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延
【摘? 要】在校本課程中融合多民族文化,使當?shù)孛耖g美術資源與美術教育融為一體具有重要意義。而廣西壯族的圖騰文化是我國獨特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資源,擁有豐富的文化價值,能幫助學生提高審美素質(zhì)。因此,開發(fā)與應用民族傳統(tǒng)資源是美術校本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關鍵詞】中學校本課程;廣西壯族圖騰文化;民間傳統(tǒng)美術
中圖分類號:G633.9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3-0066-02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multi-ethnic cultures in school-based courses to integrate local folk art resources and art education. The totem culture of the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is a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my country. It has rich cultural value and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quality.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resource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ar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Keywords】Middle schoo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Guangxi Zhuang ethnic totem culture; Folk traditional art
一、中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原則意義
(一)美術校本課程的概念界定
校本課程是由麥克術倫與菲占馬克在1973年的國際課程研討會中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內(nèi)容旨在“由在校教師設計與實施的課程”。校本課程傳入中國后,華東師大的王斌華教授指出,校本課程的參與者并非個別教師,而是包括學生家長,全體教師與學生本人共同編制與參與的課程,其需在符合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分析校內(nèi)外環(huán)境與教育政策,逐步對課程進行再創(chuàng)造,尊重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發(fā)展。而美術校本課程則是在學校美術學科范圍內(nèi)對美術課程的一種補充,其在充分考慮學校及其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背景基礎上,立足于學校本身的辦學理念,將學校理念與地方特色發(fā)展相結合,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以及美術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化在校本課程中的開發(fā)原則
由于我國多民族文化的特殊需要,地方美術教育的實踐也須從文化差異與生活習俗文化出發(fā)。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須遵循有效性、實踐性與地域性原則。其中,有效性原則指:在課程資源開發(fā)時,考慮到學生群體與個別的特征以及教師的專業(yè)特長,美術校本課程的資源既要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也要被學生所接受。實踐性原則指: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jīng)驗,將美術學科與周邊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使課程資源之間相互作用,有助于學生美術校本課程的實踐學習。同時,中學的美術課程教學應將地域文化與歷史資源相結合,其選擇應具有地域性特征,例如廣西壯族圖騰文化中的姓氏圖騰、動物圖騰等。
(三)中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支持
在我國的美術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構建主義是其基本的理論觀點。它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并從學習的經(jīng)驗中自覺構建創(chuàng)新性知識體系,通過理論與社會實踐的交叉融合,讓學生從美術文化當中提升互相的交流性,并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對美術作品的判斷能力。美術校本課程應以人本心理學為依據(jù),將學生已有的認知充分拓展,發(fā)掘?qū)W生自身的潛能,并引導學生在情景中自然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的美術學習奠定基礎,加強其藝術素養(yǎng)。
二、壯族圖騰的文化分析
(一)壯族圖騰文化的概述
1.花婆圖騰崇拜。在當時壯族祖先的認知里,自然界是統(tǒng)一世間萬物的生態(tài)圈,其圖騰崇拜也源于自然界的各類生物。在壯族的圖騰信仰中,花婆米洛甲是負責孕育生命、造物育人之神,她掌管著人類生育,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先民對花神花婆的崇拜,反映的是對生育與土地孕育生命的崇拜,其本質(zhì)是對母性社會所構建的和諧生活的認同?;ㄆ懦绨菔菈炎鍒D騰中的始祖,其代表意義非凡,常在廣西壯族的傳統(tǒng)服飾中和風俗儀式中出現(xiàn)。
2.蛙圖騰崇拜。由于壯族居住之地地理條件優(yōu)越,降水豐富,因此壯族祖先也因其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方式得到了巨大改變。水稻是廣西壯族地區(qū)的主要農(nóng)作物,依靠風調(diào)雨順的氣候,“蛙”被稱為“雷神之子”,青蛙的鳴叫意味著大雨將至,雨的降臨才能使農(nóng)作物有好的收獲。因此,壯族先民對青蛙非常尊重,由此誕生蛙圖騰。蛙圖騰承載著壯族人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表現(xiàn)出壯族人民對風調(diào)雨順、連年豐收的期盼。
(二)壯族圖騰融入校本課程的價值
廣西壯族的圖騰文化中隱含著極為深刻的人類文明密碼,他對于人類社會的歷史發(fā)展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圖騰文化不僅能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文化信仰與思想觀念等,同時也為壯族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史實資料。若將廣西壯族圖騰文化融入中學美術校本課程中,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當?shù)貧v史文化中的宗教信仰與原始信仰,向?qū)W生展現(xiàn)出人類文化社會的發(fā)展進程。
三、壯族圖騰文化融入中學美術校本課程中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的美術教育中多為歷史理論與技法研究,而忽視學生自身的喜好與特色,壯族圖騰文化作為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組成之一,其獨特性和民族性對學生了解本土民族文化和提升審美度起著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對壯族圖騰文化了解不夠透徹,學校教師都沒有對民族圖騰文化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培訓,專業(yè)性與科研水平較低,以至于在將壯族圖騰文化融入中學美術校本課程時顯得力不從心,無法將傳統(tǒng)民族文化圖騰元素與美術課程進行有效融合。
四、壯族圖騰文化融入中學美術校本課程的方法
(一)重視壯族圖騰在中學校本課程中的資源與活動開發(fā)
少數(shù)民族圖騰文化的開發(fā)與利用,首先應得到學校的重視,這樣才能發(fā)揮其真正效用。學校領導應開展弘揚本土文化的活動,加強民間美術在中學美術校本課程中的意識構建,提供健全的教學設備與資金投入,有組織,有目的性地開展民間美術活動,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廣西壯族圖騰文化的人文價值,而不是把美術當作繪畫課程。要將少數(shù)民族民間藝術真正引入校園,學校管理者也可聘請壯族圖騰手工藝人為學生授課,并在壯族特殊節(jié)日期間舉辦與圖騰文化相關的作品展覽活動與科普講座。
(二)建立健全課程開發(fā)體系,滿足學生需求
廣西壯族圖騰文化若沒有學校的相關政策支持,僅憑借個體教師的開發(fā),難以將其轉(zhuǎn)化為科學合理的美術教學資源。學校應建立健全的美術校本課程開發(fā)體系,結合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學生以及壯族圖騰文化研究人員等多方力量的參與,才能合理科學地發(fā)揮壯族圖騰文化在校本課程中的作用。學校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將壯族圖騰文化的傳承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繪畫、學習以及實踐當中。
(三)加強教師專題化培訓,整合教師資源
中學美術校本課程是需要通過不斷地改編、實踐、評價,才能不斷完善與修正其理論與價值體系。它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并能夠從教學主觀意識上形成對課程的全面認識。而當代中學美術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更偏向于傳統(tǒng)繪畫,在地方民間文化研究中的知識上較為薄弱學校須通過加強教師關于壯族圖騰文化的專題培訓,運用美術史、美術評論等方式,使教師更加了解壯族圖騰文化,整合教師資源。還可通過教師的“同課異構”課堂比賽活動,組織優(yōu)秀教師前往廣西當?shù)剡M行圖騰教學觀摩,提升教師對校本課程工作的熱情,并加強本土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中學美術校本課程之間的融合。
綜上所述,在中學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壯族圖騰文化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本土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能解決美術課程中內(nèi)容空洞、實踐困難的問題,有助于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肖文婷.基于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的美術教學實踐——以“我們的T型舞臺”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20(01).
[2]巨沂平.廣西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傳承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04).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