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麗
(太原工業(yè)學(xué)院,山西太原 030008)
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fā)展歷史過程中,動植物以及自然界眾多千奇百怪的各色生物都與人類一樣,經(jīng)歷著漫長的發(fā)展和演變,同時與人們的生活又息息相關(guān)。然而,不同的民族和種族,由于地理位置、發(fā)展歷史、以及風(fēng)俗習(xí)慣等的差異,對于動植物的情感和態(tài)度又有所差異。
所謂的動物文化,是指動物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意義[1]。由于受自然地域差異、社會習(xí)俗以及歷史沿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民族對于同一動物具有不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因而產(chǎn)生了不同的民族心理文化。中西方民族亦是如此。
基于人類語言與文化及思維方面的些許相似性,中西方民族對于少數(shù)動物的文化認(rèn)知存在相似或相同的共性。
(1)豬——pig。
豬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憨厚、可愛的形象。它不僅能為人們帶來經(jīng)濟上的富足,同時,由于它憨態(tài)可掬的富態(tài)形象,在中國民間成為財富的象征。然而,在中國文化中,豬由于其貪吃、貪睡、邋遢以及肥胖的形象,還是“饞”“懶”“笨”的代名詞。例如,“豬狗不如”“蠢笨如豬”“牧豬奴戲”“豬朋狗友”“豬突豨勇”等都具有貶義。
在西方文化中,pig 的文化內(nèi)涵與中國的“豬”的負(fù)面形象基本相同,即骯臟貪婪、好吃懶做,因此,許多與豬有關(guān)的說法也常常含有貶義。
例如:Arrogant pig! 傲慢的家伙!
Don’t be such a pig! 別那么討厭!
This place is pigsty.這地方又臟又亂,跟豬圈一樣。
(2)蛇——snake。
蛇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邪惡、狡猾、猜疑的代名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總把蛇和惡毒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漢語中有“地頭蛇”“毒如蛇蝎”“人心不足蛇吞象”等說法。在西方文化中,根據(jù)《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記載,人類的始祖夏娃是在蛇的誘惑下偷吃了禁果,犯下了原罪[2]。因此,在西方文化中,蛇成了魔鬼與邪惡的象征,還用來指代陰險冷酷或叛逆不忠的人,在英語中的含義也多含有貶義,例如,英語中的warm(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與漢語中“農(nóng)夫和蛇”的故事如出一轍,譯為“養(yǎng)虎為患”或“姑息養(yǎng)奸”。此外,類似的還有如a snake in the grass 喻指“潛伏的敵人”或“潛伏的危險”。
(3)狐貍——fox。
在中西方文化中,狐貍都象征著狡猾奸詐、詭計多端以及生性多疑,因此大多具有貶義。比如,漢語中的“狐假虎威”“滿腹狐疑”“兔死狐悲”“狐朋狗友”“城狐社鼠”“豺狐之心”等詞語都具有貶義。英語中fox 也含有狡猾、詭計多端的含義。
例如:as sly as a fox 像狐貍一樣狡猾
play the fox 行為狡猾
an old fox is not easily snared 老狐貍不會輕易被捉住。
(4)鼠——mouse。
在中國文化中,老鼠靈活狡猾、行動鬼祟,常常白天藏匿、夜間活動,且因為面目丑陋,偷吃糧食,破壞性強而遭到人們的普遍厭惡,因此在漢語中,有關(guān)老鼠的表達,大多都是負(fù)面的。例如,“鼠目寸光”“鼠肚雞腸”“膽小如鼠”“蛇鼠一窩”“賊眉鼠眼” 等均含有貶義。在西方文化中,rat 和mouse 也是不受歡迎的動物。常被用來形容那些自私、不忠的人。
例1: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
【譯文】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此外,與漢語文化相似,rat 和mouse 在英語中常被用來形容膽小、害羞的人。
例2:He is such a mouse,he never dares complain about anything.
【譯文】他很膽小,從來不敢抱怨什么。
綜上所述,在中西方文化中,老鼠mouse 的形象一般都含有貶義。
中西方民族,由于地域、人文歷史以及社會習(xí)俗等方面的差異,造就了特定的文化,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不同的民族對于同一動物賦予了明顯不同的聯(lián)想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3]。
(1)龍——dragon。
龍在漢語文化中,存在久遠。早在遠古時期,就逐漸形成了遠古人類對龍的崇拜和敬仰,出現(xiàn)了龍圖騰。在中國古代,常常用來象征帝王和皇權(quán),成為權(quán)力和地位的象征。與帝王有關(guān)的一切都被冠以“龍” 字。例如:“龍體”“龍顏”“龍椅”“龍床”“龍袍”等,以至于帝王的龍袍上一般都繡著龍的圖案。因此,在中國文化中,龍象征著權(quán)威、力量、才華、吉祥,具有褒義。時至今日,龍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海內(nèi)外的炎黃子孫都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并以此而自豪。
在西方文化中,龍常常跟邪惡聯(lián)系在一起,是邪惡的代名詞。現(xiàn)代英語中,也常常用dragon 來指代兇悍之人??傊谖鞣饺诵哪恐?,龍是兇惡丑陋的象征,完全具有貶義,這和中國文化中龍的文化意象截然相反。
(2)鳳凰——phoenix。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鳳凰是掌管風(fēng)雨的神鳥,也是百鳥之王。古人認(rèn)為鳳凰的出現(xiàn)是吉兆。漢語“鳳毛麟角”指珍貴而不可多得的人或事物。同時,鳳凰也象征著人間美德和愛情。隨著時代的變遷,鳳凰被簡化成了雌性的鳳,象征著富貴吉祥。
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 是一種供奉于太陽神的神鳥,它的生命周期是500年。相傳,Phoenix 在生命周期結(jié)束時,會建造一個焚燒場所,并在其中燒成灰燼,然后在灰燼中又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Phoenix。因此,在西方文學(xué)作品中,Phoenix 象征著“死亡”“復(fù)活”和“永生”。
(3)狗——dog。
中國人自古就有養(yǎng)狗的習(xí)慣,但是中國人從思維方式、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感情上對狗并不像西方人那樣親近。狗在漢語文化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象征著卑劣可惡的品性,以至于漢語文化中,與“狗”相關(guān)的詞語,大多具有貶義。例如:“狗仗人勢”“狗膽包天”“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等等,這些詞語均含有貶義。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式各樣的狗狗成為眾多家庭的寵物,家庭地位頗高。
在西方文化中,狗主要是一種愛寵,尤其對于英國人而言,dog 既可以幫助人們打獵、看門,同時又可以作為寵物陪伴人們。因此,在西方國家,dog 常常被看作是人們的保護者和忠實的朋友,甚至被認(rèn)為是家庭成員[4]。因而在西方國家中,常常用she 或he 來指代狗??傊?,狗在西方文化中,形象比較積極、正面,多含有褒義。比如,在英語中,一些以dog作為喻體的詞語大多含有褒義。
例如:a lucky dog 幸運兒
top dog 重要的人物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時
此外,在英語中,也有少數(shù)和dog 有關(guān)的習(xí)語具有貶義。例如:
a dirty dog 壞蛋、行為骯臟的人
a lazy dog 懶漢
總體而言,dog 在西方文化中的褒義多于貶義。由此可見,狗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含義。
(4)孔雀——peacock。
在中國文化中,孔雀自古就被認(rèn)為是一種美麗,吉祥的大鳥。中國人認(rèn)為孔雀開屏是喜慶吉祥的象征,所以人們常用孔雀比喻美麗的人或事物。在中國古代有“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故事;舞蹈家楊麗萍因跳孔雀舞而出名,被譽為“孔雀公主”,她所表演的孔雀舞令人贊嘆不已。
然而,孔雀由于其美麗的外表,在西方文化中具有驕傲、虛榮、炫耀以及洋洋得意的含義。尤其是它行走時昂首闊步,目中無人的樣子,以及開屏?xí)r頭冠頻頻擺動,以此來炫耀自己的美麗。因此,在西方文化中,peacock 常常帶有貶義。西方人往往忽略了孔雀美麗的一面,只強調(diào)它驕傲的一面,所以英美人形容一個人驕傲、狂妄、愛虛榮時,常常會說He is as proud as a peacock.(他像孔雀一樣驕傲)。
可見,孔雀在中西方人心目中的文化內(nèi)涵大不相同。
(5)雞——cock。
雞是人類最熟悉的家禽之一,千百年來,雞同人類關(guān)系密切,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世界各地的民族以自己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觀念,賦予了雞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和寓意。
在中國文化中,雄雞破曉而啼,預(yù)示著一天的開始,象征著勤奮、努力和光明的前途。毛澤東的著名詩句“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的詩句表現(xiàn)了新中國朗朗乾坤的新氣象。在漢語的發(fā)音中,“雞”與“吉”諧音,因此,雞在中國常有吉祥之意。因為雞鳴能夠除黑暗而迎光明,所以,雞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光明的使者、是吉祥的象征。此外,雞還象征著勇敢善斗。傳說中,雞鳴日出,帶來光明,古人因此認(rèn)為雞可以驅(qū)魔辟邪,正因如此,斗雞在我國古代民間久盛不衰,斗雞甚至被用來在軍營中鼓舞士氣??梢?,雄雞作為善斗的勇士,其英姿氣魄被人們所稱頌。
在西方文化中,cock 也有著不同于漢語文化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首先,在英語文化中,cock 具有好斗、自負(fù)的含義,因此,英語中常用cock 來描繪人好斗、自負(fù)的行為。
例1:I’ve never heard such cock in my life.
【譯文】我一生從未聽說過這樣的胡說八道。
例2:The jury did not believe the witness’ cock and bull story.
【譯文】陪審團不相信證人的無稽之談。
其次,cock 具有迎賓的含義。在英國的一些小酒館里,常??梢钥吹絚ock and pie 的字樣,這里的cock 有翹首以待來客的含義。最后,cock 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宗教含義。在基督教傳統(tǒng)文化中,cock 被視為圣物。在希臘神話中,cock 引起了人們對于東升旭日的注意,因此它被專門奉獻給太陽神阿波羅;在羅馬神話中,cock 被奉獻給墨丘利,因為它的啼叫使千行百業(yè)在清晨開始工作。
(6)貓——cat。
在漢語文化中,貓整天晝伏夜出,其天職是捕鼠,主動出擊,從不懈怠,滿足了人們除鼠保糧的愿望。因此,貓在漢語文化中,溫順可愛,常常帶有褒義。比如,日常生活中,人們形容某人嘴饞會用“小饞貓”,其實寵溺之意不言而喻。因此,貓在中國文化中,多具有褒義。
Cat 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多種象征意義。在古代埃及,人們認(rèn)為貓可以在黑夜里行動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是,因此,貓在古代埃及被視為神圣的動物。在基督教文化中,貓又被視為異教力量,尤其是黑貓,它是巫婆們的最佳伴侶。西方人認(rèn)為,黑貓是夜間出來游蕩的巫婆的化身,所以認(rèn)為見到黑貓是不吉利的事情。美國人也認(rèn)為,如果走路時遇到貓是不吉利的象征??梢?,貓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情況下,多具有貶義。
人類世界的多樣性不僅僅源于人類文化的差異性,同時也源于人類文化的趨同性[5]。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然而,也正是基于這種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在中西方文化中,少數(shù)截然不同的動物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內(nèi)涵。
(1)老虎tiger 和獅子lion。
在漢語文化中,老虎是“百獸之王”,是健壯有力、勇猛威武、果敢大膽的象征。中國人常借虎來助威驅(qū)邪,保佑平安。因此,虎的勇猛的形象自然就成為英勇作戰(zhàn)的將士們的象征。故而漢語中常用“虎將”“將門虎子”等來形容驍勇善戰(zhàn)、橫掃千軍的常勝將軍,“如虎添翼”“虎踞龍盤”“虎虎生威”等詞語表達了中國人對于老虎的敬畏與崇拜。
在西方文化中,其百獸之王不是老虎(tiger)而是獅子(lion)。在英語中,lion 是勇敢、兇猛和威嚴(yán)的象征,因此,英語中l(wèi)ion 的文化內(nèi)涵與漢語中老虎的文化內(nèi)涵是相同的。因此,在涉及這類文化問題的翻譯時,應(yīng)做相關(guān)調(diào)整。
例如:虎將brave general
虎膽英雄hero as brave as a lion
虎虎生威vigorous and energetic
(2)牛bull 和馬horse。
眾所周知,中國是內(nèi)陸國家,在中國古代,牛是人們最重要的勞動力,人們主要靠牛來耕作。因此,在漢語文化中,牛是勤勞、堅韌、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以及力大無窮的象征。漢語中的“老黃?!薄叭孀优!钡瘸S脕硇稳菖5膬?yōu)秀品質(zhì)。
英國由于是群島國家,因此英國人自古以來,主要靠馬耕作、運輸以及打仗等。馬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成了力大無窮、吃苦耐勞的象征,因此深受西方人喜愛。
例如: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飯量大如牛eat like a horse
牛飲drink like a horse
當(dāng)英漢動物詞匯的表達形式和文化內(nèi)涵相同時,也就是說,當(dāng)英漢語中的動物詞匯所表達的事物性質(zhì)或人物品質(zhì)相同,同時形象意義也相同時,那么就可以保留原文的動物形象,進行直譯[6]。
例如: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 對牛彈琴
as faithful as a dog 像狗一樣忠誠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
當(dāng)英漢語中動物詞匯所表達的意義和形象不同且無法改變動物形象進行套譯時,就可以舍棄原來的動物形象進行意譯。
例如:big fish 大亨
Dog does not eat dog.同類不相殘。
It rains cats and dogs.下著傾盆大雨。
當(dāng)漢英兩種語言中的動物詞匯不同,但表達的形象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一致時,可以采取譯語中含有相同的動物形象的詞匯來進行代替,這就是套譯法。
例如:對牛彈琴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引狼入室 to 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
一箭雙雕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產(chǎn)生了不同的動物文化。只有熟練掌握其文化差異和文化內(nèi)涵,才能在中外交流中得心應(yīng)手,避免文化沖突帶來的誤解,更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