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康華靖,胡軼娟,徐尉城,周鈺鴻,陳子林*
(1.磐安縣中藥產(chǎn)業(yè)發(fā)展促進中心,浙江 磐安 322300;2.浙江省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浙江 磐安 322300;3.溫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溫州 325006;4.浙江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藥用資源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
三葉青(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 et Gilg),又名三葉崖爬藤、金線吊葫蘆、蛇附子、石老鼠,為葡萄科(Vitaceae)崖爬藤屬(Tetrastigma)多年生蔓生藤本。全草均可入藥,以地下塊根和果實的藥用效果最好。三葉青是我國特有珍稀中藥植物?!侗静菥V目》記載“三葉崖爬藤,性味苦、辛、涼,清熱解毒、活血祛風”?,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三葉青對于高熱、肺炎、肝炎、胃炎等諸多嚴重感染性疾病均有顯著療效[1]。尤其是其體內(nèi)所含的三葉青黃酮、β-谷甾醇、多糖等能很好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進腫瘤細胞凋亡[2-4],且無毒副作用[5]。目前三葉青提取物已在臨床上廣泛用于抗癌、抗艾滋病毒,治療血液病、心腦血管疾病、肝炎、病毒性腦膜炎等[6],是目前公認的“植物抗生素”。
三葉青主要分布于我國浙江、福建、廣西、云南等地,于2018年2月入選新“浙八味”[7]。三葉青喜陰涼濕潤氣候,尤其是對光照生長環(huán)境要求苛刻,自然條件下生長速度緩慢,加上無節(jié)制的人為采挖,在自然條件下已瀕臨滅絕[1]。因此,三葉青被列入浙江省首批農(nóng)作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名錄品種。目前,三葉青需求呈大幅增長趨勢,然而,三葉青種植周期相對較長,栽培技術(shù)方面的基礎研究較少。近年來各地均開展人工栽培馴化,不同種源的三葉青外觀性狀、藥理活性、產(chǎn)量及價格差異懸殊。
本文通過對2個生態(tài)型三葉青塊根的含水量、醇溶性浸出物、槲皮素、山奈酚和總黃酮含量等主要藥用成分進行動態(tài)檢測,以期為三葉青高產(chǎn)栽培,優(yōu)良種質(zhì)篩選提供參考。
三葉青塊根取自金華金葫蘆珍稀藥材開發(fā)有限公司種植基地2個生態(tài)型三葉青,其中近根部莖的表皮呈紫褐色(簡稱褐紫藤三葉青,標注為A),另一生態(tài)型的三葉青藤的表面顏色均為青色(簡稱青色藤三葉青,標注為B)。
1.2.1 水分含量測定
塊根挖回后放置于實驗室搪瓷盤中,陰干2周后,取供試品2.0 g,平鋪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稱量瓶中,厚度不超過5 mm,精密稱定,打開瓶蓋在100~105 ℃干燥5 h,將瓶蓋蓋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卻30 min,精密稱定重量,再在上述溫度干燥1 h,冷卻,稱重,至連續(xù)2次稱重的差異不超過5 mg為止。
1.2.2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測定
三葉青藥材粉碎,過二號篩,混合均勻,取樣品約2.0 g,稱定重量,置250 mL的燒瓶中,精密加70%乙醇50 mL,塞緊,稱定重量,靜置1 h后,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至沸騰,并保持微沸1 h。放冷后,取下錐形瓶,密塞,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用干燥濾器濾過。精密量取濾液25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 ℃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卻30 min,迅速精密稱定重量。
1.2.3 槲皮素、山奈酚含量測定
取干燥的三葉青藥材,經(jīng)粉碎后過4號篩,取2.5 g樣品,精密稱定,用25 mL甲醇(內(nèi)含2%鹽酸)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合并過濾的甲醇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進樣分析前樣品溶液用0.45 μm濾膜過濾,即得供試樣品溶液。精密吸取以上供試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按標準曲線計算供試品溶液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其中色譜條件為色譜柱YMCODS柱(250 mm×4.6 mm×5 μm),柱溫30 ℃,以甲醇-0.2%磷酸(55∶45)為流動相;流速1.0 mL·min-1;檢測波長為360 nm,槲皮素、山奈酚的理論塔板數(shù)均大于10 000,分離度均大于1.5。
1.2.4 總黃酮含量測定
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蘆丁對照品10.02 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備用。取三葉青樣本粉碎后過50目篩,取0.5 g置圓底燒瓶中,精密稱定,加甲醇50 mL,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取出放冷,濾過,濾液揮干,殘渣用適量甲醇溶解轉(zhuǎn)移至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備用。精密吸取蘆丁對照品溶液1.0、2.0、3.0、4.0、5.0、6.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水至6 mL,精密加入5% 亞硝酸鈉溶液l.0 mL,搖勻,放置6 min,再精密加入10% 硝酸鋁溶液1.0 mL,搖勻,放置6 min,精密加入氫氧化鈉試液10 mL,加水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于500 nm 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值A為縱坐標,蘆丁對照品的濃度(mg·L-1)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構(gòu)建黃酮濃度與吸光度關(guān)系的回歸方程。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6.0 mL,置25 mL容量瓶中,其余操作同“標準曲線的制備”,于500 nm處測定吸收度。
槲皮素、山奈酚對照品,蘆丁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檢定所),甲醇、異丙醇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所有檢測均由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室測試完成。所有測量均3次重復求其平均值。Excel 10.0完成作圖。
通過不同月份晾干后三葉青塊根水分含量動態(tài)測量(圖1)表明,1—7月三葉青塊根含水量整體波動不大,且相對較高(含水量大于11.0%);8—12月,三葉青塊根含水量整體呈下降趨勢,整體含水量低于11.0%。從整年數(shù)據(jù)來看,2個樣品在5月和9月出現(xiàn)波峰,推測與期間植物塊根的快速膨大生長有關(guān)。
圖1 不同月份三葉青陰干后含水量
由圖2可知,三葉青的浸出物含量全年相對穩(wěn)定,整體在8%~10%波動。三葉青A樣品的浸出物含量高于B樣品。樣品A全年平均值為9.14%,樣品B為8.52%。經(jīng)檢驗,兩者無顯著差異(P>0.05)。
圖2 不同月份三葉青浸出物含量
通過對2個生態(tài)型三葉青塊根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測量發(fā)現(xiàn),其含量波動較大。樣品B的槲皮素含量在上半年(1—6月)整體高于樣品A,而樣品B的山奈酚含量上半年則整體低于樣品A(圖3,圖4)。另外,從圖3可以看出,2個樣品的槲皮素含量在冬季(12—3月)較高。從圖4可以看出,A樣品山奈酚含量整體較高,尤其在1—5月,A樣品山奈酚含量顯著高于B樣品;在下半年B樣品山奈酚含量整體呈上升趨勢,而A樣品山奈酚含量則呈W形狀波動。
圖3 不同月份三葉青槲皮素含量
圖4 不同月份三葉青山奈酚含量
從圖5可以看出,A樣品的總黃酮含量在相同時間點整體高于B樣品。A樣品的三葉青塊根總黃酮量在秋冬季相對較高,不同月份波動較大;而B樣品總黃酮含量在春夏季比較穩(wěn)定,且含量相對較低,在秋冬季上升比較明顯。
圖5 不同月份三葉青總黃酮含量
浙江主產(chǎn)的三葉青有褐紫藤三葉青和青色藤三葉青2個生態(tài)型品種。民間及育種者往往認為褐紫藤生態(tài)型品質(zhì)更佳[8],然而兩者之間的詳細比較鮮見報道。為此,本文選用褐紫藤三葉青(A樣品)和青色藤三葉青(B樣品)進行成分動態(tài)檢測。結(jié)果表明,2個生態(tài)型的含水量和浸出物含量變化基本一致,而槲皮素、山奈酚和總黃酮含量差異較大。這表明2個生態(tài)型三葉青塊根在藥用成分上存在差異。
三葉青作為民間抗腫瘤用藥,尚無法定標準對其質(zhì)量進行控制。迄今相關(guān)研究僅針對已采收樣品進行分析,通過測定單一組分或者單一類成分的含量作為評價和控制其質(zhì)量的方法,具有片面性和不確定性[9]。通過對三葉青醇溶性浸出物的測定可知,A樣品醇溶性浸出物全年平均含量為9.14%,B樣品醇溶性浸出物全年平均含量為8.52%。由此可見,A樣品整體達到相關(guān)規(guī)定,而B樣品略低于規(guī)定標準。通過測定,從槲皮素含量來看,B樣品在3月達到峰值,為0.071 mg·g-1,B樣品在12月最高,達到0.084 mg·g-1;從山奈酚含量來看,A樣品在春冬季較高,而B樣品在秋冬季相對較高。2種含量變化趨勢不一致。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三葉青塊根中的總黃酮含量全年波動雖然較大,但樣品A的含量整體高于樣品B,尤其是在冬季,其差異較為顯著。從醇溶性浸出物、槲皮素、山奈酚和總黃酮含量4個指標整體來看,A樣品略優(yōu)于B樣品。因此,認為在后續(xù)的三葉青質(zhì)量標準控制研究中可將總黃酮含量測定作為質(zhì)量控制的主要指標。這與吉慶勇等[10]的觀點相一致。
三葉青喜涼爽氣候,耐旱,忌積水,在25 ℃左右生長健壯,冬季氣溫降至10 ℃時生長停滯。12月A樣品水含量只有9.75%,B樣品水含量只有8.92%,都不足10%,此時三葉青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含量全年最低,且此時三葉青塊根有效成分含量較高,品質(zhì)較好。因此,建議三葉青在冬至與驚蟄期間進行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