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林, 陳苗, 張陽, 薛東鷹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 河南 焦作454000)
對于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需行機械通氣的患者而言, 既往治療方法以吸痰管盲插引流痰液為主, 該治療方法可能會損傷患者氣道, 導(dǎo)致氣道出血, 增加醫(yī)院感染風(fēng)險[1]。 而纖支鏡肺泡灌洗不僅能夠幫助操作者在直視下抽吸黏稠痰液, 還可以通過灌洗徹底清除患者細支氣管內(nèi)的分泌物, 有利于緩解氣道阻塞, 改善通氣與換氣功能, 促進患者自主排痰[2]。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 例, 進一步探討纖支鏡肺泡灌洗的臨床應(yīng)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 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 (n =50)和觀察組 (n =50)。 對照組中男33 例, 女17 例; 年齡45 ~65 歲, 平均年齡 (55.95 ± 7.19) 歲。 觀察組中男35 例, 女15例; 年齡46 ~65 歲, 平均年齡 (56.11 ± 7.20) 歲。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接受機械通氣治療者; ②腦血管意外、 胸部外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疾病術(shù)后者; ③臨床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 ①惡性腫瘤者; ②自身免疫疾病者; ③對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的配合程度較差者; ④肝、 腎、心等器官功能障礙者; ⑤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 包括祛痰、 平喘、 解痙、抗感染、 霧化吸入、 營養(yǎng)支持等, 并使用邁瑞SV300 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呼吸頻率8 ~20 次/min, 視壓力容量曲線下拐點數(shù)值調(diào)整呼氣末正壓, 并將壓力容量曲線上拐點作為潮氣量參考值, 共治療2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進行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 經(jīng)鼻或氣管插管注入2%利多卡因 (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4024045) 3 ~5 mL進行表面麻醉, 將纖支鏡 (奧林巴斯290 電子氣管鏡) 經(jīng)鼻、支氣管插管置入氣道, 并在需要灌洗的肺段注入1 ~2 mL 利多卡因進行局麻, 再注入37 ℃滅菌生理鹽水, 每次注入20 mL,共注入100 ~150 mL, 立即負壓吸引灌洗液, 每周灌洗2 ~3次, 共治療2 周。
1.4 評價指標①血氣指標: 治療前與治療2 周后, 采用血氣分析儀 (美國GEM3000) 檢測兩組患者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及動脈血氧分壓 (PaO2) 水平。 ②炎癥指標: 治療前與治療2 周后, 采集兩組患者肘部靜脈血3 mL, 采用日本日立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C 反應(yīng)蛋白 (CRP) 水平, 采用miniVidas 生物梅里埃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檢測降鈣素原(PCT) 水平。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計量資料以表示, 組內(nèi)用配對樣本t 檢驗, 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血氣指標治療前, 兩組的PaCO2、 PaO2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 >0.05); 治療后, 兩組的PaCO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PaO2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 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PaCO2、 PaO2 水平比較 , mmH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PaCO2、 PaO2 水平比較 , mmHg)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aP <0.05。
PaO2組別 n PaC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55.21±8.90 38.49±7.30a 54.01±8.68 84.01±10.22a對照組 50 55.46±8.88 44.79±6.61a 54.24±8.71 76.63±7.48a t 0.141 4.524 0.132 4.120 P 0.889 0.000 0.895 0.000
2.2 炎癥指標治療前, 兩組的CRP、 PCT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 >0.05); 治療后, 兩組的CRP、 PCT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的CRP、 PCT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CRP、 PCT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CRP、 PCT 水平比較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bP <0.05。
PCT (ng/L)組別 n CRP (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26.57±8.23 4.30±1.29b 1.98±0.59 0.39±0.04b對照組 50 26.66±8.11 10.45±3.57b 2.02±0.47 0.90±0.13b t 0.055 11.456 0.375 26.514 P 0.956 0.000 0.709 0.000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因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需要長期臥床, 導(dǎo)致其自主咳痰能力逐漸減弱, 進而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于患者氣管內(nèi), 且正壓通氣會將粘稠的痰液移至支氣管深部,易導(dǎo)致患者呼吸道阻塞, 呼吸費力, 最終出現(xiàn)撤機困難[3]。 在傳統(tǒng)治療中, 對于需要接受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常采用吸痰管反復(fù)吸痰, 但該方法吸痰效果一般, 且會對患者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傷。 而通過纖支鏡, 操作者可在直視下進行吸痰操作, 并清洗局部分泌物、 痰栓、 血栓等, 有利于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 使缺氧與二氧化碳潴留得到糾正; 同時還能夠?qū)⒚舾锌咕幬镒⑷牖颊卟≡顑?nèi), 利于增加病灶部位藥液有效濃度, 從而具有明顯的抑菌效果[4]。 另外, 肺泡內(nèi)含有毛細血管系統(tǒng), 纖支鏡下注射藥物, 可被充分、 快速吸收, 從而能夠提高局部血藥濃度, 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抑菌、 殺菌效果[5]。此外, 纖支鏡肺泡灌洗的目的性較強, 在達到肺段及其以下水平時, 能夠直接清除痰液、 膿液等有關(guān)阻塞物, 同時通過生理鹽水進行灌洗可刺激患者咳嗽、 咳痰的反射能力, 從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主咳痰能力, 并可避免因膿液在病變部位大量積聚而引起感染, 從而可阻止炎癥擴散。 血氣指標, 如PaCO2、PaO2是評價機體呼吸功能的可靠指標, 檢測指標水平可直接反映機體的肺換氣功能[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治療后觀察組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 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可有效調(diào)節(jié)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氣指標, 分析原因在于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通過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能夠促進其呼吸功能好轉(zhuǎn), 使肺通氣以及換氣功能得到改善。 CRP 是反映機體炎性反應(yīng)程度的典型非特異性指標, 其水平不受患者性別、 年齡等因素的影響, 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準確性, 在感染性疾病的輔助診斷中有重要作用[7]。PCT 是被公認為能夠反映感染的靈敏生化標志物, 亦屬于炎性因子, 其水平越高, 機體由感染引起的炎癥程度越重, 不利于肺部感染的痊愈[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治療后觀察組的CRP、PCT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纖支鏡肺泡灌洗可有效改善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癥指標。 分析原因在于纖支鏡肺泡灌洗通過提高患者自主咳痰能力, 有效避免感染加重, 從而阻止炎癥進一步擴散; 并通過注入抗菌藥物, 發(fā)揮抑菌、 殺菌的作用。
綜上所述, 纖支鏡肺泡灌洗治療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顯著, 可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血氣指標, 減輕患者炎性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