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華
【摘? 要】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課堂,內(nèi)容形式單一枯燥,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素極大,局限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素質(zhì)教育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fā)展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對課程的要求更為靈活巧妙,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科學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科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062-02
【Abstract】Traditional science teaching classrooms have single and boring content, and are greatly restricted by time and space, which limits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ce. Quality education requir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education, art and labor. The requirements for courses are more flexible and ingenious,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erefore, in scienc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learn scientific knowledg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Education and teaching;Learning interest;Cultivation
一、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主導者,教師的講解占據(jù)了課堂90[%]的時間,教師逐字逐句地給學生講解題目,把自己的思想以及輔導資料對題目的理解全部灌輸給學生。并且在問題回答的時候受到傳統(tǒng)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在課堂上學生不敢多說,也不敢對教師的觀點提出疑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對學習科學的學習興趣,是提升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于小學生而言,科學課程知識點比較繁多又抽象難懂,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和知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將抽象化的科學知識轉(zhuǎn)化為形象化的形式,如動畫、音樂和圖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在理想世界學習。
二、如何在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科學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尤其是科學中經(jīng)常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更難。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將這些知識掌握透徹,在做題過程中就比較容易出現(xiàn)錯誤。其次是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缺乏動手實踐能力??茖W本身是一個體系性的學科,同時具有實用性,科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科學是從生活經(jīng)驗中產(chǎn)生的,又被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分離開來,如果科學教學脫離實際就失去了科學學習的真正意義,之后的教學也將無法順利展開。
(一)轉(zhuǎn)變教師思想觀念
從教學觀念上開始改變,改變傳統(tǒng)墨守成規(guī)、不敢突破的教學觀念,嘗試去接收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觀,特別是信息化的教學模式。要培養(yǎng)小學教師對新教育觀的興趣,在自己喜愛應用新教育觀的基礎上,逐漸養(yǎng)成運用的習慣。新教育觀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萬丈高峰,不能在學習之前就對其產(chǎn)生畏懼感。在自身能夠熟練應用新教育觀后,將新教育觀和教育教學的實際操作相結合,探索出信息化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發(fā)展,在實踐中進步。
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引導者,學生作為接受者,往往并不能完全吸收教師所講內(nèi)容,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nèi)容,加深他們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沒有進行很好的指導教育,而是一味地指責、批評學生,這樣不僅沒有避免錯誤的發(fā)生,還會引發(fā)消極影響,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學習科學的心理,影響教學效果。這樣的現(xiàn)狀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是非常不利的,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到這個問題,要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服務意識。教師的備課和課堂節(jié)奏應該跟隨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不斷變化,充分融入學生的習慣和思維中,在學生的思維角度上思考問題,布置教學任務。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能力都有所欠缺,所以極易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問題,也就是所說的錯誤,教師應該合理看待學生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通過溝通找到學生不足的地方,了解他們的真實掌握情況,只有這樣針對性的交流和溝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
由于學生的自律性通常較差,難以克制自己,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唱獨角戲,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學生的固定思維決定了其不愿改變自己,通常都是順著之前的思路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調(diào)整學生的習慣,嚴格要求,引領他們對本堂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防止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
(二)利用科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科學實驗是科學教學中極為常見的教學手段,教師在參與科學實驗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和手,都會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這種腦手結合的解決問題方式是最能將問題深刻化的有效手段。但教師的問題必須符合科學知識的守恒定律,具有科學性、準確性,否則極易誤導學生,產(chǎn)生邏輯思維上的混亂,結果也可想而知。
科學作為一門考驗學生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學科,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接收能力都大不相同,在實際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必要時進行個別輔導,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
(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提升學生學習參與感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合作,教師在充分了解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和進度的情況下,根據(jù)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拋出具體的問題情境,學生自由組合,小組成員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互相交流探討,在探討中既可聽取思考別人的意見,也可提出自己的回答讓同學進行點評,在探討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分享,彼此交流,促進各自產(chǎn)生新的探索欲,提高合作效率以及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水平。在此關系中,教師起關鍵性作用,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給予平等對待與客觀評價,重視學生學習需要,是維護課堂學習人際關系至關重要的角色。學生之間團結友愛,容易形成友好的學習風氣。課堂同學環(huán)境與學生的自我意向選擇范圍成正向發(fā)展,增強學生對課堂及課后任務多樣化選擇的自主意識,是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變革的重要導向之一。因此,科學課的教學,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探究,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當學生有了錯誤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要讓學生勇敢地把自己思考的過程講出來。教師積極的肯定、善意的鼓勵,會讓學生走進探索科學奧秘的世界中。
三、結語
在科學教學中鼓勵學生聯(lián)合生活實際問題,將科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茖W與生活密不可分,科學是從生活經(jīng)驗中產(chǎn)生的,又被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分離開來,如果科學教學脫離實際就失去了科學學習的真正意義,之后的教學也將無法順利展開。這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一生中都需要的核心素養(yǎng),科學學習的關鍵是將科學能力轉(zhuǎn)化為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瓊.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信息周刊,2019(05).
[2]宋慶文.如何在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人文之友,2019(12).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