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霞
【摘要】本文根據(jù)“新基礎教育”理念,開放式課堂教學原理為依據(jù),針對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聽說課中封閉式的教學現(xiàn)象,通過小學高段教學課例分析,探討如何從開放性的問題提出和學生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以及良好的聽說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探索有效的開放式聽說課教學策略,從而更加有效地推進“新基礎教育”課堂中的英語聽說教學。
【關(guān)鍵詞】新基礎教育;聽說教學;開放式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研究院葉瀾教授在 “新基礎教育”研究中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主動健康發(fā)展的人”。卜玉華教授在《英語教學改革指導綱要》中指出,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大多是封閉性的,機械性的,線性化訓練,教師的教學形式過于封閉,教學過程不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伴_放”是“新基礎教育”的課堂底線?!靶禄A教育”提倡課堂教學的結(jié)構(gòu)要開放,教師下放的問題要開放。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這是整個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即使是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高段的英語課堂教學,在聽說教學課中有的英語教師采取機械性地播放聽力材料,大量做練習題的教學方式,從而導致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過早地對聽說學習失去興趣,長久下去,學生的聽說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一定的制約,思維很容易被固化。
筆者在參與“新基礎教育”課堂改革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小學英語高段的聽說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開放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對于提升高年段學生的聽說能力尤為重要。
下面筆者將以PEP教材Let's try&Let's talk課時為例,結(jié)合筆者的課堂實踐,談談如何在聽說教學中運用有效的開放性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形成開放性的思維。
一、多模態(tài)教學材料結(jié)合,關(guān)聯(lián)新舊知識,打開語言積累通道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活動質(zhì)量,往往會影響學生對這節(jié)課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教師通常會選用有趣輕松的視聽材料,活躍氣氛,讓學生盡快調(diào)整狀態(tài)。“新基礎教育”提倡的 “開放式的導入”,指出活動內(nèi)容必須要與教學內(nèi)容的主題或者知識關(guān)聯(lián),能激活學生已知相關(guān)知識和思維,并且能形成各種基礎性資源,為后續(xù)的新知學習做儲備。因此,常規(guī)積累時,教師不應只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單純地把歌曲聽一聽,把視頻播一遍,熱鬧完之后,就馬上切換模式,開始新授知識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活動看似熱鬧有趣,實則是封閉無效。
教師在引用多模態(tài)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聽歌唱曲,欣賞視頻,chant and do之后,緊接著提出“What's the song/video about? 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song/video?”等問題刺激學生大腦進行思考,激活語言儲備。讓學生在課堂準備的階段激活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打開話題的匣子。教師再把學生輸出的語言資源進行適時提煉并板書,積累作為新知教學部分的語料支撐。
二、整合資源,開放思維,促成聽、說的“多能多維”生長
1.根據(jù)學情合理使用教材資源,整體推進聽、說教學
新版PEP教材中Let's try& Let's talk部分,是聽、說結(jié)合的語言新授課。Let's try部分是讓學生在聽力活動中初步感知新的語言在情景中產(chǎn)生。目的是通過聽力活動,激活學生大腦中儲存的相關(guān)知識和經(jīng)驗,運用已有知識獲取對話部分的人物及場景信息,并能從聽力輸入中初步感知新的語言結(jié)構(gòu)。
Let's try部分聽力材料大多以對話形式出現(xiàn),聽力文本與Let's talk對話文本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通過完成try 部分的聽力活動,學生不僅能感知新句型,還能獲得對話的基本的信息,為進入talk部分的內(nèi)容做更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PEP六下Unit3 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ry :
處理完教材中Listen and circle的聽力練習后,教師還可以話題的需要,依據(jù)學生的真實理解能力,深挖與對話理解相關(guān)的問題,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形成捕捉、根據(jù)上下文猜測具體語言意義、關(guān)鍵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錄音的對話內(nèi)容,追問學生Where did Sarah go over her winter holiday? What did she do there?等問題,教師最后可以總結(jié)綜述Sarah enjoyed her trip in Hangzhou in winter holiday. 讓學生對聽力材料有一個完整的理解。教師可以適時在黑板上板書對話錄音中首次出現(xiàn)的新句型結(jié)構(gòu)。讓學生對新知識形成一個初步的語言結(jié)構(gòu)。
此外,let's try和let's talk通常是同一個語境的對話的上下兩部分,對于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聽力理解能力基礎,教師需要對聽力難度進一步提升,教材中Try 部分的聽力文本相對短而簡單,為了適應高段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和保證語境的完整性,避免教學推進碎片化,教師可以將這兩部分的聽力材料進行整合處理,形成完整的語篇材料,用于模塊整體推進。例如:
在PEP六上Unit4 I have a pen pa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 中,假如教師按部就班,先聽try部分,做T or F的練習,再進入talk部分學習,教學活動就會顯得碎片化,內(nèi)容上也會重復,破壞了語境和語篇的完整性。此時,教師可以將兩部分錄音資源進行整合,舍棄try部分的書面練習題。呈現(xiàn)對話插圖,拋出開放性的大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T:Zhang Peng is talking with Oliver about his Pen pal.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Zhang Peng's pen pal?
2.開放式課堂提問,策略性聽力習慣養(yǎng)成,助力“聽”技能提升
大多數(sh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使用一般疑問句和選擇疑問句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通常能不假思索地口頭解決這些問題,教師的問和學生響亮的集體齊聲回答,顯得教師和學生配合十分默契,教學推進得很順利,但實則都是教師在展示優(yōu)秀的演技,學生像木偶般的配合罷了。因為這樣的問題,通常是由于教師不相信學生,急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答案,而直接給學生的暗示。我們稱之為“釣魚式”提問,這樣的問題,學生幾乎不需要經(jīng)過深層次的思考,就能回答問題,封閉性的問題容易限制和固化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開放性的問題是能夠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給予多角度,多層次的回應。只有課堂教學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開放”,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才能使學習能力真正得到發(fā)展和提升?!靶禄A教育”倡導學生立場,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因此,教師更要把提問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質(zhì)疑和提問,讓課堂的問題來源于學生,而非教師。因為在教師直接呈現(xiàn)的問題里面,學生基本上能猜到學習的內(nèi)容和教師想要的答案,學生對新知的學習便沒有期待和新的生成。
教師可以通過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pictures? Can you gues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等一系列開放性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預測和提問,把提問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六下Unit4 I have a pen pal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 教師引出Zhang Peng is talking with Oliver about his Pen pal.Look at the picture,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Zhang Peng's pen pal?后,馬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出發(fā),碰撞生成學生的問題集,六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較多,他們會提出What his name? Where is he from?What's he like? What does he often do? What does he like?What can he do?What are his hobbies?等不同維度的問題。教師收集學生的核心問題并板書在黑板上,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和期待開始聽對話錄音。
聽力進行中教師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和提高聽力技能,高年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要形成邊聽邊做筆記的習慣,記錄下與預測問題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句,對自己預測問題進行驗證,讓學生在這里就開始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新句型在語境的使用。錄音結(jié)束后讓學生進行結(jié)伴或者小組的交流,學生可以在交流中互補信息。
以聽力先行,聽前預測,聽中記錄,聽后互補,開放式課堂提問,感受新知的教學策略,注重有效聽力習慣養(yǎng)成,更有利于學生“聽”的技能提升。學生在基于獨立思考和同伴合作,小組交流等多種形式,在開放空間和多種可能性中,深入學習理解對話,探索、解決問題,把提問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從被動的思考回答,變成主動的質(zhì)疑提問,引起對新知的期待和學習欲望。
(二)歸納多維結(jié)構(gòu),開放式下移反饋檢測,助力全員“說”能力發(fā)展
教師要對教學過程有重點和針對性的概括和總結(jié)。注意提煉方法結(jié)構(gòu),對新教知識進行提升的點撥。讓學生能進行類比式、結(jié)構(gòu)式延伸。這部分時間是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時間。這部分的教學節(jié)奏要適當慢一些,給學生的時間更要充足一些。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激發(fā)思維,提升認識,體驗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快樂。豐富和強化語言結(jié)構(gòu),也激活思維,多方位鞏固。例如,在六下Unit3 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新知學習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利用板書的問答句和對話的文本,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When…?
Where…?What…?How…?Who…?Why…? 等特殊疑問詞,總結(jié)出談論holiday這個話題的時候,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景物、活動、心情、所見所聞等不同維度來展開談論。師生同時進行語言結(jié)構(gòu)和話題結(jié)構(gòu)的梳理。然后教師放手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假期照片,進行分享。對話練習前注意指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以問答或者語篇等多種輸出的方式進行對話展示。例如,某次課堂上我們記錄的學生展示時的語言輸出是這樣的:(S1是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S2是語言能力較好的學生)
S1:Hi, Lucy.
S2:Hi,Marry.Come and look at my winter holiday pictures.
S1:Wow,They are so beautiful. Where did you go last winter holiday?
S2:I went to Beijing.
S1:Who did you go with?
S2:I went with my parents.
S1:What did you do in Beijing?
S2:How did you go there?
S1:We went by plane.
S2:I visited the Great Wall and ate Beijing Duck. I also made a snowman and bought some gifts for my grandparents.
S1:Sounds great. Why did you go to Beijing?
S2:Because I can see lots of snow in Beijing in winter. It was so white. It was so beautiful.
S1:What about you? How was your winter holiday?
S2:It was good. These are my pictures. Look, last winter holiday,I took a trip to Xiamen.I went with my parents.We went there by car.Xiamen was warm and nice in winter.I went swimming and ate delicious seafood there. I really had a good time.
學生把書本的知識與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語言能力較弱的學生通過對話來掌握運用核心語言,能力較好的學生嘗試用語篇的連續(xù)表達來描述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真實的語境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生有話可說,愿意開口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英語交流的,英語表達的自信和成就感。學習中通過歸納話題維度,給學生搭建語言學習的腳手架,學生對話的話輪變得更加豐富和完整,語言輸出更有邏輯性。
課堂上無論采用何種教學策略,都應該要切切實實地做到重心下移,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對話練習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聽、會聽,都能愿意開口說,人人有機會說。在教師檢查反饋的時候不能急于馬上要學生給出標準式的答案,也要避免優(yōu)生替代的情況,應該檢查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中不同問題,把這些問題收集起來板書黑板,成為新的資源。檢查反饋之后,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新的語言結(jié)構(gòu)進行總結(jié),點撥和提升。讓學生充分地發(fā)現(xiàn),理解語言特點。提高學生對話輸出語言的準確性。
三、結(jié)語
由此可見,在小學高段英語聽說教學課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思維,學會觀察,掌握技巧,敢于提問,形成學前有向預測,學中主動探究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習慣。教師通過精選多模態(tài)教學材料,關(guān)聯(lián)學生生活經(jīng)驗,設計開放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問,邊聽邊記,歸納話題結(jié)構(gòu),豐富話輪內(nèi)容,注重語篇結(jié)構(gòu)性和邏輯性的輸出等開放式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聽、說的技能和全面發(fā)展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葉瀾,張向眾.“新基礎教育”研究手冊[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卜玉華.“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與改革的深化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4]吳欣. PEP英語五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5]鹿紅運.南海區(qū)教育綜合改革叢書·學科教學指南[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