確保小組中的每個組員都能參與進來,每個人都要發(fā)表對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最終將解題方法匯聚在一起,并找到解題的最佳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自主學習,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具廣闊性,還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交流,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能力,最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會解決問題,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在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廣闊性,并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低年級的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學生的理性思維也能得到加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的“主人公”的位置歸還給學生,教師必須要拒絕刻板教條式教學,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數學的解題方法,比如在學完《加與減》的課程后,教師不要局限于教材,要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數學知識的拓展延伸,教師可以為小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教師在班級布置小型的展覽會,然后自行用紙片裁剪出錢幣,將學習用具進行出售,學生能自主的選擇想要購買的文具,并通過購買文具錢幣的加減運算,可以熟練的掌握加減運算的基本規(guī)律和計算方法,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實際生活中,學生也可以利用加減法,解決學生在日常生活遇到的數學問題。
三、結束語
總之,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做出了上述分析,教會解決問題能力一直都是小學教育系統中重點,解決問題能力可以使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為高年級的數學學習做鋪墊,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學會用數學思維去分析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瑋.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培養(yǎng)[J]. 家長,2020(34):100+102.
[2]董顯枝,吳永芳.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考[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1):60.
284150118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