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立 周繼紅 焦小強 姚楷南 李玨卉 李竺宜
深圳市寶安中醫(yī)院(集團)肺病科,廣東深圳 518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征是持續(xù)不可逆的氣流受限[1]。COPD 常伴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并逐漸發(fā)展為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近年來,對COPD 的治療,呼吸支持是一項重要措施,鑒于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舒適度、耐受性及費用問題,高流量濕化治療儀已逐漸得到推廣及應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儀的舒適度及效果經臨床驗證得到肯定,其能提高臨床療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納入了64 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結合高流量濕化通氣治療,比較兩種治療方法在臨床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寶安中醫(yī)院治療的64 例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方法分為治療組(32 例)與對照組(32 例)。治療組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齡33~88 歲,平均(69.8±13.0)歲。對照組中,男16 例,女16 例;年齡46~94 歲,平均(69.4±11.6)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診療標準且符合呼吸衰竭診斷標準,患者經檢查確診為COPD 合并呼吸衰竭[2],即動脈血氧分壓(PaO2)<60 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Hg。排除標準:①昏迷或無意識者;②自主呼吸弱或不規(guī)則者;③血流動力學異常者;④合并重大疾病(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者;⑤廣泛雙側肺大皰或氣胸者;⑥精神交流障礙及依從性差者[3]。
兩組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治療方法,如舒張支氣管、解痙平喘、祛痰止咳、針對性使用抗生素等。對照組接受低流量氧氣吸入,氧氣吸入流速為2 L/min,吸氧時間為24 h。治療組使用新西蘭費雪派克科技公司AIRV O2高流量濕化治療儀,治療設定為恒溫37℃,流速40 L/min,氧濃度30%,通氣治療療程24 h。
①臨床療效:觀察兩組氧療前后的血氣分析(PaO2、PaCO2)的水平,以治療前后的PaCO2下降為有效,無變化或升高為無效,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②比較兩組治療后的動脈血氣指標水平。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的有效率為87.50%,無效率為12.50%,對照組的有效率為62.50%,無效率為37.50%,治療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前PaO2、PaCO2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24 h 后的PaO2值高于治療前,兩組治療24 h 后的PaCO2值低于治療前。治療組治療后的PaCO2值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治療24 h 后的PaO2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O2、PaCO2 水平的比較(mmHg,±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O2、PaCO2 水平的比較(mmHg,±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PaO2治療前治療24 h 后PaCO2治療前治療24 h 后治療組對照組t 值P 值76.44±27.74 70.25±22.91 1.128>0.05 90.09±22.70△89.31±36.38△0.113>0.05 69.34±9.49 66.34±9.59 1.248>0.05 58.16±13.76△63.06±6.25△2.440<0.05
COPD 是一種常見、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以持續(xù)呼吸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由于明顯暴露有毒顆?;驓怏w引起的氣道和/或肺泡異常所致。持續(xù)呼吸癥狀主要是咳嗽、咳痰、氣喘,即慢性炎癥表現(xiàn)。慢性炎癥導致氣道結構改變、小氣道狹窄、肺實質破壞,COPD的主要特點是持續(xù)不可逆的氣流受限,這與氣道和肺組織對有害氣體和微粒(如煙、灰塵)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加有關。COPD 常伴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由于其不可逆的氣流受限,若不及早加予干預,該病逐漸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在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咳嗽增多,痰量增加,甚至出現(xiàn)發(fā)熱和氣喘加重,甚至病情惡化。在疾病急性加重期間,多數(shù)由于感染引起,而感染加重時常發(fā)生呼吸循壞衰竭,甚至出現(xiàn)PaCO2急劇升高,而出現(xiàn)肺性腦病,這危及生命。對于Ⅱ型呼吸衰竭治療,除常規(guī)舒張支氣管、解痙平喘、抗感染、祛痰等治療外,氧療通氣是一項極其重要措施。目前,氧療通氣治療主要有鼻導管低流量吸氧、文丘里面罩吸氧、無創(chuàng)呼吸機、有創(chuàng)呼吸機、高流量濕化治療儀等,而這些氧療方式各有優(yōu)劣。鼻導管吸氧盡管非常簡便舒適,但當氧流量過高時,未能理想濕化干冷氣體造成患者鼻腔黏膜干燥、黏膜出血、額竇疼痛等不適[4],且無法精確控制流量;盡管選擇面罩氧氣濃度,可適當增加流量,但會增加無效呼吸腔,且不同類型面罩中氧氣濃度穩(wěn)定性和二氧化碳重復吸收率是不同的[5]。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主要針對氣管插管患者,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于意識清醒患者療效明確,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6],但其舒適度較差[7],高流量濕化治療儀不需要密封鼻塞導管,直接經鼻輸入經過加熱加濕混合呼吸氣體,且氣體流速高于患者吸氣流速峰值,并能精確控制氧氣濃度。這是一種舒適、有效且無創(chuàng)呼吸治療方法,高流量濕化治療儀通氣不同于傳統(tǒng)低流量氧氣療法,可準確選擇氧氣濃度,控制吸入氣體溫度和濕度,氧濃度調節(jié)不受吸氧流速影響,并有諸如氣道正壓支持優(yōu)勢[8]。高流濕化治療儀可有效減少無效腔,產生持續(xù)氣道正壓,去除上呼吸道中呼出空氣,并增加肺泡通氣,該功能可部分替代無創(chuàng)呼吸機,即鼻腔高流量吸氧可提供低水平氣道正壓[9]。最佳濕度可使痰液保持流動,使痰液向上移動并離開呼吸道,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提高患者舒適度和耐受性,此優(yōu)于面罩氧氣療法,并降低治療成本,減少醫(yī)務人員護理時間,有利于肺泡復張,促進氧氣彌散,增加呼氣末容積[10],抵消內源性呼氣末正壓,減少呼吸功耗。目前,高流量濕化治療儀使用已從最初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擴展到COPD、成人急性呼吸衰竭、哮喘、急性肺水腫和急性心力衰竭多種疾病[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PaCO2下降有效率為87.50%,高于對照組的62.50%(P<0.05)。兩組的Pa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氧療后的PaCO2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高流量濕化治療儀能有效地降低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aCO2。主要是因為肺纖毛正常防御廓清功能必要條件是呼吸道內溫度保持37℃,濕度保持95%~100%。而干燥冷空氣刺激呼吸道黏膜并影響纖毛擺動,使痰液無法排出,阻塞氣道,氣道陷閉,從而引起PaCO2升高,氧合指數(shù)降低,肺部感染難以控制,當接近人體溫度空氣氧氣混合氣體進入體內時,它可激活纖毛在氣道黏膜上運動,并幫助排出氣道分泌物[12]。鼻導管氧流量>6 L/min 時,干冷氣流無法達到理想加濕效果,導致患者不適,包括額竇疼痛,鼻黏膜干燥甚至出血[13]。而本研究使用的高流量濕化治療儀有加溫加濕功能,對吸入氣體精準加溫加濕,優(yōu)于傳統(tǒng)鼻導管吸氧[14]。由于鼻高流量濕化治療儀氣體流速超過人體主動吸入最大氣體流速,因此它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較低氣道正壓水平[11],持續(xù)正氣道壓力防止小氣道塌陷并保持小氣道開放,這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學者發(fā)現(xiàn)高流量濕化治療儀在改善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方面比無創(chuàng)呼吸機有一定優(yōu)勢,但在控制呼吸頻率方面比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略差[15],故高流量濕化儀可部分替代無創(chuàng)呼吸機,其舒適度優(yōu)于無創(chuàng)呼吸機。
綜上所述,對于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使用高流量濕化治療呼吸輔助支持,為患者提供舒適而令人滿意治療,有效降低PaCO2,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