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華,陳婧,劉艷
1.襄陽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公共衛(wèi)生部,湖北 襄陽 441000;2.襄陽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消毒供應室,湖北 襄陽 441000
護士崗位管理是在應用責任制整體護理前提下加強護士隊伍科學管理、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促進持續(xù)推進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重要方式[1]。 而隨著近年來我國醫(yī)療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不僅醫(yī)療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護理工作質量也在不斷提高,護理工作作為醫(yī)療服務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直接影響醫(yī)療服務質量[2-3]。在護士管理工作中,通過采用層級設置管理等方式,能夠有效促進護士管理工作質量,提高護士專業(yè)水平和服務能力,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4]。 因此,該次研究主要以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間該院的護理管理情況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中納入全體護理人員78 名、患者1 000 例,分析將護士崗位層級設置管理與進階模式運用于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的臨床價值?,F報道如下。
將某院的護理管理情況進行研究,納入全體護理人員78 名、患者1 000 例,以2019 年1—12 月未實施層級設置管理與進階模式干預期間為對照組,以2020 年1—12 月實施層級設置管理與進階模式干預期間為觀察組;兩組護理管理期間納入護理人員均為78 名,其中涵蓋護理單元105 個; 護理人員中包含護理部主任1 名,副主任5 名,科護士長5 名,護士長5 名,主任護師5名,副主任護師5 名,主管護師5 名,其他為護師及以下。 其中博士生1 名,碩士生27 名,其他為本科及大專學歷。 對照組與觀察組實施期間納入患者各500 例;對照組男264 例,女236 例;年齡19~75 歲,平均(52.34±6.77)歲;住院時間1~22 d,平均(15.77±3.46)d;所在科室包含內科、外科、婦科、腫瘤科分別302 例、138 例、42例、18 例。 觀察組男259 例,女241 例;年齡19~76 歲,平均(52.45±6.82)歲;住院時間1~22 d,平均(15.77±3.46)d;所在科室包含內科、外科、婦科、腫瘤科分別285例、145 例、50 例、20 例。 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管理。 在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針對護士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化管理,同時使用統(tǒng)一排班方式進行護理排班,在6 個月內責任護士進行白班固定,輔助護士以及助理護士白班相對固定, 同時采取整體素質考核,以考核結果為崗位競選方式,同時由高級責任護士對級別低的護士進行業(yè)務指導和考核,用以提升護士管理質量。觀察組則基于護士崗位層級設置管理與進階模式開展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1)護士崗位分級管理分析。 在護士能級分級體系構建方面,按照我國當前護士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分級管理體系。 結合該院實際情況,護理人員的崗位層級進階情況如下:A1 級護理人員—3 年以上護理經驗;A2 級護理人員—3~5 年護理經驗;A3 級—高年護師和主管護師,A3 級護理人員的進階包括教學老師、教學輔導員、A4 ??谱o理人員高級職稱和護士長; 護士長的進階包括總護士長和護理部主任。
(2)護理人員崗位手冊制訂。 結合護理人員自身崗位資質對其崗位職責及工作內容進行細致劃分,具體如下:①A4 級護理人員。危重專科護理、健康咨詢坐診;臨床專業(yè)指導;疑難危重查房;特色專科會診;臨床帶教指導;??谱o理研究;工作質量提高。②A3 級護理人員。危重患者護理、危重患者搶救、特色專業(yè)指導、臨床護理帶教、護理科研。③A2 級護理人員。較重患者護理、特殊專科護理、患者健康宣傳;危重患者搶救、病房管理工作、臨床教育教學。④A1 級護理人員;較輕患者護理、一般專科護理、患者健康宣傳、重癥護理協(xié)助、病房管理工作。
(3)培訓內容。 醫(yī)院新入職護理人員需要統(tǒng)一參加崗前培訓,理論培訓時間為1 周,操作培訓為2 周;護理人員上崗后的培訓方式包括學分卡刷卡、理論授課以及考核評價;臨床操作培訓包括助理護士每月參加一次操作技巧培訓;A1 級護士每月參加一次專業(yè)護理技能培訓,且需要通過考核;A2 級護理人員每月參加操作護理技能規(guī)范培訓一次,且需要通過每季度的考核;A3 級護理人員每年參與一次護理技能規(guī)范培訓;所有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參與國家統(tǒng)一組織的培訓學習。
(4)考核內容。針對不同級別的護理人員,考核指標包含臨床操作、專業(yè)能力、工作技能、參與培訓,按照責任護理人員的資質和能力不同,每位護理人員分管責任患者不超過8 例,完成所管責任患者的治療以及護理工作;按照護理人員的實際工作量、崗位職稱、學歷以及具體表現等對其進行月度考核。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士、患者滿意度。
①護理質量評估內容包含基礎護理、危重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文件書寫、護理安全、健康宣傳等七項,各項評分均為百分制,分值為0~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理人員工作質量越高,反之,分數越低,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質量越低。
②護士、 患者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評估;其中,護士滿意度評估內容包含工作狀態(tài)、工作量、排班制度及護理技能掌握情況等,總評分100 分,>85 分為滿意、70~85 分為一般滿意、<70 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度率+一般滿意度率。 患者滿意度評估內容包含護理態(tài)度、護理水平、護理操作等,總評分100 分,>90 分為十分滿意、80~90 分為滿意、70~79 分為一般滿意、<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1-不滿意率。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崗位分級管理后,觀察組各維度管理質量評分(基礎護理、危重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文件書寫、護理安全、健康宣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對照組(n=78)觀察組(n=78)t 值P 值基礎護理95.74±1.20 97.86±1.17 11.172<0.001危重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文件書寫96.52±1.30 98.87±1.22 11.642<0.001 96.41±1.26 98.85±1.18 12.483<0.001 96.26±1.25 98.03±1.20 9.022<0.001 96.88±1.33 98.76±1.23 9.165<0.001護理安全 健康宣傳95.38±1.20 97.94±1.18 13.434<0.001 96.78±1.29 98.93±1.22 10.694<0.001
對比兩組護理人員滿意度,觀察組滿意度94.87%顯著高于對照組80.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52,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滿意度對比[n(%)]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觀察組97.00%明顯高于對照組93.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90,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在醫(yī)院工作開展中,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時間最長的醫(yī)療服務人員,其專業(yè)能力能夠反映出一所醫(yī)院的服務意識與服務態(tài)度,在提高醫(yī)院社會聲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6]。對此,為了進一步提升醫(yī)院臨床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更加安全有效,需要積極開展護理管理工作。常規(guī)的護理管理模式主要強調減少護理中護理人員發(fā)生問題,盡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質量,伴隨著臨床護理工作的發(fā)展,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有了更高要求,不單局限于護理人員護理中質量問題, 更加傾向于護理人員整體素質水平提升,這一背景下常規(guī)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管理方法很難滿足于現階段針對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因此如何展開有效的護理管理工作,提升當前護理工作管理質量,是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過程中重點關注問題。護士崗位層級設置管理與進階模式是近年來護理管理的新型模式,該種模式可以有效加強基礎護理服務內容,同時做好危重癥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文件書寫、護理安全、健康宣傳等工作,有效提升護理人員護理服務質量,同時還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便捷,有效的護理服務。
該次研究主要針對某院全體護理人員開展了護理人員分層管理模式干預,經護士崗位層級設置管理與進階模式實施前后對比可見,觀察組護理管理質量與對照組對比有明顯提高;同時,對比兩組護士及患者滿意度,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這一研究證實,通過護士崗位層級設置管理與進階模式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各方面的服務質量和專業(yè)能力,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滿意度,是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
分析可見,在醫(yī)院的傳統(tǒng)護理人員管理模式中,一般未能依據護理人員的能力、職稱以及資質等進行崗位分配[7];導致護理人員只能夠完成自身工作崗位中的任務,對患者的護理服務缺少持續(xù)性和整體性,從而降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8]。 而且通過實行護理人員分層管理制度后,也能夠緊密結合護理人員的實際資質、能力以及職稱、學歷等情況,在充分尊重護理人員個人意愿的基礎上,將其分配到各個崗位中[9-10]。 在這一管理模式下,能夠依據患者的病情、護理工作難度以及技術要求等,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和劃分,能夠體現出能級對應關系,從而幫助醫(yī)院建立公平公開的競聘機制,以崗位職責作為核心,建設公開透明、全程跟蹤、動態(tài)管理的考核機制,從而構建完善的護理人員分層管理體系,實現科學化管理目標[11-12]。另外,護理人員的結構配置和應用是否科學也是對醫(yī)院護理工作效率和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的重要因素[13]。 對此,有相關研究證實,通過科學的護理人員資源配置,能夠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對于改善護理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4]。 對于醫(yī)院管理工作而言,崗位管理是醫(yī)院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建設長效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必要條件。因而在醫(yī)院建設分層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就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guī)定,以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專業(yè)能力、患者滿意度為目的,從身份管理逐漸向崗位管理轉變,從而充分提高護理人員管理工作水平,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促進臨床護理人員隊伍的健康發(fā)展[15]。同時該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滿意度,家屬對護理人員的工作也較為認可,同時護理人員自身也接受這種管理模式,在護理人員管理方面發(fā)揮出重要作用,能夠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水平,有利于醫(yī)院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護理人員團隊,分層模式在護理人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其他醫(yī)院應用分層管理模式打下一定基礎。 相關學者在報道中以24 名內科護理人員為例,均實施層級護理管理模式,進一步比較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前后護理工作人員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情況,護理結果顯示護理人員護理后文書書寫情況、基礎護理質量、病區(qū)管理質量等維度評分均優(yōu)于護理管理前[16],文章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結果高度相似,進一步說明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提升中的實施價值。
綜上所述,在醫(yī)院護理管理工作開展中,采取護理人員分層管理模式干預后,能夠有助于提升臨床護理管理質量,并有助于提高護士、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可度,故值得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