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增卓瑪
(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西藏拉薩 850000)
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支撐和發(fā)展的靈魂。所以,在高中語文課程教育中,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促進學生自身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在新課改的助力下,人們對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越來越關注。然而依然存在無法達成教學目標的情況,為此,針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頒布,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引導,也為負擔高考重任的高中語文課程注入了更多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同時,它的頒布,也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提供了新的方向。評課是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其目的是謀求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高質量的評課對于改善課堂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關于如何評課的方式方法的研究較多,但是對于分秒必爭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怎樣的評課方式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大家的關注卻不是太多。因此,該文針對這一問題,將研究目標鎖定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的有效性上,專門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該文的研究思路秉承著理論指導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首先,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的理論依據(jù)進行簡要分析,為該研究的順利進行打下理論基礎。其次,對一線高中語文教師進行調查和訪談,通過分析教師的調查結果和訪談記錄以及相關文獻,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的內容、方式、教師評課的關注點等方面分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存在的問題并做出相應的歸因分析。然后,結合具體調查研究,反思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評課標準,制定符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的原則及評課標準。在此基礎上,從有效教學視角,提出改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現(xiàn)狀的實施策略,尋找適合語文學科特點以及高中語文學段特征的評課方式。新一輪的高考改革即將來臨,高中語文必將受到更多的重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的改革也必將是任重而道遠。美好的設想與愿景的實現(xiàn),還需要更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做出持續(xù)不懈的努力與探索。
西藏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前通常會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但是教學目標制定得不夠明確,講解得不夠清晰,不能采用學生理解的字眼來解釋教學目標的內容,這導致學生無法深刻對教學目標進行理解,對于課程結束以后,自己應該掌握的知識與能力并不清晰,因此,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也就沒有目標意識和方向感。而且部分西藏高中語文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來自網(wǎng)絡資料,他們自己對于教學目標的意思尚且不夠清楚,再向學生解釋時,就顯得更加力不從心。部分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不能針對教學重點。要么,所有目標都是教學重點,對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要求太多,使學生無法消化;要么,所有目標都是浮光掠影,不能吸引學生興趣。除此之外,部分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水平不符合,沒有掌握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估計過高或者過低[1]。學生學習一整節(jié)課,卻只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或只用了較短時間就將全部教學目標完成了,這種課堂教學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制定的教學目標并不能發(fā)展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2]。學生無法從課堂教學中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就會漸漸失去課堂學習的興趣。
在應試教育的作用下,西藏高中語文教學很少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西藏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都認為教學大綱對學生要求的學習任務較多,為了使學生順利參加與通過考試,需要講解每個知識點給學生,但是課堂時間十分有限,講解知識的時間有時都不夠,根本沒有課堂活動的開展時間,更別說是課堂活動還需要豐富多彩[3]。偶爾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與學生也并不積極參與,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疑難問題,教師并沒有及時解答,給予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討論的問題就被擱置,積累的疑惑就更多,對學生在知識積累上具有消極影響。學生因此也不愿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習能力因此也無法得到提高,惡性循環(huán),導致教學活動越來越單一。
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與否與其教學能力關系密切。專業(yè)知識非常淵博的教師如果無法運用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法去傳授知識,也不能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產生學習興趣[4]。教師只有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學生能否簡單復述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直接反映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程度。據(jù)調查,西藏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不樂觀,這與教師的教學能力較為薄弱有關。學校也很少創(chuàng)造機會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少組織到內地學校開展教師交流學習,也很少邀請專家到本地開展講座,西藏高中語文教師通常只能通過網(wǎng)絡學習或在學校內部與其他教師討論溝通教學方法。這種相當封閉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教師成長是非常不利的[5]。
據(jù)調查,學校對于西藏高中語文教師并沒有提出明確的教學反饋要求。由于工作任務重,教學壓力大,教師每天忙于備課、教學,很少進行教學反思。
部分教師沒有制定課堂應遵守的規(guī)范,失去紀律約束,學生犯錯也沒有針對性的懲戒措施,部分學生難免在課堂學習中持松懈狀態(tài),比如,學習時偷看手機,上課時畫畫等。有些教師雖制定了相應規(guī)范和紀律措施,但是自己卻不遵守,如上課接電話等。教師對違紀學生處理方法有不妥之處,比如,讓違紀學生罰站,雖然有效制止了學生的違紀行為,但是學生是否認真聽課卻不關心。部分教師喜歡在課堂上談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無法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目標[6]。并且有些學校教室小,學生卻多,學習環(huán)境非常差。
制定教學目標應該從學生具體情況出發(fā),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具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予以滿足,與學生的接受水平相符合的教學目標。教師制定教學目標還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層次差異[7]。另外,教學目標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應注重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與情感體驗。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還要讓學生理解自己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解釋時,應該采取通俗易懂的話語,特別是面對漢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時,可以將藏語作為輔助語言使用[8]。教師還要在結束課堂教學時,告訴學生針對該次課程的考核內容與考核形式,使學生可以合理安排,重點記憶,在教師考核前就將學習任務完成,這樣也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得到提升。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開展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內容中去,對作者情感得以體會[9]。例如,教師講授《故都的秋》一課時,可以將對課文配音朗讀的片段播放出來,組織學生安靜聆聽,伴隨著配音大師柔和的聲線,腦海里慢慢浮現(xiàn)秋天的景象來:早上寂靜的院落、樹上飄落的花和葉子、秋蟬鳴叫的聲音,還有熟透的棗子。學生感覺到自己似乎身處于北國秋天,這不僅使學生品味了課文的語言,而且對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情感得以更好理解[10]。再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采用編演話劇,朗誦詩歌,成語接龍等豐富的活動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注意學習紀律,教師也要在旁邊給予知識和技能上的指導。學生不僅通過小組合作學會語文知識,而且提高其協(xié)作、組織和創(chuàng)新能力[11]。
學校應鼓勵教師在職學習,為教師提供培訓交流的機會[12]。比如,去其他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寧夏、新疆等交流學習,由于彼此教學工作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學習借鑒這些地方教學成功案例。學校還可以邀請國內著名的教育專家、學科知識豐富的高級教師等來西藏開設講座等,提升該校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13]。另外,教師自己也需要通過自學的方式,提高語言教學的水平,采用先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授《白馬湖的冬天》 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導入新課,首先拋出一個問題:西藏拉薩冬天的羊湖和納木錯景色是怎樣的?學生們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羊湖與納木錯冬天的視頻和圖片,使學生頭腦中這些景色的形象更加鮮明與形象[14]。學生回答結束后,再拋出另外的問題:冬天的白馬湖景色如何? 白馬湖與西藏圣湖的區(qū)別是什么? 通過提問,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到課本中來[15]。教師通過有效提問,啟發(fā)與引導學生思考答案,這一過程不僅使學生探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而且對學習樂趣深刻體會到。
除了利用提問的方式給予學生教學反饋,還可以在批改作業(yè)時,利用評語指正學生的錯誤或給予正確的鼓勵來做出教學反饋[16]。同時,教師應多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以推動自己教學水平的提升。
教師應重視組織與管理課堂,建立合理的課堂規(guī)范,并用懲戒與獎勵的方式將其形成制度化。教師要以身作則,對課堂規(guī)范予以遵守與執(zhí)行[17]。另外,教師應尊重與理解學生,使學生擁有對自己的情感和意見自由表達的權利,教師還應使教學環(huán)境得到優(yōu)化,改變安排不合理的教室座位,建立充足的活動空間,使學生可以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西藏高中語文課堂目標有效達成需要學生、教師、學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個艱巨且漫長的任務。因此,我們要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確保語文教學的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