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四紅
(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yè)學院 公共基礎部,安徽 安慶 246052)
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一直高度重視,2019年3月,習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更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關鍵,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1]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有助于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其它課程要和思想政治課程形成合力,產(chǎn)生協(xié)同效力。
中國共產(chǎn)黨早在革命時期就積累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jīng)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總結以前工作經(jīng)驗并同時吸收前蘇聯(lián)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建立了符合中國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眾多學科中的地位逐漸提升。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治要求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其他科目所沒有的話語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權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國家政治生態(tài)的變化也出現(xiàn)過“高潮”與“低谷”,縱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國內政治生態(tài)的變化,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1949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在全國第一次教育大會上就強調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培養(yǎng)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思想。在1951年和1952年的高等院校和中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設置中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教學任務。1953年教育部專門下發(fā)了文件確定《馬列主義基礎》成為各類高校和??圃盒6昙壍谋匦拚n程,為這一時期思想政治論課課程設置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文件依據(jù)。1956年,教育部通過相關文件正式確立了《馬列主義基礎》《中國革命史》《政治經(jīng)濟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四門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基礎課程和必修課程,這一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在正常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得以確立。
1957年—1958年之后由于受“右傾”和“左傾”思潮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演變成政治化教育的現(xiàn)象嚴重。1959年,雖然中央開始糾正“左”的錯誤思想,但隨著這一時期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添加了很多修正主義內容。由于我國對世情、國情研判發(fā)生嚴重偏誤,階級斗爭擴大化充斥著整個政治生態(tài)空間,黨內彌漫著對資本主義復辟的恐懼氣氛,反映在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強無產(chǎn)階級教育,與資產(chǎn)階級爭奪青年人。這一時期思想在“右”和“左”的錯誤影響下,非正常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畸形增長,雖說表面上強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其實更多的是淪為這一時期反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階級斗爭工具。[2]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接近“瘋狂”的境地,教育環(huán)境受到嚴重破壞,許多高校停止了招生,但全國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為“四人幫”服務,大字報、毛主席語錄、紅衛(wèi)兵、串聯(lián)、批斗等成為那個時代人特殊的記憶,痛苦的回憶。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表面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這是個錯誤的“高度”,將那一時期人們的思想引向錯誤的深淵,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1978年,鄧小平首倡的“真理標準討論”實現(xiàn)了人們的思想大解放,人們重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解決中國問題的重要性,中國共產(chǎn)黨對社會主義和國際形勢有了正確的認識和對待,思想路線得到了端正,工作重心由原來的階級斗爭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中來。這一時期高考制度恢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也恢復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政治生態(tài)正常情況時的設置。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符合當時社會政治生活的需要,教育部還專門在全國高校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了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管理建設存在諸多不統(tǒng)一和不規(guī)范的問題,1980年和1984年,教育部專門制定了兩份高校馬列主義課的課程設置規(guī)定性文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集中統(tǒng)一的指導規(guī)定。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科建設和專業(yè)建設中的地位逐漸凸顯。“85”方案在這一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需求上應運而生,成為這一時期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的主要指導思想。[3]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適應了政治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并對學生正確認識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激情起到了責無旁貸和無可取締的作用。1995年—1997年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逐步形成,“兩課”教學和鄧小平理論概論教學成為這一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最鮮明的特征,內容貼近學生和社會實際,學科建設日益加強,教學管理也越來越規(guī)范化。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在恢復正常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回歸了理性,對當時人們正確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起到了重要媒介作用。
1998年,為了解決好鄧小平理論的“三進”問題,中宣部、教育部兩部聯(lián)合發(fā)文共同指導高校兩課課程建設問題,指出不管在專科院校還是本科院校都要開設鄧小平理論概論課,而且是必修課,強化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教學,這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改中常常會提及到的“98方案”?!?8方案”的提出體現(xiàn)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傳承性和與時俱進性,反映了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毛澤東思想后取得了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篇之作——鄧小平理論,理論成果的推廣必須要迅速在高校中展開,1998年秋季學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開設了鄧小平理論概論課。在這之后,2000年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思想,并于2004年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之后,其也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有些高校開設“三個代表”理論概論課進行試點,加緊對其實現(xiàn)“三進”工作。但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存在新的問題:課程銜接、課時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程內容重復等問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發(fā)展不利。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又聯(lián)合發(fā)文,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了影響至今的“05方案”?!?5方案”將原來的“兩課”改為“思想政治理論課”,[4]課程體系建設更加科學完善。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推進學科建設、規(guī)范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整體提高教師素質方面提出了諸多新要求,在全社會形成合力齊抓共管下,思想政治理論課逐漸成為學生滿意度比較高的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在這一時期隨著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逐漸進入了加快發(fā)展時期,高校在中央的要求下增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這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地位的提升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上強調我們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加大對“中國夢”的宣傳力度,全社會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學校意識形態(tài)整體形勢,把從嚴治黨落到實處。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三全”,學會“三因”,遵循“三規(guī)律”,借助好思政課堂主渠道,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來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式。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講話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黨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地位以及話語權地位。當前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戰(zhàn)。在高校中要嚴格黨委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統(tǒng)一領導,做到“五個堅持”“四個自信”“三觀教育”,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嚴格規(guī)范管理,教育部將2017年列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各高校紛紛采取各項措施充分落實教育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各項要求,大大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深入發(fā)展。
2017年10月24日,黨的十九大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修正案)》決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2018年3月,教育部組織專家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編入教材,在全國高校普遍推行新教材,高校思政理論課概論課用了7章內容專門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同年5月,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順應“三變”,在新時代要重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模式,讓高校思政理論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性工作。在2018年8月和9月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以及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9年3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并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老師責任重大。給思政老師提出“六要”要求,給思政理論課提出“八個統(tǒng)一”,這是向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望,讓思政理論課教師備受鼓舞的同時感到責任重大。我們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思政理論課話語權在高校所有課程中的地位凸顯,成為最熱門的大學課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反映了不同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情況和課程地位,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展變化情況進行梳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話語權發(fā)展規(guī)律呈現(xiàn)以下特征:
縱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在任何時期都沒有松懈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高校停課的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沒有停課,并且在不斷“強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總體來講,大部分處于正常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正常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下,作為高校的一門重要理論課程,和每個高校的其它專業(yè)課程一樣受到同樣的重視,但相對其它公共基礎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地位較高,思想理論課的課程設置的變動需要教育部發(fā)文決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由教育部專門組織專家編寫,全國統(tǒng)一統(tǒng)編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準確性以及教師在傳達黨和國家重大政策的正確性。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確保政治立場的正確性和堅定性,全面貫徹黨的基本方針,必須要弄清楚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這一系列根本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責無旁貸,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這是賦予思政理論課教師的歷史使命,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話語權的依據(jù)所在。
同時,在中國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非正常時期,國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上的規(guī)定偏離正常的軌道,與思想政治相關的活動接近于“瘋狂”,但不難看見這一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政策與當時整個社會狀態(tài)的吻合性。 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當整個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偏離,必然導致指導思想上的偏離,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宣傳黨的政策的主要渠道,必須要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思想政治理論課出現(xiàn)異常淪為政治宣傳的工具,也是意料之中之事。因此我們看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權地位總是與當時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相關,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常,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更具理性,更能加強黨和國家的凝聚力,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非正常,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表面上似乎得到提升,實質上更多起到的是助紂為虐的作用,對社會產(chǎn)生的副作用大于正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不同歷史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發(fā)生重大變化時總和時任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新的指導思想不無關系。當新任國家領導人提出新的思想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必須要實現(xiàn)在最短的時間內推行全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高校的普及,中宣部、教育部會及時發(fā)文要求這些重要的理論成果必須迅速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積極推動這些指導思想的“三進”工作,這些重要理論成果自然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思想在1945年寫入黨章后才確定為我國的重要指導思想,1949年我國建立新中國,教育部下文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1951年9月教育部就頒布了文件強調思想政治課程中要系統(tǒng)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1952年10月教育部就毛澤東思想課程做了專門指示,1953年2月將馬列主義課程列為各高等院校包括??圃盒6昙壉匦拚n程,加強毛澤東思想的教育。這一時期的思政課程設置方式延續(xù)至今,對后來國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方式上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1961年,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課程主要學習毛澤東同志的政治學說。1964年黨的指導思想發(fā)生偏差,當時中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任務是對青年加強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教育,宣傳毛澤東思想是最根本的任務,毛澤東著作是最根本的教材,1966—1976年更是將毛澤東語錄、毛澤東著作和革命大批判的文章作為唯一教材,毛澤東思想被“神化”。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之后,中宣部、教育部1998年4月就開設鄧小平理論課程,做了具體規(guī)定,要求從1998年秋季開始鄧小平理論課程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全面推動鄧小平理論的“三進”工作。隨著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其“三進”工作就提上了日程。從2003年2月到2005年2月概論課課程發(fā)生重大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直接納入學科建設領域。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是在2007年10月在黨的“十七大”寫入黨章的,2009年3月,教育部通知在高校思想政治課開展科學發(fā)展觀教育,在高校概論課課程中安排科學發(fā)展觀的教學內容,強化科學發(fā)展觀教育,形勢與政策課要安排科學發(fā)展觀專題教育活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7年10月寫入黨章后,教育部與中宣部共同啟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修訂工作,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新教材于2018年秋季在全國高校普遍使用。2019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還在不斷深化。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每一個新的國家領導人新的理論成果的出現(xiàn),這些理論成果就成為當時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的重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直是個恒久的命題。每個時期黨的重要領導人的重要理論成果都是領導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過程中的經(jīng)驗的凝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強調中國社會要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問題必須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5]這是馬克思自身的理論品質所決定的。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大理論——毛澤東思想,在它的指引下,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仡欬h在這一時期的歷史,我們看到當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時候,我們國家在革命與建設中就能一帆風順,反之,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遭遇巨大的挫折。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運用到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征程中,我們黨結合每個歷史階段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和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重要理論成果。在這一理論成果的指導下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所以能取得偉大勝利在于它不僅是科學的,而且為中國社會所必須。中國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社會實踐中牢牢地的掌握了如何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傳播黨的指導思想的重要渠道,在闡述黨的重要理論成果時都要對其精神內核進行概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以說是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始終的重要話題。
我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思想政治話語權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主要是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它與哪些因素有關?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地位變化規(guī)律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的變化規(guī)律,對這些規(guī)律的研究最終希望能了解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究竟有何重要性。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狀況的分析了解我們可以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一直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毛澤東思想六大主要內容之一,不管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中國是在正常的時期還是非正常的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都需要中宣部和教育部發(fā)文專門進行相關的規(guī)定,才能在各個學校推行和宣傳,由此可見,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宣傳內容的準確性和政治性有統(tǒng)一要求,這是和其它學科最不一樣的地方。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開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了非常難得的和平時期,這一時期主要任務是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但歷任領導人從來就沒有對思想政治教育松懈過,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都在不斷地強化,強調要堅守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塊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2019年的中國遇到中美貿(mào)易摩擦、香港暴力問題等比較復雜的國際國內狀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這個特殊時期更要看清問題的本質,站穩(wěn)自己的政治立場,辨析事件的本來面目,理性看待和正確處理當前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但宣傳這一主導思想的主要任務就落實到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部,展開全國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集體備課,這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了解和傳達黨中央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無可取代的作用,這既是維護國家政治局面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國區(qū)別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最大的特別之處,同時還是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唯一的執(zhí)政黨能維系至今的重要法寶之一。
根據(jù)上述研究,結合新時代黨中央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以及當前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際情況,對在新時代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事業(yè)的工作者來說,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啟示:
新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既是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使然,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實踐的必然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中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依托馬克思理論研究成果和相關建設工程,加快出版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材,這些新教材要迅速地實現(xiàn)進課程、進頭腦。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堅守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要準確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平臺,旗幟鮮明的宣講馬克思主義,宣講當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宣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用真理的力量去感召教育對象,去應對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的融合,實現(xiàn)“三全”育人,這既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堅持的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又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這為新時代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成果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是個系統(tǒng)工程,要有戰(zhàn)略性思維,要堅持頂層設計,長抓不懈。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要反映時代特征,要與新時代下學生的特點相契合。新時代的學生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面臨著各種文化的沖擊,他們的思維方式、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和以前的學生相比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要實現(xiàn)“八個相統(tǒng)一”,要用真理的力量吸引學生,要用透徹的學理分析理解學生,要用深刻的思想情感感化學生,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收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拓展新的渠道,創(chuàng)建新的平臺,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教育中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當前,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能集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要積極挖掘其它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工匠精神、專業(yè)倫理教育等,其他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利用自己的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xié)同效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實現(xiàn)其它課程老師教育理念上的轉變,實現(xiàn)全國上下“課程思政”建設的落地生根。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實現(xiàn)有機融合,網(wǎng)上線下的思想政治課程建設大大增強課程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微課、慕課等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不斷深刻改變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陣地,是社會思潮的集散地,是思想意識爭辯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成為各種思潮的主要爭奪對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價值體系為引領,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改革的得失成敗。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擺在我們面前的仍然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要直面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存在的問題,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做好高校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總結反思工作。要加強高校黨委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明確高校黨委的工作職責,強化高校黨委的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理論水平,強化他們的政治、政策學習方式和效果,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原著,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高校黨委要像重視廉政工作一樣重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弘揚真理、嚴肅組織紀律,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領導水平。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處于特殊地位,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高校要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要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xié)同配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格局。這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核心領導人親自抓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這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感覺責任重大,教師要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現(xiàn)狀不理想的狀態(tài),推動其高水平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