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庭香,唐文俊
(銅陵學院 體育部,安徽 銅陵 244000)
我國的體育舞蹈項目開展,最早受西方文化浪潮的影響。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體育舞蹈的開展逐漸遍及全國,被迅速推廣,我國體育舞蹈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井噴式階段。各國的專業(yè)舞蹈演員,高水平專業(yè)運動員紛紛來中國表演、講學、交流和訓練。1986年,“中國國際標準舞協(xié)會”正式成立,并舉行了全國性的國際標準舞表演。隨著體育舞蹈的普及化,參加體育舞蹈運動的人群的年齡層次也變得更加寬泛,值得注意的是少兒年齡段參與體育舞蹈運動的人群比例越來越大。
2010年以后,銅陵市出現(xiàn)了多家少兒體育舞蹈培訓機構?;谏賰何璧傅奶厥庑?,從業(yè)教師必須滿足具備良好教學能力的基本條件。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個人的基本技能、組織實施管理的能力和教學研究的能力。隨著銅陵市體育舞蹈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培訓機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也隨之而來。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的不足,表現(xiàn)為:舞蹈教師缺乏豐富的經驗;知識結構不完善;專業(yè)能力不夠;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有待提高;專業(yè)研究缺乏深度和廣度。因此,提高銅陵市少兒體育舞蹈機構的教師教學能力是促進其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以銅陵市華舞藝術培訓學校等12家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為研究對象。通過中國知網、銅陵學院圖書館網站檢索到關于“體育舞蹈教師教學能力”的相關文獻資料60多篇,并進行了有目的的篩選,以期獲得對研究有參考價值的文獻20余篇。走訪各機構的負責人和老師,通過請教從事多年體育舞蹈工作的教師和專家以及青少年體育舞蹈賽事的裁判,進行咨詢,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觀點。根據本課題的研究目的,遵循問卷設計的原則和要求,在咨詢專家的基礎上,設計了三類問卷:“培訓機構負責人問卷”“受訓者家長問卷”和“機構教師調查問卷”。選擇在銅陵市華舞藝術培訓學校、小百合藝術中心等12家舞蹈培訓機構進行了調查。發(fā)放管理者問卷12份,家長問卷100份,教師問卷60份,回收率與有效問卷回收率均為100%。
2.1.1 性別結構
銅陵市青少年培訓機構中體育舞蹈女性教師有41人,占比68.3%。男性教師19人,占比31.7%,男教師數(shù)量偏少。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調,男女教師配比嚴重影響到教學活動中雙人和手動作的教授,項目特性男教師更容易掌控課堂節(jié)奏,且缺失了對男學員的動作發(fā)力點更好的指導作用。所以,機構在招聘時應該注意男女教師合理搭配。
2.1.2 年齡結構
銅陵市培訓機構中體育舞蹈教師30歲以下、30到40歲、40歲以上分別為35、18和7人。隨著體育舞蹈項目自身的快速發(fā)展,教師隊伍越來越趨于年輕化[1],30歲以下教師占比58.4%,40歲以上教師占比11.7%,老中青三個年齡段教師的配比結構基本合理,呈現(xiàn)出以老帶新的年齡結構模式。
2.1.3 學歷結構
銅陵市培訓機構中體育舞蹈教師學歷在本科以下為33人,占比高達55%,本科學歷21人,占比為35%,大多數(shù)本科學歷的教師來自省內本科高校,本科學歷以上的教師只有6人占比例10%。由此反映出教師的學歷層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本科學習期間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2](P1-6),本科以下學歷學習期間往往只重視技術技能的學習,而忽視理論知識的教學,這些教師的專業(yè)理論功底相對較差,制約了體育舞蹈專業(y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2.1.4 職稱結構
銅陵市培訓機構中體育舞蹈教師職稱在二級以下為19人,占比為32%,二級為26人,占比為43%,一級10人,占比為17%,國家級職稱教師5人,僅占8%。職稱越高的教師其教學能力、綜合素質和實力也相對較高,但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職稱在二級及其以下,反映了整體職稱水平還有待提高。
2.2.1 教學目標的設計能力
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學目標是對學員學習體育舞蹈所要達到效果的明確闡述,具體目標設計則是對訓練、考級、競賽、演出等進行明確的計劃。教學目標應該本著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青少年體育舞蹈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青少年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質、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和諧發(fā)展。但是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如下問題:
(1)60%的教師為了迎合學生家長的需求,教學中忽略基本功的夯實,只注重表演套路的教授。為了使孩子在短時間跳出模樣,甚至不練基本功,只教組合動作。
(2)20%的機構開設體育舞蹈十項全能班級,80%的機構只教拉丁,不教摩登,導致學生產生偏科現(xiàn)象。
(3)培訓機構以商業(yè)化運作模式,追求功利,為了減少成本將不同水平的青少年學員安排在一起上課。
根據以上問題,給出提升教師教學目標能力的策略如下:
(1)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少兒身心發(fā)展需求設計教學目標,而不只盲目迎合家長的喜好;
(2)提升教師專業(yè)技能,向著全能型教師的方向培養(yǎng),以滿足少兒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3)教學分班應當合理。既然是培訓機構就不可避免朝著商業(yè)化的道路發(fā)展,但與此同時也應該注重合理分班,否則不僅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也會使教師陷入無法推進教學的怪圈。
2.2.2 教學內容的設計能力
體育舞蹈的教學內容主要由標準舞和拉丁舞兩部分組成。調查發(fā)現(xiàn),70%以上的機構以傳授倫巴、恰恰、牛仔、桑巴等四支舞為主,20%的機構只教拉丁,不教摩登,不到10%的機構既教拉丁又教摩登,十項全教的機構寥寥無幾,并且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有固定的體育舞蹈理論課。這就意味著銅陵市培訓機構的教師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且只注重技能不注重理論的傳授。根據以上問題提出以下策略:
(1)體育舞蹈起源于社會舞蹈,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慢三、中四等簡單舞蹈可作為體育舞蹈的熱身內容。如此一來既可以避免教學內容的單一,又可以培養(yǎng)少兒參加訓練的興趣和音樂素養(yǎng),也可以為更好地學習體育舞蹈做鋪墊。
(2)參與體育舞蹈運動除了有鍛煉身體、增進健康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培養(yǎng)少兒的體育舞蹈文化素養(yǎng)和體育精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卦鲈O文化學習班,幫助少兒更加了解體育舞蹈的文化魅力,陶冶藝術情操。
2.2.3 教學方法的設計能力
隨著體育舞蹈的發(fā)展,在各大培訓機構的體育舞蹈中,新穎的教學措施層出不窮。有目的性地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對影響教學措施的因素進行深刻的分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設計,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調查中發(fā)現(xiàn):
(1)83%的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示范、領做、糾錯,教學方法過于死板和缺乏創(chuàng)新,不利于青少年對體育舞蹈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3]。
(2)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加上培訓機構環(huán)境資源有限,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只使用基礎的教學設備。因此,多媒體設備需要改良和升級。
2.2.4 教學評價的設計能力
一個好的教學評價設計可以起到診斷教學的作用、激勵學生的作用以及很強的導向作用,指引著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并及時調整教學設計。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評價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仍然薄弱,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評價內容不夠明確、評價標準不夠完善。因此,教師自身要明確評價內容,評價要切合實際,符合青少年發(fā)展的需要,切忌出現(xiàn)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評價。評價標準要符合客觀事實,以素質教育為主線,評價手段要多樣化,注重評價過程中培養(yǎng)青少年知情意統(tǒng)一的良好品質。
教學實施能力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體育舞蹈教學活動主要指教師的教學思維、表達以及組織能力的靈活運用等[4]。
2.3.1 教學思維能力
當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后,教學能力的提高則取決于教師對體育舞蹈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也就是教學的思維能力。多數(shù)教師沒有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教法以及觀念上還處被動狀態(tài),不能夠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差異,教學思維停留在普遍性的認識。培訓機構畢竟不是學校,商業(yè)化的運作使教師把關注點放在對學生的技能的教授中,而很少關注到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青少年人格等方面,教學思維缺乏教育性。想提高教學思維能力就要真正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fā),為青少年的發(fā)展著想,加強理論學習,加強實踐,在理論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2.3.2 教學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教師占20%,表達能力一般的教師占45%,表達能力較弱的教師占35%。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員對教授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能否準確清晰地將自己的意圖闡述出來直接關系到學員學習動作的掌握和吸收程度。因此,教師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
2.3.3 課外活動組織能力
課外活動的開展與組織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組織課外活動可以增強學員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參加比賽更有助于提高學員的自信心,競爭意識,激發(fā)自主訓練的欲望[5]。調查顯示,20%的教師組織能力較強,58%的教師組織能力一般,22%的教師組織能力比較弱,教師課外活動的組織總體上呈現(xiàn)出中等水平,組織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故提出以下策略:
(1)加強競賽制度管理,在活動前召開教師動員會,保證賽場秩序,根據比賽要求和兒童現(xiàn)實情況,安排合理的訓練套路。
(2)加強考級制度管理,考前做好人員統(tǒng)計工作,考中做到有序地安排參考人員完成考試,考后及時追蹤考試結果,積累經驗。培訓機構不得以賺錢為目的組織學員考級,應在物價部門和市場綜合調控的基礎上收取適當?shù)目技壉匦璧闹С鲑M用,提高職業(yè)道德和素養(yǎng)。
2.4.1 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能力
我國體育舞蹈發(fā)展起步較晚,專業(yè)教師的教學經驗相對缺乏,銅陵市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也不例外。
教學觀念和方法過于傳統(tǒng),主要還是依托于教師的親身講解、示范,沒有借助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也沒有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挖掘,制約了銅陵市體育舞蹈的快速發(fā)展。要想在教學模式上創(chuàng)新,就要提高教師的知識技能的運用能力,加強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教師在平時生活中要善于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問題,敢于實踐。
游戲教學法的運用。針對少年兒童群體,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興趣。體育舞蹈要想開展得豐富多彩,就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在活動內容上與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項目相結合,在組織形式上隨機靈活,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相反,如果活動內容簡單,能選擇參與的項目少,時間久了,學生的懶惰心里也就生成了。運用游戲教學法,開展特色體育舞蹈活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讓孩子愛上體育舞蹈,積極參加體育舞蹈訓練,堅持長期的體育活動。
2.4.2 舞蹈編排的創(chuàng)新能力
隨著體育舞蹈賽事的增加,體育舞蹈熱度不斷提升,國內外涌現(xiàn)出許多新動作新套路,但歸根到底都是由基本步創(chuàng)編而來。銅陵市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師編舞的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選擇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同種類的舞蹈有自己獨特的音樂。不同的老師選擇不同的音樂風格。因此,在音樂選擇時,教師應該大膽嘗試不同曲風的音樂伴舞,根據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新音樂選材,最大程度地挖掘青少年學員的舞臺表現(xiàn)力和表演天賦。值得注意的是,銅陵市青少年舞蹈培訓機構教師選擇的音樂,大都是一些流于俗套、成人化的音樂,甚至有的音樂節(jié)奏過于復雜,從而導致青少年學員聽不懂,不能將自己的情緒融于音樂[6]。
(2)舞蹈編排的創(chuàng)新能力。銅陵市青少年舞蹈培訓機構大多以考級培訓教材中的金銀銅牌的組合為基礎,該組合很久未得到更新,動作簡單,手位花樣少,滿足不了青少年體育舞蹈的學習需求。教師們在教學中應該以考級規(guī)定套路為主,然后對套路進行適當?shù)母淖?。青少年個體運動能力、素質都存在差異,在改編套路時可根據需要及兒童實際水平加入難度動作或者復雜手勢,但也要考慮青少年學員對基本動作的掌握,應該選擇那些不花哨但趣味性高的動作作為練習組合。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體育舞蹈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夠靈活地運用基本步,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青少年學員學習的動作組合。
2.4.3 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銅陵市舞蹈培訓機構的體育舞蹈教師參與科研項目的人數(shù)較少,僅有22%的人參與了他人的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少,科研參與度低,創(chuàng)新能力差[7]。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學歷層次較低,沒有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和能力。二是培訓機構重心在于經營,忽略科研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任務繁重,科研創(chuàng)新不是工資待遇、職稱評聘的必備條件。
首先,銅陵市舞蹈培訓機構的體育舞蹈教師性別比例失調,男教師數(shù)量偏少,男女配比不平衡,年齡呈年輕化的趨勢;教師學歷分布總體水平一般;教師職稱水平二級及以上教師總體占比達到68%。
其次,銅陵市舞蹈培訓機構的體育舞蹈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的現(xiàn)狀是重表演套路輕視基本功,重拉丁輕摩登,不同水平混班,教學目標模糊,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內容、標準不夠明確。
再次,銅陵市舞蹈培訓機構的體育舞蹈教師的教學實施能力的現(xiàn)狀是教學思維缺乏延展性和教育性,教學表達能力有待加強,教學組織能力亟待加強。
最后,銅陵市舞蹈培訓機構的體育舞蹈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編能力的現(xiàn)狀是音樂選擇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使用的金銀銅牌組合有待革新,審美水平和體育舞蹈素養(yǎng)有待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匱乏。
首先,提升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能力。從實際出發(fā),依據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來設計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可以把簡單的舞種作為體育舞蹈的熱身內容,避免教學內容的單一,培養(yǎng)青少年參加訓練的興趣和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卦鲈O文化學習班,幫助青少年更加了解體育舞蹈的文化魅力,陶冶藝術情操。教師自身要明確評價內容,要切合實際,符合青少年發(fā)展的需要,切忌空洞與教學內容無關。評價標準要符合客觀事實,以素質教育為主線,評價手段多樣化,注重評價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青少年知情意統(tǒng)一的良好品質。
其次,提升教師的教學實施管理能力。應把孩子分成合理的班級,注重平時教學中教學思維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運動能力,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的人格。多學理論知識,提高表達能力,提高學習能力
最后,提升教師的創(chuàng)編能力。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特色的體育舞蹈活動,提升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和組合創(chuàng)新能力,注重理論、實踐、科研結合,總結經驗,結合其他同項群運動項目如健美操訓練以及芭蕾形體進行創(chuàng)新訓練,從而提高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