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琳
【摘? ? 要】陶行知先生結合教育理念倡導的理論知識和自身的教育實踐,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等三種理念,對幼兒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具有指導作用,能幫助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教育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0?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127-02
【Abstract】Mr. Tao Xingzhi combine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dvocated by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his own educational practice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ife education, including three concepts: life is education, society is school,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have a gui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can help children learn knowledge in life and grow up healthy in real life education.
【Keywords】Tao Xingzhi; Life education; Kindergarten
一、陶行知的生活理論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教育來源于日常生活,而且需要用生活來管理,教育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如幼兒入園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逐步引導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技巧,從開學初的排隊取水、自主取水、擺放自己帶來幼兒園的物品、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紙擦干凈,再到后來的自己收拾桌上的飯粒,相互幫助脫外套、褲子,換馬甲等。我們教給幼兒方法后,不再急于幫助幼兒完成。雖然有點幼兒會花費較多的時間,但我們也不急于插手或是催促,而是給予幼兒鼓勵。教育需求隨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教育的根本就是生活,而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作用。
(二)社會即學校
人們常說學校就等于半個社會,因此也可以將社會看成一個學校,陶行知倡導在社會中傳播學校的內容,社會也可成為一個學習的場所。在幼兒園中學到的內容會影響幼兒步入社會對社會規(guī)則的認知,如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則,做游戲的時候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這樣才能順利完成任務,每個小朋友都可以開心地參與;上課的時候,小手要放好,遵守課堂規(guī)則,這樣才能安靜地聽課;排隊喝水的時候要遵守排隊規(guī)則,不擁擠、不打鬧。幼兒間出現(xiàn)矛盾的時候,教師要積極引導,在幼兒心中形成一定的認知和選擇,這能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幼兒園日?;顒又械恼n程安排和規(guī)則要求,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三)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生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建設性。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自己進行實踐,才能真正深入理解。所以學前教育應該針對幼兒的實踐培訓和學習能力來設定,讓幼兒學會思考。如在戶外游戲“跳大繩”中,需要幾個小朋友配合才能順利完成這項活動;如果不能完成,原因在哪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的緣由,進而改進,在思考中再次實踐,做到“教學做”合一。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中的踐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觀是對教育與生活關系的一種描述,對當前幼兒教育回歸生活的啟蒙階段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有助于確保幼兒的心理健康及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從而為青少年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幼兒教育的內容趨于生活化
基礎教育是社會生活,所以教師要根據生活的實際進行教育。但仍有很多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將學校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學活動更是單一的說教,沒有結合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早期教育,這種現(xiàn)象在當前學前教育活動是很常見的。如果學前教育不能結合幼兒的生活,將不利于幼兒的發(fā)展。例如,當教師訓練幼兒自主吃飯時,應該配合幼兒自主吃飯的意愿,讓幼兒自己完成“吃”的任務。在幼兒自主進餐的過程中,雖然幼兒會出現(xiàn)哭鬧、邊吃邊掉、不會使用餐具、不能自主進餐等問題,但是教師還是要將自主進餐的任務交給幼兒。先從最基本的練習使用餐具開始,如果幼兒使用方法不對,需要提醒幼兒掌握正確用勺或者筷子的姿勢。如果幼兒在吃飯的過程中不能全部吃完或者邊玩邊吃,教師要及時提醒,可以借用小故事引導,也可以通過童謠幫助幼兒認識到吃飯的基本要求,以此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自主進食的行為能力。
(二)將幼兒教育環(huán)境轉變?yōu)樯瞽h(huán)境
課程的內容來源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關心和了解周圍的人和事情,是我們幼兒園孩子應該學習的。這一系列的生活內容,我們主要通過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自然地融入文化,讓幼兒在體驗、感知中獲得發(fā)展,如教師可以將音樂課程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把音樂教學與生活、游戲等貫穿起來。
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呆板的教育。教師應在每日園區(qū)活動中教育幼兒,將生活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如入園時,教師可以選用活潑、優(yōu)美的傳統(tǒng)音樂調動幼兒積極的情緒,如《上學郎》歡快的曲調可以減輕幼兒早起入園的緊張感和暫時離開家長的焦慮感;離園的時候要播放溫暖、充滿愛的音樂,讓幼兒感到快樂,如一首《我有一個家》進入幼兒的小耳朵,歌曲優(yōu)美、感人的旋律讓心里迫切想回家的幼兒安靜了下來,“我有一個家,爸爸媽媽還有我……”優(yōu)美的歌曲帶給幼兒溫馨感,能使幼兒體會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室外鍛煉時,幼兒更會通過不同的樂段自主地進行律動、器械、游戲、操節(jié)的轉化,通過音樂變化,輕松、自主地完成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這就是用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替代原本緊張單一甚至壓抑的口令信號,讓幼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養(yǎng)成常規(guī),這也是音樂給予我們的成果。在進餐與午睡時,最好播放舒緩的音樂,如進餐時播放《蟲兒飛》,讓幼兒安靜下來,在音樂中進餐,幼兒能更好地平穩(wěn)情緒。午睡時播放《搖籃曲》,能使幼兒安定心神,悄然入睡。
室內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配上一些幼兒喜歡的音樂,讓幼兒用肢體有節(jié)奏地模仿動作,大家一起做動作,自然而然地把幼兒帶入活動中,如:《小老鼠打電話》《頭發(fā)肩膀膝蓋 腳》《小手拍拍》等。幼兒跟著教師的節(jié)拍一起做舞蹈動作,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這些能讓幼兒自主參與,自主探索,以獲取情感體驗,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
課間休息如廁和午睡起來后的洗涮時間,是幼兒易打鬧推擠的關鍵時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保證幼兒的安全,在衛(wèi)生間有限的空間內建立良好的秩序,教師可以利用《火車開來了》音樂?!痘疖囬_來了》的音樂,一排接著一排,就像一列火車一樣在行駛,能幫助小朋友養(yǎng)成排隊的好習慣。小朋友非常喜歡,興趣很高,漸漸養(yǎng)成了聽音樂自覺排隊上廁所的習慣,擁擠、落隊的現(xiàn)象也漸漸少了許多。
生活中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綜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施各項教育,達成課程目標,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是貫徹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不是學習的唯一途徑,我們不能只把集體活動看作幼兒的學習活動,而應該將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賦予教育意義,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三、結語
在幼兒教育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可以促進現(xiàn)代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我們不僅要重視學校教育,也要關注幼兒的生活與家庭教育,所有方面的作用都不能忽視,挖掘生活教育的價值,實現(xiàn)幼兒教育進入日常生活,確保幼兒的心理健康及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從而為青少年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為指導,發(fā)揮園區(qū)活動中的生活教育在幼兒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傊瑹o論用哪種方式進行教學,我們都必須以幼兒為出發(fā)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積極的引導,使幼兒真正融入生活,在生活實踐中進行學習探索和體驗,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使幼兒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錢頌英.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策略分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
[2]徐明聰.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學前教育研究,2020(01).
[3]龔光軍.陶行知兒童觀的現(xiàn)實意蘊及其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02).
[4]張靜華.在幼兒教育中踐行陶行知思想[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