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zhèn)國
市舶司肇興于唐,是宋代管理海外貿易的重要機構。福建市舶司初置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研究宋代福建市舶司的論文專著較多,其中大多集中在福建路市舶司的職能、設置時間、地點和原因、對海外貿易的影響等方面,對福建市舶司提舉的專題研究則還不是很充分。因此,本文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福建市舶司提舉的作為。
宋代是我國古代市舶制度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先后在廣南東路、兩浙路、福建路、京東東路設置市舶司。福建市舶司初設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直到南宋滅亡,存在了近200年的時間,期間計有提舉126人。市舶司提舉,統(tǒng)領市舶司,最初由知州或轉運使、轉運副使兼任,隨著朝廷對海外貿易及市舶司提舉選任的重視,逐漸轉變?yōu)橛沙⑦x人專任市舶司提舉。市舶司提舉直接參與海外貿易活動,朝廷選人是否得當,與市舶司收入有著緊密的關系。此外,市舶司豐厚的收入也直接影響著朝廷的財政狀況,所以朝廷上下對市舶司提舉的選任相當重視。如宋高宗趙構非常重視市舶司提舉的遴選問題,他認為市舶司提舉關系重大,其人選應當謹慎選擇,如果選人不當,舉措失宜,最終將導致海商不敢前來貿易,市舶收入縮減。
兩宋時期,隨著海外貿易的蓬勃發(fā)展所帶來的豐厚回報,臣僚逐漸意識到市舶司及其提舉在海外貿易中的影響和作用。在市舶司提舉的選任上,御史中丞呂好問認為:“市舶司之類,令轉運司兼管……伏望朝廷選擇人才,使稱其職,庶幾上不蠹國,下不害民。”[1]紹興七年(1137)五月,起居郎樓照認為蕃舶不敢前來貿易的原因在于市舶官吏對蕃商盤剝侵吞。因此,在市舶司提舉的遴選上“宜擇心計之臣,示遠人之信,明賞以激勸,立法以關防”[2]。針對那些侵吞漁利、中飽私囊的市舶司提舉,臺諫官加強監(jiān)督,以彈劾的方式對不法提舉加以監(jiān)督約束。如靖康元年(1126)三月二十三日,臺諫官彈劾宣教郎、福建市舶司提舉張佑本性奸邪貪婪,結交權貴以竊取名位,為官則無廉潔的名聲,其才不足以勝任一路之長官,最終張佑被罷免。嘉泰三年(1203)九月,監(jiān)察御史林行可彈劾福建市舶司提舉曹格“述借法濟貪、格移易乳香”,曹格遭到罷黜。開禧元年(1205),臣僚彈劾市舶司提舉黃敏德,言其“貪饕鄙猥”而放罷。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市舶獲利豐厚,對宋廷的財政有較大影響,因此朝廷上下在對市舶司提舉的選拔任用上有著深刻的認識,對市舶司提舉的遴選非常重視,對市舶司提舉的考課獎懲也日益完善。
福建市舶司初設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直到南宋滅亡為止,共有市舶司提舉126人。
從任職時間上來看,福建市舶司提舉平均任期約為一年半,短者僅數月,如朝奉大夫、鴻臚少卿張修,元祐三年(1088)五月以轉運副使兼福建市舶司提舉,同年八月即改任宣州知州;長者亦不過四年,如張佑,宣和四年(1122)至靖康元年(1126)在任。
從市舶司提舉的品級資序來看,宋代福建市舶司提舉的品級應在正七品到從五品之間,主要為從六品及正六品。市舶司提舉的品級無論是知州兼市舶使,還是轉運使兼市舶司提舉,其品級一目了然,專職市舶司提舉則大有不同?!稇c元條法事類》載:“提舉市舶官在提舉常平、茶鹽官之下,仍各在知州、朝請大夫、武功大夫之上?!盵3]朝請大夫為文階官,武功大夫為武階官,均為六品官,因此,市舶司提舉當是遴選六品以上官員充任。如紹興二年(1132)劉嶠任福建市舶司提舉,他的官階是左朝奉大夫,為正五品。另《宋會要輯稿》載:“紹興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敕節(jié)文,監(jiān)司、大蕃節(jié)鎮(zhèn)、知州,差初任通判資序以上人,軍事州、軍監(jiān),第二任知縣資序以上人,檢準紹興敕,諸稱監(jiān)司謂轉運、提點刑獄,其提點坑冶、鑄錢、茶鹽、市舶未有該載,詔提舉坑冶、鑄錢依監(jiān)司,茶鹽、市舶依軍州事,己降指揮施行?!盵4]3373由此可知,市舶司提舉與提舉茶鹽以軍州事為準則,除第二任知縣資序以上人,知縣多為七品官,即市舶司提舉多由七品以上官員充任。如紹興二十一年(1151),張子華以“右朝請郎、添差通判平江府”任福建市舶司提舉。
從市舶司提舉的出身來看,有不少是由知州出任或兼任,如宗室趙崇度,趙汝愚第五子,嘉定十年(1217)知泉州兼市舶司提舉。趙汝適、李韶、趙彥侯等人也都是以知州兼市舶司提舉。也有以轉運副使、轉運使或提舉茶鹽兼任的情況,如元祐三年(1088)五月,朝奉大夫、鴻臚少卿張修以轉運副使兼福建市舶司提舉。也有以通判出任市舶司提舉的,紹興年間在任的趙奇即由通判出任。紹興十五年(1145)十一月十五日,右朝散郎曹泳以通判秀州身份調任福建市舶司提舉。此外,在福建市舶司還有以宗正丞出任的情況,如福建市舶司提舉林之奇,“由宗正丞提舉閩舶”[5]12861。
市舶司提舉清正賢良,保護蕃舶海商利益,則能吸引他們前來貿易,促進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市舶司提舉貪贓不法,蕃商利益受損,他們則不敢前來貿易,則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就會阻滯。市舶司提舉的行為,極大地影響著市舶司收入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
福建市舶司提舉居宦清白者,能不為利所誘,革除時弊、招諭蕃商,促進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如張穆,建炎元年(1127)至建炎二年(1128)以轉運副使兼福建市舶司提舉,“省提舉官,以漕司兼之,估客挽留公,遮道涕泣。漕臣張穆以吏能自高,亦嘆公規(guī)畫之善”[6]。
張堅,乾道九年(1173)二月二十四日至淳熙二年(1175)知泉州兼任福建市舶司提舉。宋代市舶司向朝廷押解輸送的舶貨分為細色、粗色兩種,為了便于運輸,舶貨以綱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因此又將押解的舶貨稱為綱運。淳熙元年(1174),針對市舶司綱運中的弊端,張堅以綱運官“換易、偷盜、折欠、稽遲,無所不有”,上書請求將“細色步檐綱運”,由本路司、戶、丞、簿等官負責押送,“粗色海道綱運”則選派諸州諳曉海道之人押送[4]3378。
李韶,紹定四年(1231)知泉州兼市舶司提舉?!叭霝閲颖O(jiān)丞,改知泉州兼市舶”,“忠厚純實,平粹簡淡,不溺于聲色貨利”,“以伉直稱”[5]12629。
趙彥侯,紹定間知泉州兼市舶司提舉?!俺魍庾谡?,下車未幾,改南外,攝郡兼舶。適繼饕殘,化以廉平,泉人大悅。舶琛滿前,吏以例進,笞而卻之。余嘗和公詩云:‘健吏安知元結事,貪夫愧死伯夷風?!酥^之實錄。知饒州未上,改湖南提刑?!敬何煳纭砟昶呤幸??!娐汕偃っ钜皇?,尤公草圣。入仕余四十年,家無留貲?!盵7]
趙孟傳,宗室,趙與昉子,景定間知泉州兼市舶司提舉。劉克莊《趙孟傳依舊秘閣修撰除提舉福建市舶兼知泉州制》載:“互市置使,非寶遠物也,所以來遠人也。后之居是官者,失其意。彼愚民以命易貨于鯨浸萬里之外,幸登于岸,重征焉、強買焉,或陷之罪而干沒焉。商賈失業(yè),民夷胥怨怒。朕弄印久之,不知所付。爾清吏也,明使指近屬也。知朕意集臺之選,無以易。堯玉之在鄭商者,可勿買;珠之去合浦者,可復還矣?!盵8]
在實用主義盛行的大環(huán)境下,何晏發(fā)明的這一套理論,荒腔走板,擱在哪個皇帝面前都不會吃香,即便他娶了曹操的女兒金鄉(xiāng)公主,在魏國也坐了很多年冷板凳。
泉州市舶司設立之后,這些清正賢良的市舶司提舉為了吸引蕃舶貿易,提高市舶收入,在改善貿易環(huán)境上不懈努力,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這些旨在促進海外貿易的舉措,在他們離任之后并不能很好地延續(xù)下去,以致泉州海外貿易的發(fā)展不時出現(xiàn)波動。
市舶司提舉直接參與海外貿易活動,接觸的大多都是海商巨賈、奇珍異寶,有些市舶司提舉在任期內為利所誘,竭盡所能地搜刮盤剝。對于市舶司提舉貪污的情況,時人亦多有議論。市舶司遠離中央朝廷管轄,而且往來販售多為奇珍異物,這使官吏有很多機會貪污財物,導致商人被盤剝侵吞所困擾而不敢前來貿易,必然導致于公于私兩敗俱傷?!叭修爸?,雜貨山積。時官于州者私與為市,價十不償一?!盵9]
福建市舶司提舉貪污者,如靖康間福建市舶司提舉張佑,臺諫官劾其“交結權幸,躐取名位,邪佞兇狡,素無廉聲”[4]3940。
趙公達,紹興四年(1134),殿中侍御史常同言:“福建提舉茶事趙公達,臟吏也?!盵10]
趙士鵬,紹興間任市舶司提舉。紹興二十七年(1157),為殿中侍御史王珪彈劾而被罷免?!巴醌曊撌岿i再任提舶,凡珍異之物,專以奉秦檜,而盜取其半,以為私藏?!盵4]3968
潘冠英,淳熙十四年(1187)十一月,因臺諫官劾其“按其苛斂誅求,誘致無術,蕃舶海商,畏避不來”而被罷免[4]3989。
王橚,咸淳二年(1266)在市舶司提舉任上,“初知郴州,就除福建市舶。其歸也,為螺鈿卓面屏風十副,圖賈相盛事十項,各系之以贊,以獻之,賈大喜。每燕客,必設于堂焉。行將有要除,而茂悅殂矣?!盵11]
市舶司作為海外貿易的管理機構,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參與海外貿易活動,他們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蕃商來泉貿易的數量和市舶收入。市舶司提舉若用非其人,則措置失當,海商不至矣。淳熙年間,潘冠英因苛斂誅求海商,蕃舶多因害怕抽解無度而不敢前來貿易。而淳祐時期,福建市舶司提舉劉克遜嚴禁官吏向蕃商強買,蕃商聞風并集,舶船驟增。由此可見,市舶司提舉的所作所為深刻影響著海外貿易的發(fā)展。
第一,市舶司提舉對海外貿易政策的調整,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市舶司提舉對海外貿易政策的調適主要體現(xiàn)在對抽解、征榷、綱運的調整。如趙崇度,嘉定十年(1217)知泉州兼市舶司提舉。在他到任之前,官員對蕃商肆意盤剝侵吞,嚴重損害了泉州港的聲譽,“比年蕃舶頗疏,征稅暗損”。到任之后“刬磢前弊”,“罷和買,鐫重征”,經過整頓之后,蕃舶海商“期年至者再倍,二年而三倍矣”[12]。劉克遜,淳祐三年(1243)任泉州市舶司提舉,禁強買、減抽解,蕃舶驟增。
第二,推動城市建設,改善城市環(huán)境以促進海外貿易的發(fā)展。這主要體現(xiàn)在城市的擴建、修建橋梁水利、興建蕃學等方面。隨著泉州海上貿易繁榮帶來的城市、商業(yè)、人口的發(fā)展,一方面需要拓展更多的城市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有必要加固城墻和修筑新城,以保護原有城市和新商業(yè)區(qū)。寧宗嘉定四年(1211),鄒應龍“以賈胡薄祿之貲,請于朝而大修之,城始固”。最為重要的是理宗紹定三年(1230),游九功依托羅城沿晉江南岸修筑甕城。紹興年間,宗室趙令衿以左朝散大夫知泉州兼市舶司提舉,在任期內主持修建安平橋,為溝通中外提供了極大便利。隨著越來越多的蕃商定居中國,蕃商子弟的教育問題開始受到重視?!按笥^、政和年間,天下大治,四夷響風,廣州、泉南請建蕃學?!盵13]
第三,市舶司提舉對蕃商的盤剝壓榨導致來泉貿易的蕃商劇減,貿易數額及市舶收入減少。這類貪贓不法的市舶司提舉挾權營私,或騙取蕃商貨物,或低價強買,或強行勒索,或貪污納賄,致使泉州港一度中衰,海外貿易和市舶收入受到很大影響。嘉定六年(1213)十二月,因臺諫官彈劾福建市舶司提舉趙不熄“多抽番舶,抄籍誣告”而“降一官”。之后既而給事中曾從龍再次上奏彈劾,最終朝廷詔令趙不熄“永不得與監(jiān)司郡守差遣”[14]。紹興二十二年(1152),殿中侍御史周方崇劾福建市舶司提舉張子華目不識丁,因攀附賄賂權貴而升任福建市舶司提舉,貪贓之舉名傳海外而遭到罷免。寧宗開禧元年(1205),泉州市舶司“招買”乳香,卻“不隨時支還本錢”,原因就是“官吏除克”。到嘉定十二年(1219),泉州“蕃商寢少”,原因也是“克剝太甚”。
隨著宋代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市舶收入成為宋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福建市舶司作為海外貿易管理機構,它的產生說明了宋代泉州海外貿易的發(fā)達。而市舶司提舉作為海外貿易的直接參與者,這一群體的所作所為又深刻影響著泉州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和市舶收入??傮w來說,福建市舶司的設置進一步促進了泉州海外貿易的發(fā)展。雖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部分貪贓不法的市舶司提舉,在發(fā)展海外貿易及增加市舶收入上起了反作用,但是也涌現(xiàn)了許多清正賢良的市舶司提舉,他們調適政策、招徠蕃商、保護蕃商利益,以建設者的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海外貿易活動,為泉州港發(fā)展成為宋元時期中國海洋商貿中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