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駿
(上海對外經(jīng)貿大學,上海 201620)
汽車產業(yè)是當前全球化程度和產業(yè)關聯(lián)度最高的產業(yè)之一,汽車出口也是最能檢驗一國汽車工業(yè)的重要指標,甚至可以反映一國工業(yè)制造水平。眾所周知,中國早已是世界性汽車生產大國,但還不是強國,許多關鍵技術還比較薄弱,近年來雖有改進,但還需市場的檢驗。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汽車出口處于低迷狀態(tài),但是擁有巨大潛力。楊薇(2014)認為中國汽車產業(yè)存在研發(fā)能力不足、配套產業(yè)落后和附加值低等問題,急需提高研發(fā)水平、加強集群效應。馬勝和劉艷(2020)通過對2019 年中國汽車出口狀況進行分析,認為受到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汽車出口增速放緩了,但是借助“一帶一路”政策,加快開拓新興市場,未來能保持穩(wěn)定的增長。而且2008 年以后,國際經(jīng)濟復蘇低迷,地區(qū)政治動蕩頻發(fā),加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汽車出口困難重重,針對當前困境,應重點關注東盟市場,制定汽車出口東盟的相關政策(林秋容,2016)。出口能檢驗一國汽車的質量,所以通過對中國汽車出口東盟潛力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中國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狀況,也能間接反映整個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情況。
東盟十國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但東盟汽車市場長期被老牌汽車強國壟斷。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對東盟的出口額也在不斷提高。而且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東南亞地區(qū)是建設“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jié)點,具有極高的戰(zhàn)略價值和地緣政治意義。周建軍等(2020)通過研究“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雙邊貿易發(fā)展的影響,認為該政策優(yōu)化了沿線國家在中國貿易結構中的占比,尤其是沿海國家?!耙粠б宦贰闭邔τ谥袊脱鼐€各國都是有利的,同樣東盟也不例外。林海華等(2020)認為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對貿易具有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互補效應,而且雙方GDP 和人口總量對于貿易也有顯著影響,而“一帶一路”政策能夠促進中國與東盟的經(jīng)貿往來。余振岳和者昌貴(2020)運用HM 指數(shù)分析法測度了中國對東南亞國家貿易依賴程度的變化趨勢,結果顯示中國對東盟國家的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依賴程度也不斷增加。謝一青和樂文特(2020)則橫向比較了“一帶一路”倡議沿途國家的貿易潛力,發(fā)現(xiàn)東盟相對于其他地區(qū)貿易潛力要大一些,應作為政策傾向的重點。所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分析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現(xiàn)狀和潛力,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出口策略,是推動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必然選擇。
學界通常用引力模型來測度貿易潛力,Tinbergen以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構建了包含距離和GDP 的原始引力模型,后續(xù)學者在其基礎上加入相關變量進行拓展。張玉佳和段元萍(2011)以拓展后的引力模型探究了汽車零部件出口狀況,發(fā)現(xiàn)人民幣升值、貿易壁壘和運輸成本等因素不利于汽車零部件出口。何奕和程凱(2016)通過擴張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影響中國汽車出口的因素,結果顯示雙邊距離、汽車總產量、雙邊GDP和互惠貿易等都具有顯著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汽車出口,李淑平(2016)通過運用因子分析法和出口競爭力理論,研究影響安徽整車出口的因素,得出GDP、固投總額和FDI 等對汽車出口具有正向影響。謝非和劉超(2020)研究了人民幣匯率失衡對于汽車行業(yè)進出口的影響,發(fā)現(xiàn)匯率低估有利于汽車出口,高估有利于進口,且匯率失衡對汽車產業(yè)出口的影響大于對進口的影響。與此同時,劉超和傅煒(2020)以重慶市為例研究了人民幣匯率對汽車產業(yè)進出口貿易的影響,證實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汽車出口影響較大,對汽車進口影響較小。
所有出口的中國汽車均為“中國品牌”和“中國制造”,即中國自主汽車廠商在國內生產的整車。從理論層面探究“一帶一路”政策對于中國汽車出口東盟的影響,然后借鑒相關學者已有模型,構建拓展后的引力模型對中國汽車出口東盟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得到經(jīng)驗證據(jù)。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對中國汽車開拓東盟市場有所幫助。
在傳統(tǒng)引力模型的基礎之上從匯率因素、規(guī)模因素和成本因素這三個方面分析中國汽車出口東盟的貿易潛力。其中,匯率因素是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規(guī)模因素則包括:中國與東盟十國的雙邊GDP、人口總數(shù)和人均公路里程;成本因素則包括:雙邊地理距離、東盟十國各國海關的手續(xù)效率和港口設施質量。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測算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的理論框架,為之后的實證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在分析“一帶一路”對中國汽車出口東盟的貿易潛力時,則從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拓寬資金融通渠道和削弱非關稅壁壘這三個方面分析“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
1.規(guī)模因素
雙邊GDP、人口總量以及進口國人均公路里程對汽車出口貿易的規(guī)模有重要影響。出口國GDP 可以反映出該國的出口能力,進口國的GDP 可以反映出該國進口能力。出口國的人口總數(shù)可以顯示該國對汽車的生產成本和能力,若該值越大,表明出口國生產汽車的能力越大,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勞動力成本也就越低。進口國的人口總數(shù)越大,購買汽車的市場需求就會越大,相應的其進口需求也會提高。而進口國的人均公路里程既能反映該國基礎設施建設程度,也能表明該國國民對汽車的需求程度。
因此可以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中國GDP 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的影響具有正相關性。
H2:中國人口總數(shù)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的影響具有正相關性。
H3:東盟十國的GDP 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的影響具有正相關性。
H4:東盟十國的人口總數(shù)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的影響具有正相關性。
H5:東盟十國的人均公路里程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的影響具有正相關性。
2.匯率因素
匯率對出口貿易潛力產生的影響則是以價格為中介來傳導的。依據(jù)國際收支的彈性分析法,長期來看,出口國貨幣升值將會提高出口國出口產品的價格,通常來說,普通商品的價格與需求之間是負相關的,所以匯率升高對于出口國產品的出口是不利的。
由此可以提出假設:
H6: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如果上升則將反向影響中國汽車對東盟十國的出口貿易潛力。
3.成本因素
雙邊地理距離對于貿易成本也具有重要影響,雙邊地理距離越遠,運輸成本越高,銷售價格也會越高,銷量便會相應下降。進口國的港口建設質量對成本影響也比較大,進口國港口建設質量越高,則貨物的裝卸、倉儲和物流成本就越低,進口商品銷售價格就可以降低,銷量就會上升。進口國的海關通關手續(xù)效率也是重要的成本因素,進口國海關通關手續(xù)效率越高,則海關通關速度越快,花費時間越少,能夠節(jié)約大量倉儲成本和時間成本,降低售價,提升商品銷量。
由此提出下列假設:
H7:兩國之間的雙邊地理距離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具有負相關性。
H8:東盟十國的港口建設質量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具有正相關性。
H9:東盟十國的海關通關手續(xù)效率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具有正相關性。
汽車出口貿易潛力理論分析框架下圖1 所示:
圖1 汽車出口貿易潛力理論分析框架
1.拓寬資金融通渠道
(1)資金融通現(xiàn)狀
過去東盟十國大致有三種資金融通渠道:亞洲開發(fā)銀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中IMF 和WB在提供資金的同時也伴隨著極其苛刻的貸款附加條件,均要求貸款申請國必須符合貨幣自由兌換、降低赤字率、實行對外開放和財政緊縮等侵犯國家主權的條約,東盟十國中除新加坡和文萊這兩個國家以外,其余國家難以滿足上述貸款條約。亞洲開發(fā)銀行貸款利率較高,辦事效率較為低下,而且每年只能提供100 億美元,根本無法滿足東盟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
(2)“一帶一路”促進作用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由中國提倡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主要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資源互補和共同發(fā)展。只需滿足三個條件即可貸款:第一,符合環(huán)保要求;第二,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第三,能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可以使東盟獲得充足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公路體系的完善,將會刺激汽車使用需求,中國汽車出口也會隨之提升,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所以伴隨著亞投行為東盟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援助,可以預見東盟十國對汽車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中國汽車出口東盟的貿易潛力也會越來越大。
2.提高基礎設施水平
(1)基礎設施對汽車出口的促進作用
汽車的使用有賴于良好的道路建設,“一帶一路”倡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肯定會擴大汽車市場的規(guī)模。地理距離會影響運輸成本,但是地理距離是固定的、無法改變的,所以只能通過減少物流時間來減少運輸成本。港口建設質量則與裝卸、倉儲等成本息息相關,質量越高則成本越低,貿易潛力也會擴大。
(2)“一帶一路”對東盟基礎設施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包含公路、港口、鐵路和物流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不僅能夠促進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市場規(guī)模,還能建立一個高效的物流網(wǎng)絡,大大減少地理隔閡,提高各國港口建設質量,從而進一步加強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貿易潛力。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已經(jīng)逐步開始,例如中國為柬埔寨建設了西哈努克港,緬甸建設了皎漂港;陸運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中南半島交通規(guī)劃,一共策劃了4 條鐵路:東線、中東線、中線和西線。此外,還有籌劃已久的泛亞鐵路,其中中越鐵路和中泰鐵路已經(jīng)在建。隨著物流通道的打通,物流速度的提升,中國汽車將會越來越多出口到東盟。
3.削弱非關稅壁壘
“一帶一路”提倡貿易通暢,定期舉辦的各類論壇將增加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jīng)濟合作,并且隨著各國政府之間交流增加,非關稅壁壘也會逐漸減少,海關通關手續(xù)將會不斷簡化,進而增強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貿易潛力。東盟自貿區(qū)是中國目前簽訂的最大的自貿區(qū),“一帶一路”倡議,給東盟十國提供了充裕的基建資金,高效的物流網(wǎng)絡,為商品貨物輸入和輸出東盟降低了成本,拓寬了渠道,能夠大力推動東盟十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此過程中,中國與東盟互相交流也會增多,貿易聯(lián)系會愈加緊密,各類關稅壁壘逐漸減少,成為一個緊密聯(lián)系的經(jīng)濟命運共同體,而中國汽車出口東盟也會不斷提高。
“一帶一路”對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的具體的影響過程如圖2 所示:
圖2 “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十國貿易潛力影響路徑
1.模型的理論基礎
國際貿易實證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貿易潛力研究。一國貿易量會受到該國經(jīng)濟規(guī)模、市場需求、政治關系和匯率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無限擴大。若采取過度有利于商品出口貿易的措施,如低估匯率政策和出口補貼,其貿易量便有可能超過該國經(jīng)濟規(guī)模和貿易成本等因素決定的“應有貿易量”,使得貿易處于過度狀態(tài),潛力不足;反之,若實行貿易保護政策,那該國貿易量便有可能低于其經(jīng)濟規(guī)模和貿易成本等因素決定的“應有貿易量”,使得貿易處于不足狀態(tài),潛力較大。
至于測算出口貿易“應有貿易量”,則需用到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指出雙邊貿易規(guī)模受雙邊經(jīng)濟規(guī)模和貿易成本等因素制約,通過合適的計量回歸方法,便可以計算出由經(jīng)濟規(guī)模和貿易成本等因素決定的引力模型的擬合值,擬合值指在經(jīng)濟規(guī)模和貿易成本等因素給定后,該國應有貿易規(guī)模。之后,便可以通過實際值與擬合值的比較來判斷該國貿易潛力。
在貿易潛力測算方法的基礎上,構建拓展的引力模型,依據(jù)拓展后的引力模型的回歸方程測算出估計值,將實際出口值與估計值進行比較,若估計大于實際,則出口不足,有貿易潛力,反之則出口過度,潛力不足。依據(jù)劉青峰和姜書竹(2002)的分類標準可以將貿易潛力進行分類:若實際值與估計值之比大于等于1.2,則屬于潛力再造型;大于0.8 小于1.2 時,屬于潛力開拓型;小于等于0.8 時為潛力巨大型。
2.模型構建及相關變量說明
為了探究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貿易潛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測算貿易潛力大小,并探究“一帶一路”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貿易潛力是否有影響。從理論分析可知,影響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貿易潛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匯率因素、成本因素和規(guī)模因素。
結合研究目的和數(shù)據(jù)可得性,以2007—2017 年為時間跨度,以中國對東盟十國的汽車出口總額為因變量,雙邊人口總數(shù)、GDP、地理距離為自變量,構造傳統(tǒng)引力模型,用以考察中國汽車出口東盟貿易的影響因素。構造的傳統(tǒng)引力模型采用對數(shù)形式,目的是克服變量量化方法差異和異方差的影響。傳統(tǒng)引力模型其形式如下所示:
以傳統(tǒng)引力模型為基礎,通過加入更多變量對影響中國汽車出口額的因素進行分析,構建一個拓展的引力模型如下所示:
在上面的模型中,下標j 代表中國,i 代表第i 個東盟國家,上標t 則代表第t 年。
各解釋變量含義如下:
3.數(shù)據(jù)來源
選取2007—2017 年東盟十國的面板數(shù)據(jù)為樣本,研究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相關影響因素,并測算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貿易潛力值。其中,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各國的出口額出自歷年《中國汽車市場年鑒》;東盟十國各國的GDP、人口總數(shù)、匯率進口海關通關手續(xù)效率和港口建設質量均出自世界銀行數(shù)據(jù)庫;北京與東盟十國各國首都的直線距離來自(法國國際經(jīng)濟研究中心CEPII);東盟十國人均公路里程數(shù)據(jù)來自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數(shù)據(jù)庫。
1.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實證分析的數(shù)據(jù)是一個面板數(shù)據(jù),對面板數(shù)據(jù)的回歸處理可用三種方式:混合回歸、固定效應回歸和隨機效應回歸,需通過計量方法檢驗哪種回歸更適合。首先通過LSDV 法來比較混合回歸和固定效應回歸,結果表明所有個體虛擬變量均是不顯著的,故不能認為固定效應回歸優(yōu)于混合回歸;第二步運用LM 檢驗比較混合回歸和隨機效應回歸,結果表明LM 檢驗強烈拒絕“不存在個體隨機效應”的原假設(p 值為0.0000),即認為在隨機效應與混合回歸二者之間,應選擇隨機效應;最后使用Hausman 檢驗,結果表明p 值為0.3464,不能拒絕原假設“Ho:ui與解釋變量不相關”,故應使用隨機效應回歸,而非固定效應回歸。所以通過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傳統(tǒng)引力模型與拓展后的引力模型計量結果分析如表1:
表1 傳統(tǒng)引力模型與拓展后的引力模型回歸結果
圖3 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十國10 年出口額圖像
(1)傳統(tǒng)引力模型結果
在傳統(tǒng)引力模型的實證結果中,總體R2為0.7703,表明傳統(tǒng)引力模型的擬合效果還是不錯的。除東盟十國人口總數(shù)未通過檢驗,其余各解釋變量都通過了置信度為10%的顯著性檢驗,部分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但是五個變量中,有一個變量與預期符號不相符:中國人口總數(shù)增加會導致出口額的大比例下降,原因可能是中國人口增加,國內汽車消費也會上升,而汽車行業(yè)短期內產量不能跟上,可能減少出口以滿足國內消費者。
(2)拓展后的引力模型結果
在加入其他變量后,從表3 中可以得出拓展后的引力模型擬合效果更好??傮wR2為0.7958,相比于傳統(tǒng)引力模型有所提升。有四個變量:東盟十國人口、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東盟十國海關通關手續(xù)效率和東盟十國人均公路里程不顯著外,其他變量相對比較顯著。原有的五個變量除均與傳統(tǒng)引力模型的符號相一致,新加入的四個變量除港口建設質量外與預期符號相一致,這一原因可能是東盟十國中進口中國汽車數(shù)量較大的國家港口建設較為落后,而港口建設比較發(fā)達的如新加坡、文萊等進口量較小。
2.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貿易潛力值測算
由拓展后的引力模型的計量結果,能夠得到具體的估計方程式為:
由上面的回歸方程式,可以對2007—2017 年中國對東盟各國汽車潛在出口額進行估計,之后與實際出口額進行比較,如果實際值高于估計值時,為出口過度,貿易潛力不足;當實際值小于估計值時,為出口不足,雙邊貿易還存在很大的貿易潛力。為了更加直觀清晰地進行結論分析,通過將實際值與估計值進行比值計算,進而得出貿易潛力比值,以便于將十國的貿易潛力進行分析歸納。計算結果如表2、3 所示:
表2 2007—2017 年中國對馬、印尼、泰、菲和新的汽車出口潛力值
表3 2007—2017 年中國對文、越、老、緬和柬的汽車出口潛力值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得,中國汽車對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緬甸和柬埔寨的實際出口額是大于估計的出口額的;對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文萊和老撾的實際出口額是小于估計的出口額的。據(jù)劉青峰和姜書竹(2002)的分類標準東盟十國均屬于潛力開拓型,菲律賓潛力最大,緬甸潛力最小。
為了使結果更加清晰明了,可以對表2、表3 計算出的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值進行平均計算,得到中國對東盟各國11 年汽車出口貿易潛力的平均情況,其結果如表4 所示:依據(jù)上述計算結果,通過實際值與估計值的對比,可以將東盟十國劃分為“出口不足國”和“出口過度國”。其中出口不足國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文萊和老撾,所占比例為50%;出口過度國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緬甸和柬埔寨,所占比例為50%。這說明中國對東盟十國的汽車出口貿易還有一定的潛力,可以加大出口宣傳力度,同時也應進行供給側改革,提高中國汽車與消費者需求的契合度,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開發(fā)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最終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表4 2007—2017 年中國對東盟十國汽車出口平均情況
貿易潛力值并非越大越好,更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加以分析。結合東盟十國出口額大小和潛力值大小,將十國細分為四種:出口額大且潛力大的,是大力開拓型,不但說明當前出口額可觀,中國汽車適合該國市場,也說明在該市場上中國汽車還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可以針對性加大開拓力度,盡力提升未來出口額,是中國汽車出口重點開拓對象;出口額小但潛力大的,是有限開拓型,說明該國中國汽車市場相對狹小,雖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是提升數(shù)額有限,是中國汽車出口的開拓對象,但是不宜投入過多精力;出口額大但潛力小的,是維持現(xiàn)狀型,說明當前中國汽車在該國市場上處于一個高峰期,此時加大開拓不能提升出口額,只會增加開拓成本,故盡力維持現(xiàn)有狀態(tài)比較好;出口額小且潛力小的,是出口再造型,說明依據(jù)現(xiàn)行策略中國汽車在該國市場上不但當前不受歡迎,未來也很難有所突破,需要根據(jù)該國具體情況找出新的增長點,改造現(xiàn)有出口情況。根據(jù)上述分類方法,可以四象限圖表示出來,如圖4 所示:
圖4 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十國貿易潛力四象限圖
3.“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貿易潛力變化
以2013 年為界,計算2007 年到2012 年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各國的貿易潛力平均值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各國的貿易潛力值;計算2013 年到2017 年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各國的貿易潛力平均值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各國的貿易潛力值。從實證層面驗證“一帶一路”倡議對增強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貿易潛力是否有利。計算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一帶一路”前后貿易潛力變化對比
印度尼西亞雖然貿易潛力值在變小,但是其幅度很小,而且在“一帶一路”政策中處于較為邊緣的地位;越南近幾年與中國存在一定的政治對立,導致有所下降;新加坡和文萊兩國本身國小地狹,特別是新加坡為了限制汽車擁有量,設置了高額的購置稅和停車費等,導致汽車需求量并不高;柬埔寨則為東盟中較為貧窮的國家,本身就對汽車這種高檔消費品消費能力不夠。此外,通過觀測,可以發(fā)現(xiàn)潛力變化幅度很小,可能是由于“一帶一路”政策提出時間較短,倡導的許多計劃和構想不能馬上實現(xiàn),而且各國之間還存在著很多矛盾,要做到心意相通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應當穩(wěn)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相信隨著時間推移,“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的貿易潛力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促進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離不開與東盟十國的合作。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通過加強合作和交流,為中國與東盟各國人民謀取共同的利益和幸福,也能促進中國汽車出口東盟十國。
1.加大政府間合作,努力消除貿易壁壘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會促進中國與東盟十國的貿易合作,中國車企可以利用這一機遇多舉辦汽車方面的會議和論壇。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可以攜手合作,簡化相關行政手續(xù),提高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通關便利化水平。
2.增加對東盟十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東盟十國中除新加坡和文萊,基礎設施較好,其他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都比較落后,制約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可以利用“一帶一路”這個大平臺,鼓勵和支持本國企業(yè)參與投資東盟各國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東盟十國資金缺乏的難題,拉動中國汽車對東盟十國的出口。此外,還可以推動中國各大汽車廠商“走出去”,前往東盟投資設廠,規(guī)避貿易壁壘,降低成本,取得價格優(yōu)勢。
當前,中國與東盟的汽車貿易均使用美元進行支付,但受美國經(jīng)濟影響,近年來美元波動幅度較大,對使用美元支付的國際貿易業(yè)務影響很大。所以中國可以加大對東盟的金融開放程度,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擺脫美元的影響,中國與東盟的汽車貿易以人民幣直接進行交易,將更加容易維持匯率穩(wěn)定,減小貿易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因匯率波動而產生的額外損失,進一步促進中國汽車出口東盟。
1.制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東盟各國國情各異,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對中國汽車廠家的營銷方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依據(jù)各國不同情況,制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找準突破口,才能提升中國汽車出口到東盟十國的出口額。
2.推進中國汽車品牌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
雖然近年來,中國汽車制造水平不斷提升,涌現(xiàn)出了一批著名汽車品牌,但是也應當看到,與老牌汽車強國如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相比,中國汽車依舊處于極大的劣勢。此外,世界汽車發(fā)展方向也在不斷變化,當下汽車發(fā)展的主攻方向是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所以中國汽車應當順應市場潮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中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
3.完善境外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管理
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優(yōu)質的售后服務也是汽車企業(yè)競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曾經(jīng)的奔馳漏油事件和4S 店收取“金融服務費”等風波,導致奔馳汽車口碑一落千丈,對其產品銷售產生了極大影響,可見良好的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對一家車企來說是多么重要。就國際貿易來說,由于時空差距,產品的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的建設顯得更為重要。中國汽車廠商可以在東盟各國設立銷售和售后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全套完善的服務,提升品牌形象,培養(yǎng)品牌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