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榮
【摘要】由于很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強,在數學學習中經常會出現(xiàn)題目理解錯誤的問題。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小學生數學閱讀的指導,讓小學生能夠獲取正確的閱讀技巧,進而提高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探究了小學數學閱讀指導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閱讀指導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閱讀;策略;小學生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為小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而且要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教學和指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閱讀是一種基礎能力,教師必須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針對性的閱讀指導方案,強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閱讀是學生接觸知識和理解知識的基礎與前提,閱讀也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數學閱讀與其他語言文字類的閱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是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對數學符號、語言文字的感知和解讀,通過閱讀構建出數學學習活動。數學閱讀更重要的是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理解和分析,提取出數學知識,分析數量關系,并對數學問題進行解答,這就需要在數學閱讀中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
數學閱讀具有自身的特色,首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數學閱讀涵蓋很多數學符號、數學語言。這些數學語言具有抽象性,需要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思考,而學生較弱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會對數學閱讀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就會在數學閱讀中出現(xiàn)困難。其次,數學閱讀具有一定的嚴謹性。數學中的公式、定義、概念涉及很多的學科術語,這些術語都十分嚴謹。學生如果在數學閱讀中僅僅停留在表層,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或者探究的話,就很有可能出現(xiàn)認識錯誤、重點詞句等理解不準確的情況,進而影響到后續(xù)的解題。再次,數學閱讀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閱讀中需要將寫、讀、練有機結合起來,并對語言進行靈活的轉換,將數學符號、圖標等轉為可以認知的語言文字等。
根據數學閱讀的特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開展閱讀指導,能夠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并鼓勵小學生在閱讀中分析數學問題,進而通過思考以及語言轉換等,獲取解題的方式和技巧,達到深化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的效果。同時,數學閱讀還可以將課內與課外緊密結合起來,為小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知識學習空間,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時代發(fā)展的背景下,閱讀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數學閱讀指導,能夠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符合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二、小學數學閱讀指導的現(xiàn)狀
雖然在素質教育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逐漸加強了對閱讀指導的重視,也采取了眾多的方式對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行指導和提升,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現(xiàn)階段在小學數學閱讀指導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有55%的小學生不喜歡閱讀,有60%的小學生并沒有構建閱讀計劃,并且很多小學生并不會主動進行閱讀,只有當教師要求時才會進行閱讀,同時,大部分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在數學閱讀中難以抓住閱讀的重點,并且70%的學生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在數學閱讀中比較盲目,僅僅在做題目時才會進行閱讀,在課后很多小學生不會花費時間在數學閱讀上。
從教師的層面來看,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知識點的講解和數學題目的練習中,數學閱讀指導的時間比較少,對部分數學專業(yè)術語講解不到位,使得學生在概念、公式中對其難以理解,如“比”“占”“多于”“少于”等。同時,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閱讀指導的內涵與作用等不夠了解,因此在數學閱讀指導中比較隨意,僅僅是對部分詞匯進行指導,并沒有引導學生將詞匯放在具體的數學題目語境中進行理解,難以達到舉一反三的閱讀指導效果。
三、小學數學閱讀指導的策略
(一)營造閱讀氛圍,制訂閱讀計劃
小學生比較喜歡新奇的事物。針對小學生在數學閱讀中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教師可以為小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興趣,引導小學生主動閱讀與思考,從閱讀中提取數學知識并靈活解決數學題目。同時,教師還應該為小學生制訂出明確的數學閱讀計劃,消除數學閱讀中的盲目性。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的十分鐘時間內,讓小學生自主閱讀數學知識,包括概念、定義、公式等,也可以一周設置一節(jié)數學閱讀課,對學生在數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指導。教師還應該結合小學生的成長需求,利用信息技術為小學生收集更多的數學閱讀素材,比如提供數學期刊、數學人物傳記等數學讀物,營造良好的數學閱讀氛圍,鼓勵小學生積極思考和閱讀。這樣小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數學閱讀的習慣,循序漸進地提高數學閱讀能力。
(二)抓住關鍵詞,提升閱讀能力
在小學數學閱讀指導中,教師要為小學生提供正確的閱讀方法,引導小學生抓住數學閱讀中的關鍵詞,理解題目的含義,進而提升數學閱讀理解能力。關鍵詞閱讀教學法對小學生理清數學關系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在閱讀指導中讓小學生將關鍵詞勾畫出來。比如在學習 “垂直與平行”時,教師首先要讓小學生對平行的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在同一個平面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苯處熆梢宰屝W生抓住“同一平面”和“相互平行”這兩個關鍵詞,然后借助邏輯思維能力加以理解。
此外,很多小學生面對比較簡單的數學題目時,經常會出現(xiàn)粗心大意的情況。比如:“有兩座城市相距500千米,小車每小時行駛100千米,如果小車在兩座城市之間往返一次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很多小學生會忽視“往返”這一關鍵詞,導致計算錯誤。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將“往返”勾畫出來,理解題目的設問,這樣才能夠正確解答題目。
(三)利用討論和質疑,培養(yǎng)閱讀思維
在小學數學閱讀指導中,教師還要對小學生閱讀思維的培養(yǎng)加以重視,借助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小學生在閱讀中大膽地猜想和質疑,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教師要讓小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數學問題,并通過交流和討論,積極思考,這樣數學閱讀指導的效率才會更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比如在“乘法分配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包括概念、例子、練習題目等,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最后通過練習題目來驗證討論的結果。有些學生在閱讀中會提出:“乘法分配率是兩個數相加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那么三個數相加、四個數相加也同樣適用乘法分配律嗎?”這時教師就可以從根據學生的質疑和討論,對小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在數學閱讀之后能夠形成清晰的思路,構建出知識體系,為后期的數學學習和練習奠定基礎。
(四)比較閱讀,強化閱讀的技能
所謂的比較閱讀,就是讓小學生在閱讀中通過對知識點之間進行比較和分析,來區(qū)分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進而全面掌握數學知識。比較閱讀可以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小學生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進行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拓寬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舊知識。比如,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諸如“多少”“夠不夠”“左右”“大致”等詞語。教師不能直接將詞語的意思告訴學生,應該先讓學生對整個題目與閱讀材料等進行瀏覽,然后回顧不懂的詞匯對其進行猜測,或者在不同的題目中遇到相同的數學詞匯之后對其進行比較和歸納,進而掌握這些數學詞匯的意思。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比較閱讀中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進行理解和比較,進而從抽象的數學題目中構建出清晰的數學生活化模型,更有助于小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數學知識和內容。比如在學習“梯形面積”時,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結合“長方形面積”的相關知識點,通過對概念的閱讀和比較,清晰構建出梯形面積的知識架構,進而將梯形與長方形的面積有效區(qū)開來,防止知識點之間混淆。
四、結語
閱讀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閱讀指導中,教師要對數學閱讀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從小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出發(fā),對小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還應該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滲透小組討論、個人思考、比較閱讀等,在閱讀指導中對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加以培養(yǎng),讓小學生通過勾畫關鍵詞、猜想陌生字詞的方式,提取出數學知識,正確找到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防止閱讀的盲目性。
【參考文獻】
李敏.新媒體時代下小學數學閱讀的方法及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8):130.
黃玲俠.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J].國際公關,2020(08):105-106.
楊咪.小學生數學閱讀習慣的現(xiàn)狀調查及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7):146-148.
羅永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