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磊 梁華偉 皇甫尚峰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興趣是人們學習的第一任老師。目前對于體育健康課程需要達到這樣一個標準:培養(yǎng)他們從小參加體育活動,提高他們的健康狀況。通常學生們在田徑中感受到樂趣,才能自覺地融入活動,從而使自身需要得到滿足。所以激發(fā)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是當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可見要實現體育行為的關鍵就是提高體育興趣。然而,國家教育部在2002年頒布《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取消了原來田徑類課程必修部分的內容。又由于田徑本身是一項枯燥的運動,這一改革舉措也部分影響了普通高校田徑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田徑興趣培養(yǎng)所處的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策略,以期為我國其他普通高校大學生田徑興趣培養(yǎng)及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鄭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農業(yè)大學等5所大學的普通大學生。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站檢索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參考文獻,以及查閱書籍、報刊、網絡中有利于提高高校學生田徑熱愛程度的相關信息,并歸納總結相關經驗方法,尋找提高高校學生田徑熱愛程度有用的經驗及建議。
(2)問卷調查法。
擬調查河南省5所高校田徑類課程學生200名 (要求每所高校男女學生各20人)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實際回收263份網絡問卷,有效237份,從有效問卷中隨機選取200份數據并進行整理分析。
(3)訪談法。
采訪5所高校的體育教師15人,記錄他們對所在學校學生田徑熱愛程度現狀的看法以及一些改進建議。
(4)田野調查法。
通過對5所學校田徑類課程教學課堂的觀察,找出優(yōu)點與短處,并對觀察到的情況進行總結,并探索提高高校學生田徑熱愛程度的方案。
田徑作為最基礎的一項運動,其中的跑對于減重減脂具有良好作用。然而,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闊步邁向小康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用也不斷增加,由原來的500-800元再到后來的1000-2000元,生活資金的增加使大部分學生不再利用自身能力獲取生活資料也能獲得較好的生活資源。生活資源的富足也使學生失去了向前奔跑的毅力,造成每天吃、睡、玩為一體的生活模式,造成大學生體質不斷下降。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長趨勢。由于個人體質原因,小部分大學生在這種生活模式下不會產生肥胖,然而大部分學生卻會出現體脂超標,甚至在體育課娛樂中昏厥,心臟病突發(fā)等惡劣情況。富足的大學生高校生活中,一些愛美又懶惰的學生會選擇減肥茶、減肥藥等外力作用,改變機體內部循環(huán)達到減肥的作用,但是這種外部作用將造成機體紊亂并且提高機體各種炎癥的發(fā)病率。
在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網絡以一個新時代的寵兒進入了千家萬戶,同時備受青少年的喜愛。不少大學生因整日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而荒廢學業(yè),給學校、社會帶來嚴重危害的同時也影響著自身的身心健康。當今,網絡技術突破了時空限制和社會限制,為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方便,與此同時也導致一些大學生無節(jié)制的使用網絡,影響其生活、學習和工作,損害其身心健康,這種現象在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因為電子產品對于人體有一定的損害性,所以當代部分大學生通宵使用電子產品是在預支身體的使用壽命來滿足一時的欲望,這也阻止了部分當代大學生外出鍛煉的步伐導致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影響田徑興趣的培養(yǎng)。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大學專業(yè)中并不是所有專業(yè)都輕松,例如,醫(yī)學專業(yè)、建筑專業(yè)、通信專業(yè)等學業(yè)偏于繁重。首先,學校課程設置繁多,學生需要學習過多的專業(yè)書面知識,而且學生每學期還要學習各種選修課以及網課;其次,學生想要精通自己的專業(yè),必須把各個有關自己專業(yè)的書籍理解透徹,而且還要進行線下理論實踐,把所學經驗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最后,通過對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圖書館進出館數據分析,發(fā)現部分學生每天自由學習時間總量平均3h;對5所學校部分學院的課程表進行分析,發(fā)現學生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至少3節(jié)課(每節(jié)100min)。假設部分學生吃飯30min,各種洗漱1h,每天總睡眠量9h,那么剩余時間可達3.5h,由于學校和學院的一些安排,可能導致學生自由活動時間不足3.5h,甚至沒有自由活動的剩余時間。研究統(tǒng)計得出部分學生僅有較少的時間去自由活動,然而這些時間還可能因為外界因素被占用,所以部分學生除了學習很少有時間考慮其他事情。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今,社會文明該高度發(fā)達的時刻,教師的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當代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積極思考如何利用專業(yè)知識、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到不枯燥,進而愛上這項運動。然而,在以往的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通常以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方式進行,在這種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難以形成有效互動,導致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受到極大限制。在這種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身心受到壓制,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某些高校中,一些年紀過大臨近退休的老教師堅持使用這種方法,嚴重損害了學生學習田徑的積極性。通過在河南理工大學田徑選修課中對學生做實驗組教學對比,可得出傳統(tǒng)教學法下學生對于田徑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在創(chuàng)新性教學中,學生對于田徑的興趣比較高漲。
田徑運動過程中,運動者在熱身階段或者開始階段內臟器官的功能不能滿足運動器官的需要,運動者常常產生一些非常難受的生理反應,如,呼吸困難、胸悶、頭暈、肌肉酸軟無力、動作遲緩不協(xié)調、精神低落,甚至產生停止運動的念頭等。出現這種情況后,個人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力繼續(xù)運動并且調整運動節(jié)奏堅持運動一段時間后,一些不良的生理反應才會逐漸消失。所以田徑運動開始過程中內臟器官無法滿足運動器官的供給,造成一些不良反應,這一現象也抑制部分意志力較差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參與度和興趣。
田徑運動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是顯著的,但大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卻不高,高校大學生田徑興趣的影響因素既有外界影響因素也有自身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不只是表面現象,如果任其發(fā)展,甚至影響整個學校田徑項目或者區(qū)域田徑項目的發(fā)展。為此,應有針對性的、有的放失的采取對策和措施,提高高校學生對于田徑項目的興趣。
(1)改變教師教學策略。
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當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和特點并與興趣性游戲相結合,進而吸引學生參與田徑教學過程中的身體運動,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排解學生不良情緒,加深學生對田徑項目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田徑運動。
(2)加強思想教育。
①學生在田徑練習過程中身體常常會出現“極點”,出現“極點”后需要學者利用自己的意志力堅持一段時間情況才可好轉,身體再次達到動態(tài)平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堅持不下去而放棄,對于不能堅持的學生教師應當貫徹堅持就是勝利的思想,并且給予多方鼓勵;
②學生在田徑練習中常常會感到枯燥乏味產生厭學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這一現象應當積極與學生溝通,向學生講解一些田徑的名人事例以及名人趣事,進而糾正學生對田徑運動的看法,激起學生對于田徑的激情。
(3)減少選修網課。
對于大學學業(yè)繁重的學生,學校可以適當減少每學期不必要的趣聞選修課以及非必修的網課,增加體育選修課,使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學習和鍛煉勞逸結合,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綜上所訴,田徑作為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是人們在獲取生活資料、生產勞動中形成的走、跑、跳、投各種動作的總合。各高校以及體育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在田徑方面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