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美玲
[摘 要]幼小銜接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過渡期,教師應當幫助孩子愉快順利地做好幼小銜接,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準備及學習能力的銜接,從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和養(yǎng)成習慣入手,加強與家長和小學教師的密切合作,這樣才能有效地做好孩子的入學準備工作。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銜接:方法與策略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育更是與時俱進,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相互銜接一直以來都是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非常關心的話題。多數(shù)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應該是對孩子進行拼音、計算、寫字方面的強化訓練,而不去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結(jié)合從業(yè)經(jīng)驗,我認為幼小銜接過程應重習慣、輕知識,重過程、輕結(jié)果,科學地做好入學前準備。
一、精準定位,不打無準備之仗
要讓孩子做好身心準備。一般六歲左右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上學條件,雖然孩子在年齡和身體上已經(jīng)達到了小學生入學的標準,但他們往往在心理上并沒有做好準備,因此,在銜接過程中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尤為重要。教師要讓孩子接受自己即將上小學的這一事實,可以在大班的“角色表演區(qū)”提供一些小學上學時用到的書包、鉛筆等文具物品,提前讓孩子體驗上小學的感覺,讓他們知道上小學對他們來講意味著自己已經(jīng)長大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多鼓勵孩子,增強孩子成長的自信心,比如,可以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小朋友,你已經(jīng)長大了,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我為你驕傲。”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從內(nèi)心接受成長的事實。
二、提升能力,做到出奇必勝
要想讓孩子盡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學習能力的銜接尤為重要,在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時期,教師應主要圍繞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口語交際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遵守規(guī)則等方面開展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以便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1.加強注意力訓練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家長的反饋,孩子入學后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溜號。由于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從時間上看,小學課堂的時間相對較長,一般都是40分鐘,而幼兒園大班集體教學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從教學內(nèi)容上看,小學以學習為主,幼兒園以活動為主,而且小學與幼兒園的課程相比,學校的課程相對單一乏味,缺少了幼兒園階段的圖案、色彩、游戲活動等內(nèi)容,容易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是尤為重要的。
幼兒階段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特別短,如果孩子持續(xù)注意力的時間過短就很難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設計一些能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游戲??梢酝ㄟ^拼圖、穿珠子、走迷宮等游戲,讓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享受成就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提升他的注意力。
2.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體現(xiàn)了一個孩子的整體綜合素質(zhì),能夠準確、完整、流利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做到,這種訓練在幼兒階段可以是小朋友之間的相互模仿,也可以是教師的引導和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引領,要結(ji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整體訓練。教師要將語言教學的重點分為閱讀興趣和前閱讀、前書寫興趣,還可以利用各種途徑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比如,幼兒園開通小廣播,每天由2-3名孩子進行講故事、唱兒歌等不同形式的播音,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利用晨間活動、間操、餐前等時間,讓孩子描述當時正在做的事情,這樣就可以利用瑣碎的時間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大班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是三十分鐘,教師要注意動靜交替,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教學,小學的上課時間為四十分鐘,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考驗,所以,教師要在孩子入學前半年逐漸延長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讓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準備。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的時候,每個班級都有教師、保育員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這樣就導致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較弱。進入小學后,孩子要自己去做整理文具、掃地、擦桌子等事情,所以,在幼兒園大班階段開展自我服務活動,幫助孩子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鼓勵他們學會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首先引導孩子想辦法,看這些問題和事情能不能自己來解決,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加大自我認知,培養(yǎng)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孩子之間通過互相幫助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讓孩子們在互動中體驗快樂。教育是要去助力孩子的成長,及時正確的引導孩子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品格,讓他們積極、樂觀、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
4.遵守規(guī)則
與幼兒園相比,小學的規(guī)則會更多一些,如果孩子沒有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在小學的集體生活中就會很難適應。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會不停地發(fā)問,這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但如果不分場合隨便提問就不好了,所以,教師要引導他們先學會尊重別人,然后找恰當?shù)臅r機進行提問,有問題要做到發(fā)言之前先舉手。同時,教師還應在幼兒園的日?;顒又信囵B(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比如,不許在室內(nèi)大聲喧嘩、追跑、打鬧;排隊時不擁擠,不插隊;游戲時遵守游戲規(guī)則。這樣孩子就逐漸形成正確的規(guī)則意識,做起事情來才會事半功倍。
三、家園共育促進良好銜接
1.做好幼小銜接,家園合作是保障。幼兒教育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問,不是幼兒園和家庭其中一方能夠獨立勝任的,它需要兩者之間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到幼兒園參與教育活動,通過QQ、微信等方式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積極向家長推送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知識普及,對于表現(xiàn)好的幼兒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如有不足需要提升的地方請家長配合,幫助幼兒糾正不足之處。真正做到隨時與家長保持溝通,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家長也要積極反饋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情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召開幼小銜接家長會,為家長提供入學準備的建議,讓家長有意識地關注幼兒行為習慣以及各種能力的養(yǎng)成,家長也可以適當?shù)卣{(diào)整孩子的生物鐘,如逐漸縮短午睡時間,制定一份新的作息時間表,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督促孩子加強體育鍛煉。同時,科學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提高幼兒解決問題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并結(jié)合孩子存在的問題,與家長共同商討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切實做好家園同步工作,使他們進入小學后能夠及早地適應小學生活。
四、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信息溝通
1.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只熟悉本階段孩子的教育特點,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相互之間不了解對方的教育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在入學前是否對孩子進行更多的小學知識傳授存在著一定的分歧。部分小學教師認為提前學習的話可以為孩子小學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然而,幼兒園教師則認為孩子就應該是零基礎入學。但不管是小學教師,還是幼兒園教師都反對完全學習與小學一年級課本一樣的知識。在幼兒園的教育過程中,如果過度地關注小學知識的儲備,就會暴露出幼兒園“小學化”的弊端,所以,教師要做到適度的銜接,既要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又不能過度教授小學學習的內(nèi)容。
因此,幼兒園教師應多與小學教師溝通聯(lián)系,共同研究和探討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加強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信息溝通,幼小銜接工作是由幼兒園和小學雙方共同完成的,只有幼兒園與小學之間加強聯(lián)系和互相合作,才能使幼小銜接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2.環(huán)境認同感對幼小銜接來說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在每學期的六月份對大班的孩子進行一次觀摩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參觀學校教學樓內(nèi)的班級、電腦室、語音室、圖書閱覽室、科學實驗室等設施,讓孩子提前熟悉校園環(huán)境。另外,還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參加小學簡單的日?;顒樱热?,升旗、入隊儀式等,讓孩子和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了解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就可以使他們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為今后的順利入學做好鋪墊。
幼小銜接是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過渡期,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幼兒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指導綱要[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2]晏紅.幼兒教師家長溝通之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8.07
[3]錢志亮.入學早知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5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