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麗娜,梁永紅,陳素貞,于耀洋
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腫瘤內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空氣質量降低,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肺癌根治術治療,但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疼痛劇烈,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及生活質量。針對肺癌根治術后疼痛,常規(guī)干預措施有鎮(zhèn)痛藥物干預及模式化的心理支持,但臨床緩解疼痛的效果不理想。疼痛個案管理模式是一種集評估、計劃、服務、協(xié)調、監(jiān)控為一體的醫(yī)療保健管理模式。疼痛個案管理是以患者為中心,注重服務的整合及醫(yī)務人員間的相互合作,實質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拓展和延伸。有研究表明,疼痛個案管理模式為術后恢復期患者提供了全面的醫(yī)療照護,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本研究探討疼痛個案管理對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疼痛程度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n
=67)和觀察組(n
=62),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疼痛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疼痛個案管理。對照組中男40例,女27例;年齡40~65歲,平均(50.23±6.73)歲;體重 45~75 kg,平均(65.17±5.30)kg;合并癥:高血壓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6例;臨床分期:Ⅰ期26例,Ⅱ期41例;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42例,其他25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4例;年齡40~66歲,平均(51.06±6.81)歲;體重46~75 kg,平均(64.92±5.18)kg;合并癥:高血壓13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4例;臨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39例;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37例,其他2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合并癥等臨床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均給予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治療,術后鎮(zhèn)痛均選用口服止痛藥物,包括羥考酮、氨酚羥考酮、嗎啡,劑量無差異。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疼痛護理干預,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感染、止痛藥物治療,遵醫(yī)囑進行鎮(zhèn)痛處理,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解答患者及家屬關于術后疼痛的疑問。
觀察組在常規(guī)疼痛干預的基礎上給予疼痛個案管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個案管理團隊,由1名經驗豐富的腫瘤科醫(yī)師、3名腫瘤科護士組成專門的疼痛個案管理小組。②對個案管理團隊成員進行培訓,小組內所有成員入組前均進行疼痛個案管理專項培訓,通過相關知識考核。③指定個案管理方案,收集患者病歷資料,由組內成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疼痛個案管理教育,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術后疼痛程度與患者及家屬商議制訂適宜的疼痛干預方案,指導患者自我監(jiān)測疼痛及給藥后不良反應。每天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根據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給予止痛干預,及時處理并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有效咳嗽指導,盡可能地緩解患者疼痛。④心理疏導:與患者及家屬多交流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并及時給予安慰、疏導,減輕患者的非生理性疼痛程度。
①術前和術后1、2、4、8天,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總分為1~10分,1~3分表示輕度疼痛可以忍受,4~7分表示中度疼痛難以忍受,8~10分表示重度疼痛無法忍受、妨礙正?;顒?,評分越高表明疼痛越明顯。②術前及術后24 h,抽取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約5 ml,3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80℃冰箱保存?zhèn)溆茫捎妹嘎?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兩組患者血清疼痛相關因子水平,包括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P物質、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 E,PGE)。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包括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術后氧療時間、胸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④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術后感染、呼吸衰竭、肺不張等。
P
>0.05);術后不同時間點,兩組患者VAS評分均逐漸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F
=17.143、F
=18.332、F
=15.478,P
<0.01),且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表1)表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VAS評分的比較
P
>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NGF、P物質、PGE水平均高于本組術前,但觀察組患者NGF、P物質、PGE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2)表2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疼痛相關因子水平的比較
P
<0.05)。(表3)表3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指標的比較
χ
=4.592,P
=0.032)。(表4)表4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長期吸煙或長期接觸其他致癌物質等,臨床癥狀主要為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肺癌根治術對早期肺癌進行治療,能徹底切除原發(fā)病灶,保留正常組織,延長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肺癌根治術屬于侵入性手術操作,術中創(chuàng)傷較大,此外,腫瘤病情本身的疼痛和手術導致的劇痛,對患者的手術效果、預后均有嚴重影響。肺癌根治術患者疼痛明顯,因此疼痛干預對改善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有重要影響。對肺癌根治術患者進行疼痛干預,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是近年來臨床研究的熱點。常規(guī)的疼痛干預多采用鎮(zhèn)痛藥物及模式化心理輔導,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肺癌根治術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但臨床效果不理想。
近年來,疼痛個案管理是一種有效的疼痛管理模式,早期主要用于各種慢性疾病中,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針對性地對患者的生理、病理指標進行及時了解及干預。研究表明,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采用疼痛個案管理,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降低術后重度疼痛患者的比例。疼痛個案管理是指以患者為中心,結合評估、計劃、服務、協(xié)調和監(jiān)控為一體的健康管理方式。疼痛個案管理是將現(xiàn)有醫(yī)療服務進行有效整合,運用多種有效手段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臨床護理干預,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從而改善預后,提高鎮(zhèn)痛效果。疼痛個案管理方案基于患者的基本情況及術后疼痛程度,充分考慮患者臨床實際情況,制訂合適的術后鎮(zhèn)痛方案,為患者提供的術后疼痛干預方案更科學、合理,此外疼痛個案干預能及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更加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醫(yī)療服務理念,使臨床干預更有針對性和高效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術后1、2、4、8天,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陳瑜和徐青青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既往研究結果表明,給予疼痛個案管理模式的患者的疼痛強度明顯輕于常規(guī)疼痛管理干預患者,提示疼痛個案管理模式的鎮(zhèn)痛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疼痛管理模式。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術后24 h,兩組患者NGF、P物質、PGE水平均高于本組術前,但觀察組患者NGF、P物質、PGE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可能與疼痛個案管理模式對患者的疼痛管理更加專業(yè),能夠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術后應激因子和疼痛相關因子分泌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疼痛個案管理不僅能夠有效緩解肺癌根治術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進術后恢復,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疼痛個案管理能夠減輕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降低疼痛相關因子水平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術后恢復。