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博 李 兵 李士俠
(棗莊科技職業(yè)學院,山東 滕州 277599)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國民的人均收入顯著提高,大部分地區(qū)實現(xiàn)了脫貧。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中依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貧困生,需要國家、學校以及社會的援助。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教育平等公正,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基本目標,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督促學校落實好資助育人工作,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上學問題。然而現(xiàn)階段各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許多問題,如資助育人理念有待更新、資助育人對象認定機制不完善、育人效果不突出、資助育人方式單一等。高職院校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與時俱進,探索資助育人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路徑,構建資助育人工作的長效機制。
資助育人工作是指各高校響應國家政策法規(guī)要求,為經過相應機制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物質和生活上的幫助,使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yè),同時關注這類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和精神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學校的特殊群體,也是國家和學校重點關注的對象,他們相較于其他學生更加容易在學習和生活出現(xiàn)問題。部分困難學生性格內向敏感,帶有自卑心理,不擅交際,精神世界狹窄,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資助育人工作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資助育人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經濟困難學生的物質生活。資助育人的基本工作內容就是緩解學生經濟壓力,對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直接或者間接的物質援助。許多高職院校通過減免經濟困難學生學費、申請國家助學貸款、進行額外生活補貼等形式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使學生無須為經濟方面的困難煩惱,安心學習和生活。
(2)資助育人工作可以提升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國家和學校所能給予經濟困難學生的幫助只是一時的,要徹底解決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問題必須使學生自立自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許多高職院校會定期或者不定期對資助對象進行調查,詢問這些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輔導學生的學業(yè),使學生接受更多的素質教育,從而提升能力、全面發(fā)展。
(3)資助育人工作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能有效強化學校的育人功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資助育人工作的核心,也是資助育人工作所追求的教育目標。許多高職院校設有貧困生勵志獎學金,并宣傳該獎金獲得者的光輝事跡和成就,為廣大經濟困難的學生樹立榜樣,激勵他們砥礪前行、自強不息,培養(yǎng)堅強、勇敢、不懼苦難的品質。
許多高職院校還會設立“公益感恩平臺”,倡導感恩教育,鼓勵資助對象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幫助經濟困難學生更快融入學生和社會群體,讓資助學生以實際行動回饋學校和社會。
資助育人理念在時代發(fā)展過程中也在不斷更新,以往受到時代局限性所致,許多高職院校只是單純給予學生物質資助,幫助經濟困難學生獲取畢業(yè)所需要學習和生活費用。在新形勢下,人們對于資助育人工作有了全新且更加深入的理解,傳統(tǒng)的資助育人工作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國家和社會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高職院校的資助育人理念亟待更新。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于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視,依舊采取傳統(tǒng)的“認證—填表—發(fā)錢”的資助育人流程,單純定期定額地以資金發(fā)放的形式給予學生物質幫助。這類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完成了“資助”的工作目標,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因經濟困難造成的學生和生活問題。許多高職院校沒有協(xié)調好物質資助與精神資助的比例,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精神和思想層面存在的問題,給予學生的精神支持相當匱乏,使得后續(xù)的“育人”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資助育人對象認定機制是實現(xiàn)資助育人工作精神扶貧的有效保障,是資助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的經濟困難學生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認定流程才能獲取資助,確保資助育人工作能落實到每一個真正需要的學生身上。傳統(tǒng)的資助育人對象認定機制大多為學生向輔導員提供一系列證明文件資料,輔導員將資料呈交給資助育人工作機構審核,隨后完成認證并進行名單公示。近年來,部分高職院校還在流程中加入了班級民主考察環(huán)節(jié),通過班級學生集體了解認證學生的日常消費用度,以此來判斷認證對象的家庭經濟條件。這一認證流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但依舊存在著相當多的漏洞,容易給一些“有心人”鉆空子。在學校方面,經濟困難學生的貧困認證審核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部分高職院校因條件所限,無法對其進行細致地考察,甚至沒有設立專門的審核機構,單純依靠政府開具的“貧困證明”進行認證。在學生方面,有些家庭條件尚可的學生抱有僥幸心理,通過謊報“貧困證明”來獲取資助。在民主評議環(huán)節(jié),同班同學也不愿得罪他人,難以切實履好自身的監(jiān)督職責。而部分真正經濟困難的學生出于自卑心理,不希望在民主評議和公示環(huán)節(jié)展露自身的家庭狀況而放棄申報。
“資助”的目的是“育人”,資助育人的基本工作內容是解決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問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而工作目標則是完成對于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目標。許多高職院校經濟困難學生不僅受到家庭經濟困難的困擾,還存在學習、生活和心理上的問題。高職院校在給予學生物質幫助后要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員對資助對象展開后續(xù)跟蹤教育,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強化學生的精神力量。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于資助育人工作“育人”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只是對資助對象進行一些簡單的感恩教育,教育手段單一,教育力度不足,甚至部分高職院校從未開展過后續(xù)的教育活動,導致資助育人工作未能充分發(fā)揮“育人”作用。
資助育人工作的內容包括資助申報材料的審核、資助對象的認證、資助活動措施的實施以及育人教育的后續(xù)跟進,內容繁多,流程復雜,從來不是單單一個學校部門或機構所能完成的,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然而現(xiàn)階段資助育人力量單一。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存在將資助育人工作完全交付于一個部門或機構的情況,各部門之間缺乏合作和協(xié)調意識,導致負責部門難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全面完成資助育人任務,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資格申報和資金發(fā)放工作,致使資助育人工作流于表面。另一方面,國家根據相關的法規(guī)政策向學校撥發(fā)“資助育人”專項資金,而學校負責將這些資金資助給經濟困難的學生,然而資助資金相較于龐大的貧困生群體而言無異于杯水車薪,逐年增加的經費給政府和學校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卻難以起到良好的成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資助力量和經費不足的問題。
樹立正確的資助育人理念是資助育人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的前提。資助育人的重點絕非資助,而是育人。單純地給予學生足夠的物質資助無法達到育人的效果。高職院校要充分理解黨和國家的資助育人政策,學習資助育人的先進理論和實踐成果,武裝資助育人思想,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挖掘資助育人工作的內在價值,把握好“資助”和“育人”之間的關系,在給予學生物質支持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充分發(fā)揮資助育人工作的功能。
高職院校要完善資助育人對象的認定機制,規(guī)范相應的認定流程,確保扶助工作的精確性和有效性。
(1)高職院校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力量,對在校學生的個人信息以及家庭經濟情況進行普查和記錄,甚至直接將學校的資源管理系統(tǒng)與各地區(qū)的民政、銀行、住建等部門的信息系統(tǒng)進行對接,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共享,方便相關工作人員掌握貧困生分布情況以及貧困程度,并采集學生在校期間的消費數(shù)據、學業(yè)水平、紀律情況,經由內外部信息整合,再由相關工作人員反復比對、審核,完成最終的資助資格認定工作。
(2)高職院校要加大認證資料的審查力度,規(guī)范佐證材料的信息填寫,在收取政府開具的“貧困證明”的同時還要額外追加其他證件,提高開具材料的難度和復雜性,從而保證認證對象家庭經濟情況的真實性。
(3)高職院??梢圆扇《嘣娜∽C形式,如走訪調查,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生面對面談話,了解學生真實情況;或是向學生的專業(yè)導師、同學、輔導員咨詢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狀況,但切記要照顧經濟困難學生敏感的內心,在介入學生的隱私的同時保護學生的隱私權,這樣既能有保證資助對象認定的準確性,又能以了解到的真實信息為基礎為資助對象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資助育人是一套全面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不能單純地將其作為扶貧工作開展,還需兼顧后續(xù)的德育功能。育人先育德,扶貧先扶志。在資助初期,高職院??梢詡戎赜趯W生進行物質經濟方面的支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但在資助育人工作進展到中期,學校需要對學生進行后續(xù)的跟進教育,深入了解學生的精神狀況和內在需求,開展勵志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塑造學生堅強勇敢的性格,培養(yǎng)學生誠實的品性,使學生學會感恩,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在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成長意識后,學??梢詾橘Y助對象提供社會實踐和勤工助學的機會,引導學生自力更生,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自我能力,為畢業(yè)后參與社會工作打下基礎。到了資助育人工作的末期,學生已經具備足夠的勤工儉學能力,學校要逐漸降低對學生的經濟資助,轉而向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咨詢援助,了解學生的就業(yè)需求,根據學生的個人意向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頂崗實習機會,一步一步地幫助學生走向獨立,使其成為一個有責任、有能力、有擔當?shù)漠厴I(yè)生。
專業(yè)的資助育人工作團隊是資助育人工作能高質量、高效率實施的保障。包括校領導、普通教職員工在內的各層教職成員需要共同參與完成資助育人工作。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專門的學生資助管理部門,直屬校領導管理,篩選具有豐富育人經驗的教師和具有資金管理經驗的財政人員參與部門工作,并且規(guī)定資助育人工作人員的職稱評定規(guī)則和具體工作內容,明確資助育人工作人員的發(fā)展定位,保證資助育人工作的規(guī)范性。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需要對資助育人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系統(tǒng)培訓,加強工作人員對資助政策的理解以及對資助學生群體的研究,提高工作人員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提升工作人員整體的工作水平。在成立專業(yè)的資助育人部門后,高職院校要加強該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要求學校所有部門積極配合資助育人工作,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義務,將資助育人工作成效作為部門考核的重要指標,提高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確保資助育人工作的質量。此外,社會力量也是資助育人工作的參與主體之一,高職院??梢灾鲃优c優(yōu)質企業(yè)進行合作,構建良好的校企合作體系,從多種渠道獲取社會資助資金,緩解政府和學校的財政壓力,壯大資助育人力量,提高資助育人工作成效。
綜上所述,資助育人工作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推進資助育人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刻不容緩。高職院校應及時更新資助育人的理念,壯大校內資助工作團隊,建立科學嚴謹?shù)馁Y助對象認定機制,豐富資助育人渠道,聯(lián)合政府以及社會企業(yè)構建多元化、高效率、高質量的資助育人工作體系,在為學生提供經濟支持的同時注重學生精神力量和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從而推動我國進一步實現(xiàn)教育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